如果你本來是重點栽培的苗子、業(yè)務骨干、未來之星,上面對你賞識器重、信任有加,忽然有那么一天,你被毫無征兆地、惡狠狠地扔在了冷板凳上而且不給任何解釋,你會如何反應?委屈?不服?憤怒?這當然都是應該的,但在發(fā)泄這些情緒之前,你得先冷靜下來想一想,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評書、戲文里那個足智多謀的徐茂公,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李勣,就曾碰上過這樣一次既莫名其妙又倒霉透頂?shù)氖?。唐太宗晚年,屢立?zhàn)功的他本已做到副總理級別(同中書門下,三品),卻突然被貶為疊州都督,也就是甘肅迭部縣人武部部長,這級別降得可不是一級兩級。這李勣接到調令怎么著?人家眼珠一轉便琢摩出了滋味,立即卷了個小包袱背了上路,連回家收拾行李都顧不上。沒過幾天唐太宗病死,繼位的唐高宗立馬把他調回來,不但官復原職,不久還升了官。
當年呂布向曹操討官,曹操說養(yǎng)呂布就像養(yǎng)鷹,不能喂太飽,太飽了就不咬人了。他說這話,是為了麻痹、糊弄呂布,不是真心,但道理卻并不錯。許多皇帝對特有能耐的人都不是太放心,尤其如果這有能耐的主兒比自己年輕好多就更不放心了:不用,浪費;用呢,又怕自己死了以后的小皇帝管不住他。
有些腦筋好使的皇帝就會在晚年故意讓這樣的人吃癟,等自己百年之后、兒子即位再往回一提拔,這吃癟的主兒準得感激小皇帝,還不指哪就打哪?北齊開國君主高歡臨死前曾告訴兒子高澄,能平定國內叛亂的人才叫慕容紹宗,自己故意一直不提拔,好讓兒子賣這個乖,收買這人出死力。
明白了吧?有時候被皇帝無故降職并不一定是壞事?;实酃P學的要訣就是,原因不明的升官千萬別接;原因不明的降職千萬別躲,管它縣長、鄉(xiāng)長,哪怕村長,都先接著再說。
如果不接后果會怎樣?還是聽聽在李勣下放事件中唐太宗父子背后是怎么咬的耳朵吧。唐太宗對兒子說,李勣這個人很厲害,但你跟他沒交情,怕是指揮不動。我現(xiàn)在故意找茬降他的職,如果他服從命令,我死了你提拔他當宰相;倘若他嘟嘟囔囔滿嘴牢騷怪話,你立即把他腦袋砍了??纯矗鄳?
真被砍了腦袋的不是沒有,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西漢大將周亞夫有一次赴漢景帝的宴,漢景帝故意不給他設置座位,也沒給他拿杯盤筷子。周亞夫當時臉上就掛不住了,開口向皇帝要。等席一散,漢景帝就把臉一沉:這家伙一點委屈都受不了,我活著還湊合管束,我一死,小皇帝還能管得住他嗎?殺!
至于撤職是福是禍,怎么才能一下子琢磨出究竟來呢?其實簡單得很,第一,能使出這招的皇帝一準是個厲害主兒,而且還得是個久經(jīng)閱歷的老狐貍;第二,這老狐貍眼看快不行了,正急著給接班人鋪平道路;第三,你夠尺寸、夠分量,倘不過是個普通干部,貶你官的又是劉禪、明正德那樣的皇上,你就別癡心妄想否極泰來了。
(摘自《皇帝公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