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率普遍較低,證人不出庭作證既影響了法律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又損害了當事人合法利益。而刑事訴訟中的證人出庭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國司法改革和實踐,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證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幾點解決建議。
【關鍵詞】證人出庭 立法完善 證人保護
證人證言是法定證據(jù)種類之一,古今中外莫不重視對它的運用。證人證言在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中也很重要,運用的很廣泛。特別是刑事訴訟法修改以后,吸收了英美當事人主義的模式的內容,確認了控辯式庭審方式,證人證言更顯突出。與控辯式庭審方式相適用的直接言詞原則,其要求之一就是證人必須出庭作證。證人不出庭,直接言詞原則就難以得到貫徹。但是我國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作證率偏低,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成為長期困擾我國司法界的一個問題。
分析證人不肯出庭作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證人本身的原因。許多證人法律意識淡薄,作證意識不強;多數(shù)證人由于怕惹麻煩、怕得罪人、怕打擊報復而拒絕出庭作證;個別證人本身就是受害人,由于受到精神上或者心靈上的傷害產生恐懼心理而懼怕出庭作證;出于不愿意為他人承擔責任而拒絕出庭作證;出于保密的心理,只愿意在背后作證而不愿意公開出庭作證;極個別證人在偵查階段作證說了謊話或者假話,害怕對質公堂被揭穿后承擔刑事責任而逃避出庭作證;有的證人因為出庭作證所需的住宿費、差旅費、誤工補貼費等無處開支而不愿出庭作證,等等。
2、司法操作的原因,證人權利保障機制未能充分發(fā)揮作用。一些司法人員本身執(zhí)法素質不高;律師由于經濟或者水平等原因對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所作的工作不到位或者力不從心;一些司法人員習慣于書面證言來代替證人出庭的陳堂證言;個別司法人員取證后并不履行承諾,導致證人在收到干擾或者遇到危險時無處求助感到受騙而不相信司法機關,等等,使群眾對司法機關保護證人的能力和誠意產生懷疑,對作證產生了恐懼心理。
3、立法本身的原因。立法中對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沒有明確規(guī)定,只是《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立法中對應當出庭作證而沒有出庭作證的證人應該怎么辦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證人保護如何操作也沒有具體規(guī)定,保護證人的措施基本上是事后懲罰性的,缺乏事先預防性保護,有些措施的規(guī)定還存在不甚協(xié)調一致的地方,而證人出庭作證對于司法審判卻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是實現(xiàn)控辯式庭審方式的必然要求??剞q式庭審方式是指控辯雙方在法庭上平等對抗,彼此之間展開攻防活動,法官居中裁斷。與此相適應的直接言詞原則要求證人到場,接受控辯雙方的質證和詢問。證人不到庭,僅憑書面結論,控辯對抗難以充分展開。第二,證人出庭作證有利于當庭徹底查清案件,有利于保證證言的真實性。如果證人有意作偽證和虛假的陳述,在控辯雙方靈活的詢問下,他們的回答往往會出現(xiàn)種種矛盾,暴露其虛假性。此外通過詢問還可以查明證人雖無意作偽證,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其證言的內容也是錯誤的。
為了解決證人不出庭的問題,提高證人的出庭率,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
對于內容相互沖突的法條應當作進一步修改。將直接言詞證據(jù)引入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案件的審理,除法官主持,檢察官、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參與外,被害人、證人、鑒定人應當在場,出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外,不在場就不得進行法庭審理。法庭審理原則上采取言詞陳述的方式進行,而不能僅僅宣讀書面的證人證言和鑒定結論。這條原則對于建立真正的控辯式庭審方式是不可缺少的。
二、建立強制作證制度及拒絕作證的處罰制度
我國刑事證人作證制度雖有義務作證的規(guī)定,卻沒有強制作證的具體規(guī)定對不肯出庭作證的證人既不能強制其作證,更無法作出相應的處罰。因此,參照國外立法,可建立如下規(guī)范:證人接到出庭傳票,無法定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拘傳其到庭,被拘傳到庭的證人扔拒絕作證,致使案件無法審理的,可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處以罰款乃至追究刑事責任。這樣就可以避免因證人無故不出庭致使案件無法審理或法庭不徹底查清案件就輕易判決現(xiàn)象的滋生,也是我國刑事審判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標志。
三、加快制定“證人保障法”,加大證人保障力度;加強對證人的保護
建議法律明文規(guī)定,不管在偵查、起訴、審判環(huán)節(jié),司法機關都應為證人保密,盡可能不公開其姓名,不暴露其身份,不披露其住址。對證人近親屬的情況不需詢問的不予詢問,對公開審理的案件,要堅決禁止對證人錄像或者攝像,對新聞機關的采訪報道,發(fā)現(xiàn)不利于證人安全的要堅決及時予以制止,由于泄露證人秘密而造成證人被打擊報復的,要嚴厲予以查處。審判實踐中,法官當庭詢問證人個人情況的做法應當舍棄。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證人出庭作證費用補償制度。目前我國經濟尚不很發(fā)達,人民生活并不十分富裕,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講,作證所需的交通費、住宿費、誤工費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建立作證費用補償制度很有必要。再次,我國立法應當明確規(guī)定證人擁有以下幾項權利:1、證人拒絕作證權。證人在特殊情況下有權拒絕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實向法庭作證的權利,即證人特權規(guī)則。2、司法告知的權利。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司法機關應當告知證人具有如實作證的義務,但對證人享有的權利和可能獲得的幫助是否需要被告知缺乏相關的規(guī)定。
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
由于證人的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因此,證人對作證行為的法律意義及作偽證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認識也不盡相同,而基于社會生活得復雜性,審判實踐中因各種原因(親情、利益、威脅、恐嚇等)影響證人作偽證的現(xiàn)象始終存在,要消除這種現(xiàn)象,首先要在群眾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增強公民法律意識,是全社會認識到依法作證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既是法律的要求,又是良知的呼喚,使全社會形成作證光榮的良好氛圍。
我國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率低,已經成為我國司法審判模式改革的一個障礙,就證人出庭作證方面,我國可以借鑒吸收英美等國家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國刑事法制建設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何家弘.《證人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第12頁.
[2] 梁煒昊.《證人保護的立法思考》,載《新疆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3] 卞莉.《對刑事證人不出庭作證問題的探討》,載《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4] 廖惠.《試論刑事訴訟證人不出庭作證的原因及立法對策》,載《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第1期.
作者簡介:王雪雁,女,1987年12月生,山東高密人,南京大學法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