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山東省青島市五十一中學)
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策略與效應
◆王海霞
(山東省青島市五十一中學)
本文介紹了英語教學中的“聽說在前,讀寫在后”的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表格跟蹤、開放性口試、小組合作等多種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聽說練習,倡導學生講“Queen English”、“King English”(英語普通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英語教學改革 聽說教學 開放性口試 形成性評價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四項功能,也是四項技能,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在學習過程中,它們各有難、易兩方面。心理學、語言學和教學法對它們也各有不同的說法。從學習語言的過程來看,聽說是吸收性的,是要先行一步的,只有聽說跟上了,學生在讀寫上才能獲得成功?!队⒄Z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7~9年級的學生要有興趣聽英語、說英語、背歌謠等,要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交流,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p>
英語學習的突破口在在于聽說。聽說之難,眾所周知。很多大學生考過四六級后仍不能聽說,以致全國各地的口語訓練班大行其道,這就是佐證。聽說的突破口在于朗讀,在中學,很多學生對著課本不能朗讀課文,合上課本不能開口說英語,這說明英語教學方法亟待改革。
7~9年級的學生年齡大多在 13~15歲之間,他們熱情、單純、充滿朝氣,有廣泛的愛好與很強的表現欲,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朗誦、唱英語歌曲、講故事、英語演講、短劇表演、圣誕 party、英語風采大賽等,因為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大有裨益,為學生的聽說練習提供了一個練習平臺。在教師的積極誘導下,不僅有助于學生開口說英語,提高聽力,并且能增長學生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我班級有一些能歌善舞的學生,將他們集中在一起,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間,積極引導他們,在“玩”中學,要大膽地“開口”講英語就行,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了話劇《白雪公主》,《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學生們練了一把口語的同時,也學會了合作,并且深刻體會到真善美的含義。為了提高劇本水平,同學將劇本修改了五遍,再去同英語教師一起修改;為了練好發(fā)音,他們查閱字典,相互切磋;為了增加演出的真實性,同學請他媽媽為七個小矮人做了可愛的帽子,將家里的裝飾寶劍拿過來作為獵人的道具,他們的展示非常成功,征服了觀眾。
僅僅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還不夠,要說的更標準,更地道,還必須進一步提高朗讀水平。針對初中生好表現、自我意識強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自選內容,利用雙休日自己在家錄音(朗讀課文),拿到課堂上交流,讓全班同學評價。聽誰的發(fā)音準,語調正,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我們還設計如下表格(見表 1),讓學生在家里每天反復練習,模仿課文錄音,學說規(guī)范的“英語普通話”。實踐證明:只有心中有標準,才敢張嘴說英語。我們還動員家長也來參與評價學生的工作表格,周一收回并予以保存,作為平日考核成績,以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
表1 英語聽說練習記錄評價表
讓家長參與評價可以增加與家長的交流,并取得家長對我們工作的配合,同時也能與學生一起分享學業(yè)成就的喜悅。
何為開放性口試?即開放的試題,開放的形式,開放的考場,教師將所學單元的零散內容進行整合,做成幾個口試課題,以考試通知單的形式發(fā)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周的時間準備,然后進行考試。(學生拿到考試通知單后自由結伴編寫對話,在放學后及周末加班加點練習對話。六個課題已經囊括了課本上的所有重點,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復習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進行口試時,個別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感到不理想,經與老師協(xié)商后又進行了補考,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種以開放的試題、開放的形式、開放的考場為特征的開放式口試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自始至終都是評價的積極合作者與參與者??荚嚭髥柧碚{查得知:98%的學生滿意于這種評價方式。特別是對于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因為好的口試成績足以讓他們找回失去已久的自尊,激發(fā)他們學英語的興趣,更受到他們的歡迎。
一成不變的評價方式也會讓學生心生厭倦,產生惰性,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優(yōu)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隨著課程難度的加深及學生學習方法與努力程度的差異,在八年級期末考試時,班級的學生已形成了強、中、弱的差異。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又設計了不同的口試方式。方案如下:
第一套低難度試題:看表說話 (教師可提前告訴大意);
第一套中難度試題:角色扮演 (教師可提前告訴大意);
第一套高難度試題:朗讀采訪 (讓學生現場發(fā)揮)。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考題,當然教師要告訴學生,要有勇氣挑戰(zhàn)自我。這種不同的評價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不將差生“一棍子打死”,讓其看到希望,不要自暴自棄,以保留其自尊心與好勝心;同時也對優(yōu)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評價學生的口語成績,我們設計了成績單 (見表2)。
表2 口語考試成績單
4.運用蘊含濃濃的師生情的評語激勵學生
許多好學生是“評出來”的。老師用心給每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每次口語考試之后,教師就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以及老師對該生的期望,用心給每位學生一段小評語 (可以記在成績旁)。
教師用“心”寫的評語,是和學生的心靈對話,如果學生的口語下降了,看到了老師的鼓勵的話語,一定會奮起直追的。學生看到了這樣的評語,能不觸動心靈嗎?能不努力學習英語嗎?
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教師“努力”在平日,學生“吃苦”在平日,收獲也在平日。我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一直實施這一教學模式,重視聽說教學,班級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聽說能力加強,敢于開口說英語,和別人交流時表現出大方與自信,學生們也真正“樂學”英語。
教師在工作中一方面通過學習自己摸索總結經驗,另外一方面,學習借用“外腦”,打破固步自封的陋習,走出學校和地域的局限,學習和借鑒別人的經驗。我在給學生指導的同時,也翻閱了大量的綜合實踐活動方面的書籍,閱讀了大量英美國家的優(yōu)秀案例,感覺受益非淺。
學生的任務是開放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能促進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融。
評價應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教師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評價應該成為教師手中一種有力工具,適合時則用,不適合時則不用,要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
我在教學中實施聽說教學已有 5年。在 2005年我?guī)У某跞?班 4班,口語的平均分為 13.5分 (總分 15分),在 2006年我?guī)У某跞?1班、2班口語考試的平均分為 14分,2008年我?guī)得麑W生在 CCTV風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在“我為奧運添風采”的雙語演講大賽中 15位同學參賽,有 13位同學榮獲一、二等獎。2009~2010年中考我?guī)У膬蓚€班級的口語平均分為 14分,我想優(yōu)秀來自于我們平日的刻苦練習以及我們所一貫堅持的聽說在前,讀寫在后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