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然
薩克斯演奏中的呼吸與音色
■宋克然
呼吸在薩克斯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薩克斯演奏的基礎與動力。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以及運用正確的呼吸技巧是保證演奏效果的前提。在吹奏過程中,音質(zhì)的好壞,音色的變化,音高的起伏都與呼吸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但是吹奏時的呼吸并不是我們平時的吸氣吐氣的那種生理運動,而是有目的、需要對呼吸進行帶有控制性的藝術(shù)處理。通常在吹奏薩克斯時的呼吸方法有三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呼吸法。但是在通常的演奏中,胸腹式呼吸法運用的比較多,也比較科學,其他兩種呼吸法是在演奏比較簡單或者特殊的音或旋律時運用的。
1.胸式呼吸法
這種呼吸方式主要是靠胸腔控制產(chǎn)生的,類似于平時的呼吸。但是這種呼吸吸氣較淺,胸腔的容量較小,不能完全地給予演奏的氣息支持。而且吸氣時橫膈膜也會保持不動甚至向上收攏,阻礙了胸腔的容積,不能達到氣息的有效運用,所以在演奏薩克斯時很少使用。
2.腹式呼吸法
這種呼吸方法也被稱為橫膈膜呼吸法,在這種呼吸方式中,橫膈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呼吸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它依靠橫膈膜的上下起伏從而達到胸廓的擴張與收縮,所以在吹奏時就不費力,也不緊張,吸氣特別輕松且能保持身體的平穩(wěn)。而這種呼吸方法的缺點就是胸部的擴展達不到最大化,從而失去了胸腔對氣息的控制,在吹奏一些長音或者比較連貫的音符時就會出現(xiàn)氣息不穩(wěn)的效果,所以這種呼吸方法也是較少使用的。
3.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是公認的最為科學、最為有效的呼吸方法,也是薩克斯演奏中普遍采用的呼吸法。除了薩克斯以外,很多管樂器甚至是民族吹奏樂器都使用這種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就是用胸腔下的橫膈膜和腹部及頭的昔日跳運動促進肺部的呼出及吸入。這種呼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存儲氣息,在吹奏時才能達到良好的音色。同時也能有效的控制好氣息的強弱、高低變化,使得演奏時音樂更加流暢。
4.呼吸的訓練方法
薩克斯呼吸的訓練發(fā)法有很多種,而這些方法也是因人而異。例如:在練習呼吸的時候要保持身體放松,向前自然彎曲,形成拱形,雙手叉腰將胸腔和腹腔中的氣息呼出,然后運用胸腹結(jié)合緩緩進行吸氣,在氣息吸滿之后,再將其緩緩呼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呼氣和吸氣的時候要盡量保持平穩(wěn)、均勻、連貫,猶如突出一條氣柱。這種呼吸方法能夠糾正呼吸時的提胸、聳肩、收腹等錯誤的方法。另外就是針對個別音型的氣息練習。例如吹奏長音練習:吹奏長音是薩克斯演奏中最基本的氣息運用方法。同時也是最能體現(xiàn)演奏者能否對氣息的控制的方法之一。有些人認為,吹奏長音只要有持續(xù)的氣息就能吹奏出來,這是錯誤的,這會導致對氣息的控制能力變?nèi)?,同時失去對音色變化的有效把握。在開始練習長音時可以短時間的進行,但是要注意氣息的平穩(wěn)、均衡,不要出現(xiàn)音的上下抖動。呼與吸的時值要盡量保持一致。因為吸氣時對氣息的控制相對較難,所以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時間稍短一些,然后慢慢加長。
吐音的練習:在練習單吐音、雙吐音、三吐音等技巧的時候,是有舌頭的吐奏帶動呼吸來控制的。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發(fā)音要有力,具有顆粒性,保持呼氣和吸氣的發(fā)音音質(zhì)相同,但是不要有壓迫感和急促感,要保持吐音時舌頭的松弛自然。
在進行完單獨某一部分的訓練之后,可以結(jié)合樂句和樂段的練習來對呼吸進行感受和控制。這點要薩克斯演奏者有一定的技術(shù)水平基礎,具備一定的對氣息的控制能力。音樂的樂譜是機械化、程式化的,只有在演奏的時候融入感情才能體現(xiàn)出作品內(nèi)涵,對氣息的把握則是對作品內(nèi)涵的二度創(chuàng)造,演奏出優(yōu)美的音色。
薩克斯演奏出的音色最為接近人的聲音,這也是其他管樂器所不具備的能力。而產(chǎn)生出好的音色是與樂器本身和演奏者本身有著很大關(guān)系的。就樂器本身來說,笛頭、哨片、哨箍等硬件設備在科學的演奏方法之下決定了音色的走向??梢哉f選用優(yōu)質(zhì)的薩克斯及其各種部件從根本上就會具備很好的音色。這些客觀的組成部分都很重要,它們之間相互配合能夠在演奏中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但是,再好的樂器如果被不會使用的人來吹奏,也不會體現(xiàn)出樂器的特點。所以演奏者才是演奏出優(yōu)美音色的關(guān)鍵所在。
