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珍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游戲 ,玩這種游戲的人應該是很快樂的。而有些學生并不十分喜歡上體育課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師的教學中過分強調外在形式的整齊劃一,限制了學生個性發(fā)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心里曲線而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主體功能,使學生練而無趣;其次是為了考核、考察的達標要求,拼命地把體育課上成基本身體素質課,使學生練而無味;最后是教師的“內功” 差,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長期不變,頑固僵化,不能順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去教學,使學生練而無勁。如此教學,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使體育課質量每況愈下,停滯不前,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體質水平下降,這就是為什么在上體育課時,學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負擔重”,喪失學習興趣。
那么,如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就要給學生添點“興”,要為學生的體育課“減負”。針對這一情況,我進行了體育教學的改革——快樂式教學。
快樂式教學模式就是要從傳統的講授式、單向傳授式轉變到啟發(fā)和討論式的教學模式上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調課堂教學是師生間互動、互助、互學的過程,其特點為:
1、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圍
融洽的師生情感,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決不能言辭過激,諷刺挖苦,師生間架起情感的橋梁,在情感上給學生“減負”。
2、利用風趣精彩的語言,巧妙地導入新課
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也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關鍵。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我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及體育教材的特點,采取課前語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力求做到“趣味化”。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賴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們的“童心”、“童趣 ”“童語”“童行”去對學生導教導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從而能主動、積極地進行鍛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心理上進行運動的“減負”。
3、選擇適合個性發(fā)展需要的教學內容
由于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學業(yè)務,擴大知識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性化“需求”中探索、發(fā)展。
4、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和手段,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富于變化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和手段,課堂上適度給學生“自主權”和“自由度”,讓他們動腦筋,邊想邊練,去嘗試、體驗,并與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漸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例如,上高一年級課,內容是身體基本活動和武術,將一組過花樁、獨木橋、爬竿、過軟梯等和武術中的拳術、棍術組合起來,編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邊學邊練,邊唱邊模仿,使學生們在想象中即學會了動作,又體驗克服困難的精神,師生關系和睦,教學充滿樂趣。
5、形成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組織形式,利用游戲和競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要充分發(fā)揮體育委員和小組長的帶頭作用,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他們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長與能力的角色。練習形式多種多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對高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要認真上好這堂課,但課堂上都會情不自禁地違反紀律,這主要是由于高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所以上課時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擾,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水平還處于一種較低的狀態(tài),不可能在45分鐘內有意強制自己集中精力認真上好課。所以教師就更應該利用游戲來結合主教材進行教學。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過去就是利用沙池,學生排隊練習,練習密度和成績都很低。由于貫穿了游戲教學,使學生的成績和練習密度都有較大的提高。如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態(tài)和動作進行練習,在練習中帶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兩手放在頭的兩側做兔的耳朵,然后雙腳向前跳,這樣,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增強他們的好勝心理,最后再進行練習,使學生能主動進行練習,不覺得累和討厭。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運用競賽性的游戲。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運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戲進行耐久跑的練習。既激發(fā)學生能積極進行鍛煉,又能達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學生不覺得累和討厭。以上的游戲完畢進行便步走,走成圓圈,再進行一個“找伙伴”的游戲,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結束部分的整理運動,用一個唱游來代替,既可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學生最終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快樂體育教學以發(fā)展學生個性,調動 學生的主動性為主。這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一種需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jié)課,要求教師有責任心 ,由于是快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利益、要求、興趣出發(f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要做到松緊適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讓學生充分地享受體育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