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礎”,“教師道德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的高尚人格是引導和激勵學生完善人格的精神力量。正如《論語·雍也》所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比鍖W是國學的核心與主體,非常重視人格的引領示范作用。儒家以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追求的圣賢人格,對今天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從儒家的圣賢情懷看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價值取向
《中庸》這樣歌頌圣賢:“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司馬遷曾在《孔子世家》中坦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筆者認為,儒家對圣賢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兩個層面的價值立意:
1.“安身立命”。儒家倡導的“安身立命”不是個體生存的狀態(tài),是指人類、自我超越對于功名富貴的庸俗計較,去追求高遠淡泊的精神境界;是自由的精神主體從內在的道德心靈深處追問生命的存在價值,尋求生命的終極意義。孔子倡言“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正是對人的精神價值的推重。
2.“內圣外王”?!抖Y記·大學》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睅浊陙?,“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tài)度相互結合補充,是儒家尊崇的信條和道德情懷,詮釋了儒家“內圣外王”價值追求。
《荀子·修身》認為:“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之禮之為是也”。教師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活動之中,更應表現在社會文明的傳承和道德的示范引領之中。因此,教師應是崇高理想人格的彰顯者。
教師健全人格修養(yǎng)有兩個維度的價值取向:一方面,教師以教育事業(yè)為“安身立命”之所,淡泊名利,獻身教育,關愛學生,自信與自尊,在教育生涯中體會“為人師表”的職業(yè)價值,賦予教育生命以崇高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本著“內圣外王”胸懷,以良好的人格修養(yǎng)感召、引導學生和社會,進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實現教育和教育者的社會價值。從第二個價值取向來說,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中必然包含著愛國愛民愛社會的境界;也只有具備了這種境界,教師就不會沉浸在悲嘆、抱怨或悔恨之中,而是在辛勤的教育生涯中飽含生命活力,煥發(fā)勃勃生機,突顯“修已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身目的。
二、從儒家的圣賢目標看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提升策略
圣賢人格是儒家學者們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同時儒學又為圣賢人格圈定了最高的標準?!睹献印す珜O丑上》曰:“圣人之于民,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王陽明《傳習錄》中表述:圣人之所以為圣,是因為“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金,但以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于是真正為儒家公認的圣賢只是首推堯舜、然后孔孟。那么,常人如何實現圣賢理想呢?
1.“取法乎上”?!兑捉洝酚性?“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告誡我們,無論是治學還是道德修養(yǎng),要向最高標準看齊,才有可能取得較好功效?!睹献印じ孀酉隆穲孕?“人皆可以為堯舜?!笨鬃拥膶W生也感嘆:“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欲罷不能,既竭吾才。”
2.“學為圣賢”。儒家不僅賦予圣賢人格以超凡的智慧與品德,而且還充分論證了圣人可以學而至之的可能性。《孟子·告子下》明言:“圣人與我同類”;荀子十分重視向良師益友學習,以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故在《勸學》中曰:“學莫便乎近其人?!蓖瑫r,儒家也設計出趨近圣賢人格的具體層次:士、君子、圣人。漢賈誼《新術·道術》有言:“守道者謂之士,樂道者謂之君子。知道者為之明,行道者謂之賢,且明且賢,此謂圣人?!边@種德行分層為個人修行提供了循序漸進的現實目標,使常人修行有了現實操作性。
教師的職業(yè)特征和教育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教師道德人格必須具有高于一般人的較高的格位特性,因為只有具有較高人格品位的教師才可能獲得教育對象的尊重,為學生所景仰,從而獲得應有的教育效果;也只有具有較高人格品位的教師才足以供人效法,此所謂“言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教師在人格修養(yǎng)上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就是理所應當的了。在愛國、寬容、勤學、上進、奉獻、堅強等的良好人格修養(yǎng)中,教師都應在言行舉止上理性趨近,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同時,教師要不斷向先賢學習,以身邊的模范人物為榜樣,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社會需要的、理想化的教師人格不是每位教師都能達到的目標,但只要教師堅守“知道”、“守道”、“樂道”、“行道”的修養(yǎng)法則,就一定能推動其人格修養(yǎng)的提升。正如《荀子·勸學》所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行,圣心備焉。”