1.口型與音色
口型與音色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每個人面部形狀和肌肉組織、骨骼構(gòu)造等都存在著差異,同時也影響了音色的表達。無論口型是開口音、閉口音、或者是發(fā)“哦”這個音,在此基礎上的吹奏應能產(chǎn)生良好的音色。再吹奏的時候要保持氣息的連貫,嘴部保持松弛,音準要準確,強弱的對比明顯,這些都是獲得良好音色的必要條件。這就需要薩克斯學習者認真地思考與長期的練習,使得正確的吹奏口型與良好的音色之間達成同一,讓吹奏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這就會幫助演奏技巧的進一步提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指技巧方面。
氣息也是決定音色的先決條件之一。氣息是薩克斯吹奏的原動力,也是音色的發(fā)展前提,歌唱性的聲音線條需要連貫有序的氣息做為支撐。要獲得良好的音色來表現(xiàn)作品內(nèi)容則依賴于氣息的合理運用。薩克斯學習者要多做針對氣息的科學訓練,達到氣息與音色的協(xié)調(diào)進行。
2.錯誤的音色概念及解決方法
薩克斯的音色是非常獨特的。長期以來有些薩克斯學習者對音色認識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就是認為越“響”越好,這就導致了對音色本身概念的理解錯誤,只是片面的從音響角度來達到對音色的追求。薩克斯的發(fā)音原理是由氣息帶東哨片,引起震動使得管內(nèi)的空氣柱產(chǎn)生震動發(fā)音的。所以嘴唇的張力與氣息的動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有的吹奏者吹奏時嘴唇過于緊張,導致發(fā)出的聲音太緊、太悶、不響亮;也有的吹奏者對唇部力量控制不足導致氣息全部作用于哨片,產(chǎn)生的聲音過于響亮,但是音色會很噪,也會造成吹奏者氣息的供應不足,身體緊張。這樣產(chǎn)生出的音量雖然很大,但是并不具備穿透力,其中也會夾雜著一些炸音。要想克服音色概念的錯誤,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確的音色,要對音色有一定的鑒別能力。這就需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多聽一些優(yōu)秀演奏家的演奏,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練習,做到多聽、多奏、多模仿。在模仿達到了良好的音色以后,再融入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和二次創(chuàng)作。其次教師在教授學生吹奏的時候也要以引導學生吹奏出正確優(yōu)美的音色,讓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音色概念并將之成為下意識行為固定下來。
3.其他器官對音色的影響
身體的其他器官也對音色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肺部和喉嚨也是演奏出良好音質(zhì)不可缺少的參與器官。除了參與為哨片提供必要的氣息壓力使之振動發(fā)音以外,它們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共鳴室。人們在胸腔中利用的隘道就是喉抑制。如何擺脫這種抑制呢?在一般情況下,喉嚨在吹奏的時候開啟的較大。這就說明喉部是保持松弛的。但是喉部的松弛與否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說在吹奏短促快速的連續(xù)不斷的單音的時候,喉嚨就會顯得緊張,相對應的就不會顯得很松弛。這就會對演奏的效果和音色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克服這種緊張就需要長期的練習。我們可以用類似于打“哈氣”為手取暖的方法來練習喉嚨的松弛度,因為正是在這種自然的情況下喉嚨是開啟的。而將這種毫無控制的呼吸方法運用到吹奏中來,進行科學地藝術(shù)處理則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使得音色自然、純凈,不夾雜演奏者對“氣息”的刻意追求。避免了緊張對吹奏產(chǎn)生的影響。
再者。一定要時刻銘記的一點就是要把氣息轉(zhuǎn)化為“音”。在頭腦中要有一定的聲音標準,什么樣的氣息會產(chǎn)生出什么樣的音型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也會大大地影響音色的好壞與否。這就需要吹奏者具備一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因為只掌握了純粹技巧和良好的氣息是不夠的,還要對作品進行研究和賦予作品情感,使得作品具有“靈魂”,這就會使得作品更具有內(nèi)涵,同時也會幫助演奏者對處理音色方面起到很大的幫助和啟發(fā),也會最大程度地幫助演奏者發(fā)揮演奏技巧。
(沈陽音樂學院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