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舞蹈 街舞 芭蕾 藝術 沖突與融合
摘 要: 這是一部講述街舞少年與芭蕾少女在逆境中為各自的理想組隊參賽的勵志故事。盡管炫目的舞蹈場面與“以舞蹈為契機產生愛情的過程”嚴重脫節(jié),成為影評人病詬的主要靶標,但男女主人公的精湛舞技,卻吸引了無數的眼球,獲得空前盛贊。而以街頭勁舞和優(yōu)雅芭蕾為代表的兩種藝術的沖突與融合的過程,更是在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與享受的同時,給人以深深的思考。
影片《舞出我人生》是美國資深舞蹈專家安妮·弗萊徹導演的勵志舞蹈片。雖然只是導演本人的處女作,但影片細膩流暢,讓人頗有驚喜之感。它少了生硬虛假、矯揉造作,多了幾分自由灑脫、熱情奔放?!段璩鑫胰松芬晕铻槊?,以街舞少年泰勒和藝校女孩諾拉為主人公,講述他們偶然相識,在排練舞蹈過程中擦出愛的火花的故事。故事雖不新鮮,但歌舞表演卻著實令人震撼。
男主人公泰勒·蓋奇來自巴爾的摩的底層社會,一生都在環(huán)境艱苦的城市街頭生活,他身份卑微卻目中無人,跳舞就變成了他唯一能夠釋放靈魂與夢想的方式。因為打架而被強制進行社區(qū)勞動的泰勒從沒想過,自己的命運在這一刻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他在巴爾的摩最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學院——馬里蘭藝術學校進行社區(qū)服務的工作時,吸引了一位名叫諾拉的女孩的注意,諾拉是這所學校的天之嬌女、芭蕾舞天才,正在為學校最有影響力的舞蹈大賽備戰(zhàn),可是她的搭檔卻在這時不幸受傷。她偷偷地注意著泰勒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他的舞技雖然未經雕琢,但極強的樂感和律感都顯示出這是一名天生的舞者。在泰勒的毛遂自薦下,諾拉將新搭檔的這個機會給了泰勒,然而當兩人開始訓練時,卻因為太過兩極分化的生活背景而使得關系一度緊張……甚至考慮過放棄的泰勒和諾拉因為各自的目的而執(zhí)著堅持著度過了磨合期,當一切漸漸上了軌道之后,兩個年輕人也通過跳舞開始走進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部以舞蹈為題材的青春勵志片,《舞出我人生》借助舞蹈為載體,將一個普通平凡、苦甜參半的青春故事演繹成一個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美妙童話。而其中精彩的熱舞,更成為了影片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舞步”之魂:舞動人生、追尋夢想
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機會與權力。不論出身如何、地位怎樣,是貧窮還是富貴,是健康抑或殘疾,偉大或是渺小,只要心中有夢,就可以勇敢追尋,無論結果怎樣,過程一樣精彩。
影片一開始,鏡頭在兩種不同的色調與場景中頻繁地切換。一邊是藝術學院的學生在堂皇明亮的練舞大廳做著高雅的芭蕾舞的準備活動,另一邊是草根階層的青年聚集在狹窄陰暗的街道里準備自娛自樂地跳街舞。兩個場景,兩個階層,兩種舞蹈,形成強烈的對比,平行的兩個場景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然而,當音樂聲起,兩個場景中的青年隨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此時此刻,不論他們跳的是優(yōu)美舒展、高貴典雅的芭蕾,還是熱情奔放、活潑肆意的街舞;不論他們來自于社會的哪個階層,是上層精英、還是底層草根,他們對舞蹈的熱愛和投入卻沒有區(qū)別。舞者沉醉于不同形式的舞蹈的同時,原本平行的兩個場景,形成了精神上的交集——這就是舞蹈的魅力,它給予不同的人以相同的享受快樂、追尋夢想的權力。而這也正是該片的基調和靈魂。
男女主人公——泰勒和諾拉——正是兩種階層的代表,他們出身和境遇不同。泰勒出身低賤、混跡街頭,沒有機會接受正規(guī)舞技指導、對未來生活充滿迷惘,于是自由奔放、率性發(fā)揮的街舞就成了他寄托夢想與表達情感的唯一形式;諾拉生活富裕、教育良好,舞中之王的芭蕾是她的夢想與追求,但她也有自己的煩惱。希望以心愛的芭蕾為未來事業(yè)的她得不到母親的支持,為一償所愿必須在舞蹈比賽中取得成功。街頭勁舞和優(yōu)雅芭蕾這處于兩個極端的舞蹈,如同烙印和標簽一樣,標示了二人的差異和對立。諾拉憑借著對舞蹈藝術的理性熱愛,泰勒更是以對舞蹈近乎本能的癡迷,讓兩種格格不入的舞蹈形式完美融合,用心靈的交匯換來形式的統(tǒng)一,在心與心的舞動中找到了夢想的人生。
其實人生就像是一支舞蹈,重要的不在于舞蹈的形式與層次,而在于舞者的心境、激情與付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舞動起來,必然會在汗水中享受到舞蹈的快樂,在拼搏中體會到人生的精彩。
二、“舞步”之殤:劇情單薄、缺乏新意
本片導演安妮·弗萊徹曾是知名的影片舞蹈專家,她曾在《泰坦尼克號》《魅力四射》《貓女》等影片中或表演或設計過舞蹈。一個活力四射的舞蹈演員突然翻身上位當起了導演,這本身就是《舞出我人生》的最佳詮釋。然而,舞蹈行家首次執(zhí)導的影片在故事性上卻顯得平淡無奇。
