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峰 王昊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迅速發(fā)展和人口的日益膨脹,交通、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及運動損傷、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等致傷因素的存在,顱腦損傷的發(fā)生率日漸增高。顱腦神經外科的發(fā)展,使人們對顱腦外傷發(fā)病機理的認識水平和臨床診治水平提高,重度顱腦損傷的死亡率已明顯降低,但顱腦損傷所造成的腦組細胞神經元結構和功能損害仍難以恢復[1]。有研究顯示,根據(jù)傷情不同,顱腦外傷后患者發(fā)生智能障礙程度亦不同[2]。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頭顱影像檢查可以是正常的,但患者在發(fā)病后的不同時期即可表現(xiàn)出不相同的心理障礙特征[3],急性期以情緒不穩(wěn)定特征為主,煩躁、恐懼、易激惹、焦慮和抑郁,在穩(wěn)定期又以抑制性情緒為主,頭昏、頭痛、頭暈、嗜睡和記憶力減退。筆者觀察了64例輕型顱腦損傷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并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本院住院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齡19~59歲,平均(39.6±18.2)歲。病例納入標準:①明確的腦外傷史;②有頭暈、頭痛、嗜睡、記憶力下降等表現(xiàn);③神經系統(tǒng)查體和頭部CT檢查均無陽性發(fā)現(xiàn);④格拉斯哥昏迷計分(GCS)[1]為13~15分;⑤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嚴重軀體復合傷者;②顱腦損傷后有嚴重的視覺和聽覺障礙表現(xiàn);③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④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⑤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對照組選擇本院職工、家屬和患者陪護等40例。全部對象均否認患有重要軀體疾病病史,兩組對象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分布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在出院前1周內進行,采用龔耀先修訂的中國韋氏成人智力測驗量表(WAIS-RC)[4],測試前首先由測試者向受試對象說明測驗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并在情緒放松后進行測試。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6.1分析軟件處理,所有結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來進行組間比較。
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WAIS-RC智力測驗成績與對照組比較,結果表明前者中的知識、算術、數(shù)字廣度、數(shù)字符號、填圖、木塊圖、圖形排列、圖形拼湊等分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輕度顱腦損傷患者的WAIS-RC智測成績并與對照組比較(±s)
表1 輕度顱腦損傷患者的WAIS-RC智測成績并與對照組比較(±s)
?
頭部是人體重要的器官,頭部創(chuàng)傷由于可傷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故歷來都被視為人體創(chuàng)傷之最險要者。顱腦損傷的發(fā)生率無論是在平時或戰(zhàn)時都居創(chuàng)傷中的首位或僅次于四肢骨折[1]。不同的顱腦損傷患者其恢復過程和程度都會有很大不同,常由于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受傷時的身體狀況、意識障礙時間長短及康復治療情況而表現(xiàn)為不同的預后和轉歸。智力功能障礙是顱腦損傷后認知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而認知功能水平也是反應這種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5]。國內有學者報道顱腦損傷恢復期的患者存在短時記憶功能障礙[6]。本組病例調查結果表明,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WAIS-RC智力測驗成績中的知識、算術、數(shù)字廣度、數(shù)學符號、填圖、木塊圖、圖形排列和圖形拼湊等分測驗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些報道與大多數(shù)作者觀察相符。一些研究證實了顱腦損傷后患者的智力、記憶、注意、信息處理及語言功能障礙表現(xiàn)仍要遺留相當長時間,常表現(xiàn)為對信息加工復雜、難度較大的功能恢復得較慢,而那些運用以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詞匯的理解和表達,早年文化環(huán)境和教育等分測驗得分可能較高,恢復得較快[7]。輕型顱腦損傷因為頭部CT無陽性影像表現(xiàn)以往一直被認為是頭部遭受外力打擊后出現(xiàn)的暫時的一過性腦功能障礙,無肉眼可見的器質性損害,可以恢復神經功能。近年來有實驗室研究發(fā)現(xiàn)輕型顱腦損傷的動物在光鏡下顯示極輕微腦水腫,電鏡下有廣泛而顯著的神經元線粒體腫脹和移位以及軸突的細胞骨架排列紊亂[8]。本研究通過神經心理學方法,進一步證實了輕型顱腦損傷存在有腦功能的異常,記憶損害可能是其腦病理改變的反映。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79-306.
[2]江基堯,朱誠.現(xiàn)代腦損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171-181.
[3]Umile EM,Sandel ME,Alavi A,et al.Dynamic imaging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support for the theory of medial temporal vulnerability.Are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1):1506-1513.
[4]龔耀先.修訂韋氏記憶量表手冊.湖南醫(yī)科大學,1989:6-30.
[5]Gottshall K,Drake A,Gray N,et al.Objective vestibular tests as outcome measures in head injury patients.Laryngoscope,2003,Oct,113(10):1746-1750.
[6]張燦元,張紀,馬曉東,等.輕型顱腦損傷143例短時記憶功能的改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4,20:88-89.
[7]Sherer M,Nick TG,Millis SR,et al.Use of the WCST and the WCST-64 in the assess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lin Exp Neuropsychol,2003,Jun,25(4):512-520.
[8]陳敏,劉協(xié)和,霍克鈞,等.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31(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