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偉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4)
整體觀框架下的索緒爾與格式塔*
郭紅偉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4)
作為符號學奠基人和現(xiàn)代語言學鼻祖,索緒爾及其哲學思想引發(fā)了整個中西方語言學界前所未有的反響與震撼。受19世紀西方各種思想交替活躍、百家爭鳴大舞臺的影響,索緒爾的語言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積聚了各類學術思想的精華。筆者基于整體觀模式探討索緒爾哲學思想與格式塔心理學的淵源關系。
整體觀;格式塔;索緒爾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意為“組織結構”、“整體”,這個心理學術語最早由奧地利哲學家埃倫費爾斯于1890年提出,因此埃倫費爾斯被稱為格式塔心理學的先驅[1]。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人們了解周圍事物的方式是整體感知,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庫爾特·考夫卡、M.威特海和W.苛勒,特別是苛勒于1912年在德國創(chuàng)立了這門學問,使之成為歐美現(xiàn)代心理學學說和流派之一。格式塔思想對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對現(xiàn)代語言學特別是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起內在的推動作用。
格式塔心理學采用了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又直接得益于布倫塔諾(Brentano,F.)的意動心理學。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相對立,他反對馮特的心理學研究經驗,而主張心理學研究意動?!昂麪柕默F(xiàn)象學受傳于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以意向性概念和心理現(xiàn)象的分類為基礎”[2]。形質說是格式塔學派的前身,其重要代表人物埃倫費爾斯試圖反對內容心理學的元素主義對知覺的解釋,用意動心理學常用的經驗的方法,探討空間和時間的形式究竟是一種新性質或它種性質的集合。他認為,對事物整體的知覺,不附于事物已有的元素中,應該成為一個新元素,即一個形質。形質說是對元素主義的一種批判,但這個批判是不徹底的,因為它把形質又作為一個新元素看待,而不是提供心理分析的一個新觀點。補救這個缺點并于1912年對元素主義作同樣批判的,則為格式塔心理學。
現(xiàn)象學要求對特定時間內主體所觀察到的經驗材料如實而詳盡地進行描述,作為現(xiàn)象學方法論的基本觀,整體論思想反對實證主義的原子還原論,強調對經驗主體的整體的、動態(tài)的、功能的把握;認為經驗主體作為整體而存在,部分與整體之間是一種統(tǒng)合的功能性關系;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并將整體原則應用到實際的心理學研究之中。“感覺并不是各種感覺要素的復合,知覺并不是先感知各種成分再注意到整體,而是先感知到整體的現(xiàn)象,而后才注意到構成整體的諸成分。”也就是說,人們認識事物并非對個別刺激作出反應,而是對整體的形(即格式塔)作出反應,正常人看外物往往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整個形狀,一眼就抓住了眼前物體的粗略的結構本質,然后才注意到它的各個細節(jié)部分[3]。我們欣賞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單一而零碎的顏色,而是由各種色系構成的有機整體。格式塔思想在心理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從認知角度為我們觀察和解釋心理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我們解釋整個宇宙提供了新的認識一樣[4]。
生活在原子主義和實證主義盛行的19世紀~20世紀之交的索緒爾與當時的片面主義思潮格格不入,除受社會學,經濟學和人類學思想影響外,他也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以下筆者具體探討二者的一脈相承關系。
4.1 “能指”“所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作為符號學的奠基人,索緒爾最突出的貢獻就是把語言作為一套符號,一個雙面實體:一面是能指,即構成物理現(xiàn)實的聲音系列;另一面是所指,即能指在人腦中觸發(fā)的概念。能指和所指是語言符號不可分割的兩個要素,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一張紙的雙面,是“基于能指和所指之聯(lián)結而產生的整體”[5]。(如下圖 1)[6]
索緒爾用很多比喻解釋能指和所指的關系,與解釋格士塔心理學理論的例子如出一轍。“水是氫和氧的結合,分開來考慮,每個要素都沒有水的任何特性。[7]”在這個例子中水是整體,氫和氧是構成整體的兩個部分。二者不能脫離整體,一旦分開就不具有整體的特性。在語言符號中,符號是整體,能指和所指是部分,二者是依賴整體而存在的,不能分開。一旦分開就不再有語言學的實體[8]。
圖1 能指與所指關系圖
4.2 “語言”“言語”相互依存,水乳交融
索緒爾把語言系統(tǒng)分為兩個部分來闡釋: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如圖2)。前者指抽象的語言系統(tǒng),是隱含在具體的語言現(xiàn)象之中的,是語言社會性和隱含性的表現(xiàn),是靜態(tài)而相對穩(wěn)定的部分;后者指具體的語言實現(xiàn)形式,是語言個體性和外在性的體現(xiàn),反映出個體在語言應用方面的差異,是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分子。有關二者的區(qū)分,索緒爾曾經說過:“區(qū)分語言和言語就是區(qū)分了語言的社會屬性和個體屬性,本質屬性和偶然屬性”[9]“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把語言比做交響樂。它的現(xiàn)實性跟演奏的方法無關。[10]”把語言比喻成交響樂無疑是要說明語言是從整體上把握的。語言系統(tǒng)是由語言和言語構成的統(tǒng)一體,二者在語言系統(tǒng)的大家庭內各負其責,各盡職守。這種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觀思想與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觀點不謀而合。雖然索緒爾本人沒有直接提到自己哪些方面多少程度上受格式塔影響,但通過其核心概念的闡釋與解讀,再次論證了二者的一脈相承關系。甚至受索緒爾影響,20世紀的轉換生成語法大師喬姆斯基對語言能力定義的二分法也間接得益于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思想。
