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戲《節(jié)婦吟》不是一出戲,它更像是一個被濃縮了的女人的歷史,一個女人孤軍奮戰(zhàn)的歷史?!豆?jié)婦吟》的真實,在那個晚上,把我的心真正地刺痛了。
忍不住想起另一個故事:一個年輕守寡的母親,終于將兒子培養(yǎng)成才。兒子有了功名后,念及母親的不易,欲為母親請一座貞潔牌坊,孰料其母抵死不肯。兒子不明其故,追問之下,母親從房中取出一籮豌豆,放在兒子面前說:“這,就是我的貞潔牌坊!”原來,每當(dāng)深夜,她心猿意馬之時,便取出籮筐,將豌豆盡數(shù)傾于地上,然后一粒粒地?fù)炱饋?,等地上的豆揀盡了,天也亮了,心潮也就平了。二十來年,有多少個夜晚,她就是這樣度過的。
那些年,那些凄風(fēng)苦雨的夜晚。一顆豆撿起,伴隨著一顆淚跌碎在冰冷的青石地上。有多少個長夜,就有多少個少女將情絲熬成了白頭,將一顆柔軟的心硬生生磨出層層老繭,因為,麻木了,便不覺得痛了!而這個故事,也是發(fā)生在福建。
也許正如王國維所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至少,我想象不出,還有哪一種戲劇樣式,比擁有八百年歷史的梨園戲更適合表現(xiàn)這樣一個題材。那種直指人心的悲涼,是宋明理學(xué)的三綱五常在泛黃的紙頁上一遍遍翻檢出來的,是潮濕陰冷的苔蘚在圍屋的高墻上一年年蔓延開來的。那些故事,是陰雨的黃昏,如夢囈般,訴說著一個女人的心酸往事。那個女人,是顏氏,她面對的,是整個社會,以及社會背后堅不可摧的道德傳統(tǒng)。而她,只有孤零零的血肉之軀。
《節(jié)婦吟》的成功,在于臺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物,個個都是豐滿而真實的。顏秀那一夜的出軌,自有其背景,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家中并無翁姑叔伯,百事皆有自己做主。她又自持年輕貌美,于是,一個能干又頗有幾分姿色的少婦,便在一個月色撩人的夜晚,心神蕩漾。曾靜萍所飾演的人物,真實可信,她不是一個對于愛情充滿幻想的無知少女,她懂得從對方的一舉一動中去探求男子的心意,也懂得尋找一個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可以深夜進入男子的臥室,她甚至贈銀都贈得那么有技巧。顏氏和沈蓉一樣,都是很現(xiàn)實、或者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很“物質(zhì)”的人。如果不是沈蓉赴考,顏氏也許會慢慢籌劃,等著兩人的關(guān)系水道渠成;如果不是沈蓉金榜高中,也許他也真的會再回來,重結(jié)良緣。
相比于顏氏,沈蓉是一個更為有意思的角色。很久以前看過越劇的《斷指記》,就是根據(jù)《節(jié)婦吟》故事改編的,里面的沈蓉,還有幾分令人同情和諒解的可愛之處。而梨園戲里的沈蓉,卻找不出半點“可愛”之處了。然而,我卻要說,我愛這個“好不可愛”的沈蓉!當(dāng)然不是愛這個“猥瑣男”本人,而是愛梨園戲有這樣的勇氣,將一個受女主角愛慕的男一號塑造成如此不堪。這種男子的薄情,幾乎是可以把再猛烈的愛情之火一下子澆滅的。你看在顏氏夜奔的那個晚上,他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想著自己不應(yīng)該逾越禮教,想著自己也許有更燦爛的前景,想著如果顏氏不肯放過自己怎么辦?總之,沈蓉想了很多很多,卻一絲半毫沒有想到過——顏氏在夜半三更前來找他,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沈蓉也不是沒有過非分之想,無聊時,他也會把自己幻想成司馬相如,顏氏就是那個聽琴的卓文君;或者,他也因為顏氏的秋波而想入非非。但事到臨頭,一切都不一樣了,畢竟,要讓一個男人拋棄功名利祿,如飛蛾撲火般投入一場不倫之戀,太難了。正如后來皇帝所說的“百年之約,男子不可輕諾、女子不可輕信”。雖然我們都沉湎于那些生生死死的愛情,但現(xiàn)實卻是——陷進去的是少數(shù),而入沈蓉之流卻是人生中的常態(tài)。
