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科技信息集團出版的網絡版《Science Watch》(科學觀察)(網址:http://sciencewatch.com)最新公布的消息,我校趙新淮教授和其指導的研究生張強博士、王竹君碩士在2008年發(fā)表于《Food&Chemical Toxicology》上有關類黃酮化合物對人食管癌細胞系OE33的凋亡與周期停滯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于2009年12月入選為農業(yè)學科科學領域的“Fast breaking papers(快速突破論文)”,《科學觀察》就此對趙新淮教授進行了書面訪問,提問問題以及回答見鏈接:http://sciencewatch.com/sciencewatch/dr/fbp/2009/09decfbp/09decfbp
Zhao
《Science Watch》是全球科技信息權威來源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旗下專門跟蹤基礎科學研究發(fā)展趨勢與表現的信息提供者。湯姆森-路透是目前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發(fā)展以及醫(yī)藥研發(fā)等領域最權威的信息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所提供的信息資源與服務包括著名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ISI Web of Knowledge等。湯姆森-路透的科技專家依據其獨有的《Essential Scientific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分析統(tǒng)計體系,對最近取得顯著進展或具有特別影響的科研領域進行引用分析和評論,篩選出覆蓋面很廣的22個科學領域中引用率最高的論文。這些論文構成各領域每年前1%的頂尖論文,并且每兩個月更新一次入選論文。入選論文又被分成包括“Fast Breaking Papers”在內的不同專題進行介紹。其認定的“Fast Breaking Papers”不僅引用率高,而且在每兩個月更新期間的引用增長率最高,因此代表了正在日益得到科學界關注的最新的科學貢獻,從而被冠以“快速突破論文”,全年中全球只有132篇論文入選。中國9年內共有9篇入選(詳見附件)。
趙新淮等先后研究了食品中相對含量最高的兩類化合物—黃酮醇和黃酮對人食管癌細胞系KYSE-510和OE3的體外抑制活性、構效關系和分子調控機制,首次報道黃酮和黃酮醇化合物可通過誘導細胞周期停滯和細胞凋亡兩種途徑,發(fā)揮對人食管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在此過程中,首次發(fā)現兩個參與介導黃酮和黃酮醇化合物細胞周期停滯誘導活性的關鍵基因--GADD45β和14-3-3σ,同時新發(fā)現一個參與介導兩類化合物細胞凋亡誘導活性的關鍵基因--PIG3。另外,研究還發(fā)現,調控食管癌細胞中上述三個新關鍵基因表達的并非是以往研究發(fā)現的p53途徑,而是p63和p73途徑。研究發(fā)現為植物化學成分的抗癌活性提供了更為直接的證據。這次入選“快速突破論文”的論文,就是其研究工作的部分結果報告,它已經被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08 IF=17.4)、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 IF=17.1)、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8 IF=5.5)以及 Cancer Letters(2008 IF=3.504)等多個權威雜志的文章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