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可謂“十年磨一劍”,每一個考生對其都倍加重視。倘若考場作文做到卷面整潔,立意準確,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通順,那么得一個基本分毋庸置疑,可如此卻又“泯然眾人矣”。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考場作文出奇制勝,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呢?
一、新奇的文體令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從高考閱卷來看,大多數(shù)考生還是習慣于寫議論文。議論文文體較其他文體更容易把握一些,只要明確一個中心論點,確定橫向或縱向展開議論的方法,加上典型的新穎的作文素材,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便立刻寫成。寫此類文章的考生要么是擅長寫議論文文體,要么是比較保守,不敢創(chuàng)新。但不管如何,這類文章一多,閱卷老師便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倘若以一篇創(chuàng)新文體寫成的文章忽然躍入眼簾,閱卷老師定會眼前一亮。從2010年各省市現(xiàn)已出爐的高考滿分或高分作文來看,新奇的文體更容易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球。如廣東卷的一篇滿分作文《與你為鄰》采用發(fā)帖、跟帖的形式,闡明了共建和諧社會的主題。文體新穎,與眾不同是其獲勝原因之一。
考生備考時,可以有意識地嘗試訓(xùn)練不同的文體,尤其是小小說、雜文等。這些文體在考場作文中出現(xiàn)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如果考生能夠熟練駕馭,定會獲得理想分數(shù)。
二、精到的選材令閱卷老師拍案稱奇
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無不體現(xiàn)著強烈的時代氣息,而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內(nèi)容空洞,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貧乏,缺少真知實感的生活體驗,運用材料死搬硬套”(華南師大人文學(xué)院院長柯漢琳教授語)。一些歷史人物,諸如司馬遷、屈原、李白、陶淵明等成了萬能素材,高考時均被考生填充到文中去,令人乏味。其實,每年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很多事例,只要稍微加工一下,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如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以及很多熱點新聞諸如“玉樹地震”“南方洪水”“上海世博”“低碳生活”等都適合于不同的話題。
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時事,將新近發(fā)生的一些感人事跡撰寫成文,或記述,或評論,或剖析,形成小素材。久而久之,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庫,還可以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優(yōu)美的語言令閱卷老師交口稱贊
文章的開頭,若能放上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定能先聲奪人;而用在文末,則會給閱卷老師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如2010年湖北卷一篇滿分作文《點燃幻想之燈》如此開篇:“是誰在積灰已久的書卷邊,用微光拂去塵埃?是誰在幽暗迷惑的旅途上,用光明掃除退縮?是誰在死水無波的大腦中,用光線掀起波濤?是幻想的燈盞,指引著我們走出茫然與迷惑,帶領(lǐng)著我們由塵世走入天堂?!迸疟仁址ńo文章大大增色,一下子激起了閱卷老師的閱讀興趣。
平時訓(xùn)練,考生要有積累優(yōu)美文字的意識,多摘錄、多背誦名家名段,爭取作文時做到信手拈來。另外,寫作時要注意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排比、比喻、擬人、夸張等。如此,則可以使語言錦上添花。同時,還要注意整句和散句的搭配使用。這樣,可以增強語言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使閱卷老師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
四、真摯的情感令閱卷老師怦然心動
飽含真情的作文往往會強烈撞擊閱卷老師的內(nèi)心,使之怦然心動??忌磉_的情感或真摯深沉,或熾烈似火,或如潺潺溪流,或如大海巨濤……這些都是考生通過剖析自我、觀察生活后展現(xiàn)的心聲,往往會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如2010年廣東卷一篇滿分作文《與你為鄰》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民的敬仰和對其待遇的不平以及真切希望他們能真正地融入這個城市的愿望,情真意切,令人感動。
要想使文章極富情感,一方面要用飽滿的情感去觀察和感受周圍的事物,與之建立感情,再將這種感情融入寫作中;另一方面要注重積累,善于捕捉那些“動情點”。自己身上發(fā)生的,閱讀中讀到的,生活中見到的,均可記錄下來。一旦需要,便可化而用之。同時,考生還要善于運用一定的手法,如巧設(shè)懸念、細節(jié)刻畫、心理描寫、場面描寫、對比烘托等,將真摯的情感凸顯出來。
五、深刻的思想令閱卷老師深深嘆服
一篇充滿思想的文章就如一個充滿智慧的老人,令人敬仰。如2010年浙江卷一篇滿分作文《角色轉(zhuǎn)換之間》在論述長輩的角色時,這樣寫道:“很長一段時間里,年長一輩是施教者,他們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向后輩講述經(jīng)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見所聞以及體會感悟。那么獨特的習俗或是家族精神,構(gòu)建起年輕一代文化的根基,使之吸取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豐厚的營養(yǎng)。年輕人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弊髡邔㈤L輩的引導(dǎo)作用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思想深刻,令人嘆服。
思想、文化積淀不是短期就能具有的,考生平時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關(guān)注自然世界、歷史文化、社會熱點。對一些焦點問題,不能人云亦云,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通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看法。若有可能,可以閱讀一些西方哲學(xué)和文學(xué)名著,在閱讀過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再將自己的認識和領(lǐng)悟運用到寫作中去。久而久之,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