那么,難道是顏氏所愛非人嗎?大概也不是。要知道,顏氏絕不是那種陷入愛河的無知女孩,在這場夜奔中,她也不是沒有過算計。白天辭館之事,她曾反反復(fù)復(fù)地試探過沈蓉的真實想法,直到沈蓉最后許諾“不中也來,中也來”時,她才最后下定了決心。只可惜的是,顏氏每一步棋都下得謹(jǐn)慎,唯獨最后一步,她卻誤會了沈蓉?!安恢幸瞾怼?,自然是回來與“主母”長相廝守了。那么,“中也來”呢?沈蓉當(dāng)時想的,也許是衣錦還鄉(xiāng),如韓信報答漂母一飯之恩??上?,顏氏卻沒有分辨出“來”與“來”之間的不同,才導(dǎo)致了最終的受辱。
被趕出門外的顏氏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房中,對于她來說,這也許是人生中最慘重的一次失敗。雖然劇中沒有明顯的提示,但可以想見,顏氏原先應(yīng)該是一個精明強干的女子——獨自一人操持一個家,可是這次,她卻是敗了,敗給了命運、敗給了自己。而這種羞辱,竟然找不到一個借口推脫,更遑論相認(rèn)傾訴。那一刻,她應(yīng)該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一生的結(jié)局了吧。她的人生,就如同那些在她前面走完人生之路的節(jié)烈之人一樣,已經(jīng)被明明白白地刻在了牌坊之上,逃也逃不掉。即使是牌坊上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了,也早被刻進了那冰冷無情的石頭根里去。
可顏氏也不是沒有抗?fàn)庍^,那一夜,她曾經(jīng)有那么一刻,突然間下了決心,決心拋棄一切,也決心承擔(dān)一切,為的就是逃開那命運為自己寫好的人生軌跡??墒?,她失敗了。即使她可以沖破心魔,對方卻不愿意——她只是個寡婦,而他還有個錦繡前程。即使他愿意“莫管他人言可畏、莫管他眾口鑠金”,但他卻在意“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她滿懷信心,自以為“跨過了黃河揚子,跨過了百年千歲”,但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跨不過宗教禮法的五指山。因此這一場堂皇的“夜奔”,到頭來不過是她一個人荒誕的獨腳戲。那一刻,她認(rèn)命了,并毅然決然剪下了兩指。這是對自己“出軌行為”的懺悔嗎?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對命運低頭服輸?shù)膽{證,也是顏氏奉獻于禮教祭壇上的犧牲。
從此,塵歸塵、土歸土。顏氏的人生,依舊回到那條長長的沒有盡頭的甬道,在黑夜獨自彷徨,無人關(guān)心也無人知曉,直到有那么一天……兒子高中了,也許所有人都以為顏氏該熬出頭了,卻不知命運之神已在前方露出了猙獰的笑容。陸郊為什么要為母親請封?是孝順嗎?也許還有那么一點點炫耀吧。而沈蓉的炫耀更是赤裸裸的。十年的歲月,足夠他把回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蕪存菁”,他再也想不起自己的心猿意馬,記得的只是如何坐懷不亂。如此高風(fēng)亮節(jié),就此湮沒豈不可惜?于是,兩個男人的自私,成為了顏氏的又一次災(zāi)難。流血的傷疤被再一次揭開,這一次,即使她希望再把自己關(guān)進屋子、砍下雙指也不可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在那個深夜,顏氏錯了一次,便注定了要付出一次的代價。“兩指題旌,晚節(jié)可風(fēng)”的招牌將永遠飄蕩在光天化日之下。
要說梨園戲的殘忍,就在于它敢將血淋淋的現(xiàn)實展示在你的面前,卻又不給你指一條出路。也許,相比年輕的越劇等劇種,總是對于美好的事物帶著一種成熟的幻想和沖動,而800年的梨園戲,卻已然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磨礪得堅韌而堅強。
看《節(jié)婦吟》的時候,腦海中總時不時浮現(xiàn)出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梨園戲,在我看來,是有真猛士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