三、從儒家的圣賢修煉看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實現途徑
歷代的儒家學者歷來推崇以積極的態(tài)度修煉自己的人格和德行;循著這些修煉之道,可以啟發(fā)我們探索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實現途徑。
1.“忠恕”?!墩撜Z·里仁》中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敝祆湓凇端臅ⅰぶ杏拐戮洹方忉尩?“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敝宜≈?,以自己作為尺度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人著想,從而實現“仁道”??梢姡處熯M行人格修養(yǎng),一方面要盡己之力提高自身素質、盡己之力關愛別人、盡己之力愛崗敬業(yè),這是“忠”;另一方面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恕”。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要堅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原則。
2.“反諸求己”。反諸求己,就是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癥結,并努力加以改正,實際上就是嚴格要求自我,激發(fā)道德完善過程中個體的主動性,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儒家強調自省與自我反思,《論語·顏淵》指出:“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見,教師進行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發(fā)揮個人的主體意識,理性選擇,自覺踐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沉渣泛起,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更應該保持其獨立性和高尚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
3.“慎獨”?!抖Y記·中庸》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就是個人在獨處無人注意的情況下,加強自律,自覺按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而不做任何壞事。馬克思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笨梢?,教師進行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提高道德自覺性,加強自我修煉和自律意識,“勿以惡小而為之”。
4.“仁智統(tǒng)一”。儒家講究“格物致知”、“仁”與“智(知)”并舉。《孟子·公孫丑上》認為:“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薄秾W記》更是對教師人格提出了“善喻善問”、“知興知廢”、“教學相長”等要求??梢姡處煵荒軖侀_學識能力空談人格修養(yǎng),必須把知識素養(yǎng)發(fā)展、教育水平提高與人格修養(yǎng)結合起來,共同促進。知識淵博、教法得當、人格高尚,是社會對現代教師提出的要求,這樣才能使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達到供學生和社會效仿的社會價值。
四、從儒家的圣賢內核看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職業(yè)特征
《論語·學而》提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里仁》也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痹谌寮沂ベt理念中,“仁愛”無疑是其核心概念。但是儒家的“仁愛”不是寬泛的博愛,也不是墨家主張的“兼愛”,而是建立在類似“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基礎上的有差等的“博愛”??鬃釉?“貴賤無序,何以為國”?朱熹坦承:“人之有愛,本由親立;推而及物,自有等級”。這些言論都堅決主張儒家的圣賢內核是“有差等的仁愛”。我們抽出這一內核中的人格貴賤的糟粕,可以領略教師人格修養(yǎng)的職業(yè)特征。
1.教師要寬容仁愛。教師不同于工人做工、農民種地,他們可以把次品毫不憐惜地剔除。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期待發(fā)展的個體,教育者需要極大的關愛去包容每一個學生的點點滴滴,對學生思想行為偏差和文化學習落后更應如此。即便學生的錯誤行為帶給教師苦惱、勞累甚至精神打擊,但寬容和仁愛應時刻充盈著教師的胸間,這是教師職業(yè)決定的人格修為。當然,寬容仁愛并不是毫無原則地去寵愛或退讓,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良知和創(chuàng)造力。
2.師生間有差等的平等。我們處在一個崇尚平等自由的時代,“師生平等”一時間成為社會的強烈要求;而“師道尊嚴”儼然成了被批判的對象,甚至有人疾呼“生道尊嚴”。誠然,沉淀著太多尊卑觀念的中國古代教育必須融入現代平等意識,但是師生關系平等只能適用于人際關系領域,即“師生人際關系平等”。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或身份,彼此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關系;在教育教學行為中,師生天然是不平等的,是有差等的兩個主體?!皫煹雷饑馈贝淼氖墙處煓嗤匚缓蛯I(yè)嚴謹,民主平等代表的是人際關系性質及其作用方式。如果把基于人際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簡單泛濫地運用在日常的師生交往過程和教育活動中,無疑是錯誤的,必將給教育帶來無序和災難。當我們認識到師生之間的有差等性后,既要理直氣壯地對學生提出尊師敬師的要求,也不難理解社會對教師人格修養(yǎng)提出有別于學生的更高標準的要求。
作者簡介:吳希成(1969—),男,漢族,1992年湖北大學本科畢業(yè),現任教于廣東汕頭華僑中學,2003年被評為中學政治高級教師,2005—2006年參加廣東骨干教師培訓并結業(yè),2008年起,參加廣東省“百千萬省級名教師培養(yǎng)對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