4.3 “組合”“聚合”本為同根,相輔相成
作為結構語言學大師,索緒爾提出了兩個語言軸列概念:聚合系列和組合系列,以及在具體語境中呈現(xiàn)的組合段(Syntagma)和聚合段(paradigma)。索緒爾[11]提出“語言是一個在其內部一切都互相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有“句段關系”和“聯(lián)想關系”兩類關系,即組合和聚合。根據(jù)索緒爾的理解,組合段即言語鏈上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單元的組合;聚合系統(tǒng)則為存在于人的記憶中的,彼此有一定類似性,因而可在組合段同一位置上彼此替代的詞系[12]。組合關系重在水平程度上不同功能和語法成分的詞互相替代與取舍,而聚合關系重在垂直層面上同質范圍內語言成分的互相替代??此苹ゲ幌喔傻母拍钇鋵崢嫵闪擞袡C結合的整體,筆者以下圖2為證。
圖2 組合與聚合關系圖
在圖 3中,“媽媽”“打掃”“房間”三個語言成分之間是平行的組合關系,句法關系是 NP+VP+NP。而垂直關系一欄中,第一個NP“媽媽”可以用與其平衡的其它NP,比如“爸爸”來代替,這樣既不改變原來的句法關系,又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使NP“媽媽”看到自己的平行階,找到自己在整個句法網絡中的相對位置。由此不難看出,“組合”“聚合”關系的提出,使索緒爾符號學理論從水平經度和垂直緯度織成了嚴密的網絡結構,再次體現(xiàn)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思想。
索緒爾哲學思想對后人影響深遠,幾對名詞術語可見其對二元論哲學思想非常推崇并身體力行之。究其二元論本源,不難發(fā)現(xiàn)索緒爾符號論哲學思想與當時盛行的格式塔心理學整體觀具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然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受格式塔影響,需要筆者在以后研究中繼續(xù)關注。
[1]劉永康.格式塔整體性原則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38-41.
[2]高覺敷.西方心理學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8.
[3]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上冊[M].黎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張紹杰.語言符號任意性研究——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De Saussure,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New York: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Inc.,1959.
[6]張一平.索緒爾的語言符號觀對語言與現(xiàn)實關系的批判和闡釋[J].科學·經濟·社會,2010(1):31-35.
[7]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明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孫李英.從認知視角探析索緒爾的語言整體觀[J].文教資料,2007(27):14-16.
[9]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London:Peter Owen,1960.
[10]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明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1]索緒爾.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M].屠友祥,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Saussure and Gestal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Holism
GUO Hong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Saussure is the founder of Semiotics and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His philosophy has overwhelmingly influenced the world of linguistics.Affected by various thoughts of the19th century,his theory of language is the mixture of numerous schools.However,comments on his theory have been divergent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Saussure’s philosophy and Gestalt’s psycholog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Holism.
holism;gestalt;saussure
H0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22
1673-1646(2010)06-0085-03
2010-04-15
郭紅偉(1981-),女,博士生,從事專業(yè):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