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學
飲茶與茶道
█ 劉國學
飲茶是中國人的習慣,而廣東人之飲食,則幾乎到了無茶不歡的程度。以港穗一帶而言,清早上茶樓,不論是合家歡飲,抑或是二三朋友閑飲,甚至是一盅二件之單人獨飲,相信多數(shù)人注重的是茶香,至于點心,卻好像被置之偏輔的位置。
如果不是很繁忙的夜晚,吃完飯,我例必生火煮功夫茶。這或許是昔日的鄉(xiāng)居的習慣使然,但想深一層,又似乎是由于茶香所誘的成分居多。
不論是訪問,抑或是我自己,都曾對功夫茶的泡制作過描述,功夫茶道的認真,確實到了有點冥頑不化的地步,雖不能否定其色香味俱佳的優(yōu)美,但實際上不論是在今日功夫茶的故鄉(xiāng)潮汕一帶,還是像我這種客居異地而嗜功夫茶不變之人,都無可能每沖泡功夫茶必遵循嚴謹之茶道。
記得以前返鄉(xiāng)間故里,必會帶回一包味真質優(yōu)的好茶葉,這不管它是自己掏腰包買的,還是有心的親戚朋友所贈送的。對這么一撮揭罐即溢茶香的東西,不知怎么那種平淡的心態(tài)便飛散殆盡,而后自然是遵古法制,逐一沖泡,不敢馬虎。所謂上等上的茶葉,曾試嘗過的“仙桃”即為一例,不過,及后流傳于鄉(xiāng)間小街窄巷的假冒“仙桃”充斥,竟令它身敗名裂,以至從此渺無蹤跡。若求得如當日“仙桃”一般之茶葉,待蓋壺斜沖,那溢壺而瀉的茶香,實在令嗜此道者神魂顛倒。
把飲茶提到一種文化的高層次,依我看似乎無此必要。說從飲茶之中可以悟識人生,又似乎有點牽強附會。世上事,何止飲茶一項可以悟識人生?即使像逛街、上街市、游泳、做書盯、靜夜思……沒一樣不可以與人生意識結緣而生出哲思哲理。所以說,從實際上的效用來看待飲茶這回事,是否更為貼切一點呢,我之對飲茶,也只抱這么一點平常心而已。
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花在探究茶道之上,對于有花不盡的時間的人而言固很好,但對于沒有這種充裕時間之人而言,便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我每晚飲功夫茶,從不理會其什么茶道,只顧細細品味其香,細覽其色,如此幾輪茶下來,便棄之而安坐書桌之前,寫我的文章去了。
有上等好茶在手,我也會忍耐到周末或周日這些完全不商不文的日子里,才小心地高沖低注,慢嗅細嘗。但探究其間所謂寄寓的深奧哲理,則實在未嘗有過。
從廣州到北京,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我仍帶來小小茶具一套,小小茶爐一個。妻子沒有阻撓,只是說:“要你不飲功夫茶,比要你丟失錢財更難受?!边@大概就是近十年互濡的一抹相知。不過,我沖功夫茶時,她卻是盯著那一二三輪濃香醉人的茶,飲過之后才不聞不問。所謂浸蝕與感染,于此也可見一斑。
所謂茶道,無妨學之,無妨精之,但若一定要在腦子里影印下搜尋人生哲理或生活真諦的話,那么,我勸你還是不學茶道好,這樣只會減少你飲茶的樂趣,甚至成為一種無謂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