在舞蹈電影里,舞蹈類型常常是一種劃分階級的符號,比如芭蕾、社交舞,通常代表中產階級的趣味,狂放自由的街舞則往往和不良青少年有更密切的聯(lián)系,《舞出我人生》亦未能免俗。家世良好的諾拉是芭蕾舞學校的天之嬌女,而泰勒則是典型的不良少年,他從未學過舞蹈卻自學成材成為街舞高手。
按照常規(guī),在該種題材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一定會因為某些原因走到一起互相學習對方的舞步,并且毫不奇怪地愛上對方。然后會有一個重要表演或者比賽,在比賽前他們也一定會鬧翻,但是某個突然的變故使得兩個人——往往是男主人公——幡然悔悟,在比賽開始前最后一分鐘他們又一定會言歸于好、重新搭檔,最后舞驚四座。而該片故事的發(fā)展也正落入了這樣的俗套當中,劇情缺乏新意,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都在觀眾的想象之中。
其實劇情略顯簡單并不要緊,在舞蹈題材的影片里,舞蹈本身才是珍饈美味,劇情不過是串聯(lián)調和主料的高湯。然而遺憾的是,在這一方面,影片也略有不足。男女主人公之間產生的愛情未有過相互感動、相互傾慕,比較可能的原因似乎是所謂的幾個星期朝夕相處之后的“日久生情”,顯得有些突兀。接著他們鬧翻的理由也不具備說服力——諾拉的老搭檔傷愈了,諾拉還沒想好怎么處理,泰勒就已經勃然變色、拂袖而去。如此的沖突顯得不太自然。而至于使得泰勒幡然醒悟的突發(fā)事件——他黑人朋友的弟弟被槍殺,于是乎決定振作起來,為自己、也為朋友弟弟而奮斗——既顯老套,又覺生硬,前后銜接不夠自然緊密,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總體看來,薄弱的劇情削弱了影片的感染力,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三、“舞步”之韻:藝術無界、水乳交融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舞蹈片,其最大特點就是將“舞蹈”作為影片的主要語言而貫穿始終。相較之下,情節(jié)和劇情則退居幕后為舞蹈而服務,故而影片的舞蹈設計和演員表演在影片中始終都是第一位的。因此,該片略顯單薄、平庸的劇情,雖在一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但另一方面卻也使得影片的舞蹈因素得以加強。尤其是影片末尾一段精心編排的舞蹈,不禁使人眼前一亮、心潮澎湃,這是影片真正的高潮。即便作為一部舞蹈專家執(zhí)導的舞蹈片,整個影片過程中都沒有什么令人激動的舞蹈表演,但只需憑借最后三分鐘的舞蹈,就足以奠定該片成功的基調。
最后一段舞蹈很有創(chuàng)意,它巧妙融合了流行街舞與現(xiàn)代芭蕾,女孩動作輕盈而富有現(xiàn)代舞的張力,男孩勁爆的嘻哈風潮玩轉全場;芭蕾以它那無可抗拒的外在美感和內在張力帶給觀者視覺上的愉悅和對心靈的滋潤,街舞用它自由奔放、隨心所欲的表現(xiàn)形式帶給我們精神的振奮和對自由的向往;一邊是優(yōu)雅舒展、雍容華貴,一邊是無拘無束、大開大闔;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兩種似乎不具有調和性的舞蹈在青年舞者們的足間流淌而出,青春的力量、夢想、律動,在音樂和舞蹈的世界里自成一派。兩種不同藝術的碰撞,兩類風格迥異的舞蹈的融合,形成了一種無窮的藝術魅力。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兩個階層的藝術在此刻完美融合。
實際上,這已經不單單是一段舞蹈,它是整個影片對藝術和人生的升華。藝術也被人為地劃分成若干階級,這些階級之間往往表現(xiàn)得涇渭分明、充滿對立與沖突。然而實際上,它們卻是互相依存、互為補充,突破了外在形式上的沖突,藝術的神韻總是能夠完美地融合。影片中泰勒和諾拉的相遇、相知、相愛,正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藝術文化和世界如何相互適應、相互認同、相互融合。藝術,本就是無界的。
作為最后舞蹈中的亮點,身為草根與下里巴人代表的泰勒,有力的托舉起代表高貴與陽春白雪的諾拉,這個動作很有代表性,如同芭蕾一類的高雅藝術正是以街舞、民俗等來自大眾中的世俗文化為基礎。這一刻所體現(xiàn)出的融合的完美,恰恰是最后舞蹈的核心精神。人生不亦是如此嗎?
《舞出我人生》——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青年,一對相差甚遠卻彼此傾心的戀人;兩種不同形式的文化,一支看似對立卻完美統(tǒng)一的舞蹈,激勵我們?yōu)閴粝雸猿制床⒂啦环艞壍耐瑫r,提示了藝術乃至人生沖突背后的融合本質。影片雖不足以使人感動,但卻足以使人舞動,也足以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周慧敏、趙靜,文學碩士,河北北方學院藝術學院教師。
參考文獻:
[1]王志敏.電影學:基本理論與宏觀敘述[M].北京:電影出版社,2002.
[2] 陳映雪.在“身心合一”的情感世界中舞蹈[J].舞蹈與教學研究,2003,(4).
[3] 李先云.影視中的舞蹈及其欣賞[J].電影評介,2006,(24).
[4] 孫景琛.舞蹈藝術淺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責任編輯:呂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