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飛
眾所周知,把握人物思想動態(tài),窺視人物內(nèi)心變化,是塑造人物的有效途徑,我認為從潛臺詞中發(fā)現(xiàn)人物心理深層,也是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潛臺詞是潛藏在臺詞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人物想說而又不能說的真實心理。斯坦尼說,“潛臺詞是角色的并不明顯的、但在內(nèi)心感覺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臺詞字句底下不斷地流動著,隨時都會給予臺詞以根據(jù),賦予臺詞以生命”。挖掘人物的潛臺詞能給演員在塑造人物時,提供情緒、語氣、行動等方面的有力依據(jù),也是每個演員對塑造人物不同的理解和詮釋。
作為演員,準確地把握人物內(nèi)心,塑造一個成功的舞臺人物形象,主要任務之一,除了找準人物的行動線之外,更應該挖掘存在于人物內(nèi)心、盤旋于人物思想中想說又未曾說出的潛臺詞,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錫劇《珍珠塔》中的彩萍是我最為鐘愛的戲曲角色,也是和我的形象氣質(zhì)最為貼近的一個角色。自然的契合使我與角色之間的溝通容易了許多,但是如何從形似到神似來再現(xiàn)人物卻不是一件易事。以下是我演彩萍這一角色時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彩萍是一個率真、活潑、善良而善解人意的姑娘,同時她又是陳家的一個丫環(huán),身份決定她不能隨心所欲地發(fā)表意見,但她的率真和善良又將她推向不說難休的境地。第三場《贈塔》一折中,陳翠娥為了讓方卿帶干點心回家,用激將法說方卿是忤逆不孝人時,單純的彩萍并沒有理解其中之意,唯恐小姐言語之中傷害方卿的自尊,但又不便多說,情急之中,暗暗上前拉小姐的衣袖,阻止小姐,這時的潛臺詞就是“小姐你這樣說話傷害到方大爺了?!绷硗庖粋€是彩萍看到陳翠娥幾次三番叮囑方卿要當心干點心時,她的潛臺詞就應該是“平時小姐并不是一個小氣或勢利的人,今天怎么會這樣反常呢”?而后才有一個上前拉小姐衣袖,提醒小姐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趕緊把點心給方卿的暗示動作。這兩次行動沒有一句臺詞,卻準確地表達了這個人物善良純真的性格特征。
對人物的分析,除了劇本所提供的臺詞之外,我認為找出劇中人物的潛臺詞更能幫助演員找準行動的主線。在《后園會》的一折中,聰明的彩萍為了給方卿和陳翠娥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她用黃雀、麻雀和貓頭鷹來暗示老爺,而且在說到貓頭鷹時特別加重了語氣,設計了一個跳坐的動作來提醒坐在中間的老爺,讓老爺心領神會的離開了現(xiàn)場。這是一段暗示性的潛臺詞,一個比喻,一個動作既表現(xiàn)了彩萍的俏皮和機智,還不失丫環(huán)的身份,可謂惟妙惟肖恰到好處,假如此時彩萍對老爺直言相告,或許會削弱劇中的情趣。
在方卿和陳翠娥的情感糾葛中彩萍是出了力的,她很想得到未來姑爺?shù)馁澷p,因此在《造信》一折中,小姐念完信中的內(nèi)容,彩萍急切想知道信中有沒有提到自己,連續(xù)兩次以遞進的口吻問小姐:“小姐可還有了”,“小姐再仔細看看可還有了”,同時還給不識字的她設計了一個湊上前去看信的動作,她懷疑小姐看信時是否漏讀,也表現(xiàn)出了彩萍可愛的一面,此時的潛臺詞是:方大爺是個有良心的人,在他的信中怎么會不提到我呢……
都說舞臺藝術(shù)是一個遺憾的藝術(shù),為了減少這種遺憾的產(chǎn)生,也為了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從形似到神似來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成功的舞臺形象,這不僅需要準確無誤地挖掘人物潛臺詞,更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對人物深刻的理解能力,因此,我將不斷地在學習中夯實基礎,在演出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讓潛臺詞閃耀出人物個性的光芒,讓錫劇這一傳統(tǒng)的地方戲藝術(shù)更加深入人心,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讓自己的藝術(shù)素質(zhì)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