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已經(jīng)成為每位教師所必須面對的課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誤區(qū)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對于一線的校長和教師們來說,已經(jīng)成為每人必須面對的必修課。翻開各種教育類報刊雜志,各式各樣關于課改的文章比比皆是,眾說紛紜,這足以證明教學改革已在中國教育的沃土上生根發(fā)芽,初步實現(xiàn)了本土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由于存在對教學改革理解不夠充分、課改能力不足等諸多因素,許多學校和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往往更多地憑借經(jīng)驗、直覺行事,以致于出現(xiàn)了一些較為混亂的現(xiàn)象,認知層面上也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特征呢?
一、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面向全體的課堂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一個導向性指標之一。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下的課堂教學,很多課都是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在表演,在唱主角,變成了老師和優(yōu)生的交流。具體表象有:答問時,以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回答,當作全體的回答,練習時,以優(yōu)秀學生的速度決定教學的進程等。我們應反思我們的教學,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個學生,是不是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就目前情況而言,深入課堂看一看,就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能讓全班同學都有展示機會的課堂的確不多見。這是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所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體現(xiàn)民主的課堂
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民主,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另一個指標。
在教學中,教師應和學生形成一種學習合作者的關系,把自己當作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人格,對學生不正確的地方不要簡單否認,要善于引導。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生只是被動的聽教師的講解,根本談不上“對話”,也就無“平等”可言了,更不用說體現(xiàn)民主了。究其原因,就是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在作祟,老師難以拉下面子,不愿和學生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學氛圍就難以和諧。不民主不和諧的教學氛圍導致的是學生的思維的壓抑,唯老師是從。
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首先必須實現(xiàn)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當以平和的心態(tài),營造一種平等的氣氛,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平臺。其外,我們常說“教學相長”學生的提問和師生的對話,對老師的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幫助。這是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另一問題。
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它的全部內涵。在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的確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是具體而明確的、可評價的。確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依據(jù)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而不是教師預定的教學任務完成得如何。
情感目標:情感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外因和內因相互作用的一種磨合過程,具有評價的不可定性。確定情感目標時,應把握好他的層次,更多的應定位在認知層比較合適。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主體大都是教師,部分地存在脫離學生實際,華而不實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也都是老師講的多,學生實踐少,老師的講過多的占用了學生的學和練的時間,有時甚至取代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有時也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歸還學習的時間,如請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小組學習、展開討論等,而實際上也只是一個過場,一種擺設,更多的是大部分學生沒讀完、問題沒討論清楚就草草收場,自然效果也就不明顯。
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當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歸還學生的學習時間,歸還學生的思維過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四、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純粹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更多的是繼承,很少有發(fā)展。由此,造成了學生思維單一、眼光狹窄,唯書唯上,不敢懷疑、習慣被動,缺少求知欲、滋長厭學情緒等弊端。其外,接受性學習,教師滿足的是教學任務的完成,追求的是問題在表面上得到解決。
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是改接受式學習的現(xiàn)狀,為主動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取舍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學傳統(tǒng)。研究性學習法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既要重學習的結果,更要重學生主動獲取結果的過程。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研究討論,學會運用已有知識來獲得新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五、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適度開放的課堂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封閉意味著落后,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在確保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前提下??蛇m度的開放,這種開放是適度的,是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讓學生來充分展示自己,體驗成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放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多種多樣的。目前流行的研究性學習法,問題導向學習法都是開放式教學的有效形式。無論何種學習方法,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指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和合作者的教師都應當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精心設置問題;其二,精心準備資料;其三,精心引導學生;其四,精心反思教學;其五,正確對待學生提問。
通過這樣適度開放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僅學到了教材中的知識,還學到了教材以外的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學習,懂得了如何去學,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進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費澤兵,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yè)學校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