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彤 宗克亮
1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yī)院(137000)
2 風帆集團職工醫(yī)院內科(071051)
近年來,小兒肺炎中支原體(my coplasmal penummia MP)肺炎發(fā)病率有增加趨勢[1],它是由支原體(MP)感染引起的,臨床上由于患者肺部紋理增粗,有斑點或斑片狀滲出影,伴頑固性劇烈咳嗽等肺部炎癥癥狀。2008~2009年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小兒肺炎中被確診為支原體肺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2組,進行對癥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2008~2009年收治小兒支原體肺炎100例,隨機分2組,治療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在6個月至7歲之間,其中6個月至1歲10例,1~4歲62例,4~7歲28例。
持續(xù)劇烈咳嗽,痰液黏稠、氣喘,干、濕性音;胸部X線片顯示雙肺紋理增粗,有斑點狀或斑片狀滲出影等炎性改變;部分患者使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或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陽性;血清冷凝集IgG滴度上升到1:32或更高。
發(fā)熱患者88例,體溫在38~40℃此,多在39℃左右,為持續(xù)性或持張性。12例不發(fā)熱,100例患兒均有咳嗽癥狀,嚴重程度不一,干咳可陣發(fā)性劇烈咳嗽者52例,咳痰89例,肺部干音36例,濕音56例,呼吸音減低者20例,麻疹樣皮疹6例,惡心嘔吐5例。
100例患兒中92例支原體MP-IgM呈陽性,白細胞<波4×109/L占8例。(4~10)×109/L 40例,>10×109/L 52例,血清冷凝集素IgG滴度≥1∶32為88例。
大葉性實質變形者占18例,肺門至肺野尤單側肺下葉呈不整齊的云霧狀肺浸潤占40例,雙側彌浸網狀或結節(jié)樣浸潤陰影或類似間質肺炎但不伴有肺段或肺葉實質變者11例,肺紋理增粗28例。
治療組應用門冬氨酸阿奇霉素10mg/kg/d,靜脈點滴,日1次同時靜點維生素B6或654-2 10 mg敷臍,靜脈點滴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2~1.6mg/kg/次,每日1次,療程為5~7 d。對照組應用門冬氨酸阿奇霉素10 mg/kg/d,靜脈點滴每日1次,兩組患兒均采用控制感染,平喘對癥支持治療。
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見表1,治療組咳嗽、氣喘、干性音和濕性音等消失時間明顯示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2組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d)比較(±s)
表1 2組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d)比較(±s)
小兒支原體肺炎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高,臨床表現(xiàn)喘憋癥狀,肺外并發(fā)癥較多,其中咳嗽咳痰,排痰困難是支原體肺炎常見表現(xiàn)。門冬氨酸阿奇霉素為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第二代半合成衍生物,在結構上不同于紅霉素,它是在紅霉素內酯環(huán)的92位點插入一個甲基取代氮,產生一個15環(huán)的大壞內酯,其作用機制 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抑制依賴于RNA的蛋白合成起到抗菌作用,對支原體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支原體肺炎首選該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但由于小兒呼吸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特點,在呼吸道出現(xiàn)炎癥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造成氣道狹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因而在嬰幼兒出現(xiàn)咳嗽咳痰,排痰困難時應及時對癥治療特別重要。筆者所在醫(yī)院采用祛痰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顯著。鹽酸氨溴索是鹽酸溴已新的活性代謝物,是一種新型黏痰溶解藥,臨床應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它適用于痰液黏稠引起的呼吸困難,咳痰困難。通過使痰液中酸性黏蛋白纖維斷裂,從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并能調節(jié)漿液和黏液分泌增加溶膠層厚度,使纖毛活動空間增加,可有效緩解呼吸道疾病的臨床癥狀。同時氨溴索可加強纖毛擺動強度和頻率,最終使黏液纖毛裝置運輸能力提高,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時具有一定的鎮(zhèn)咳和改善通氣功能,另外它還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如組織胺、白三烯,IL-4及干擾素)松弛氣道平滑肌,促進肺表面物質合成等多項作用。
本組患兒應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與阿奇霉素合用治療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咳嗽,干濕性音時間和縮短病程,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木村一博.支原體肺炎[J].日本醫(yī)學介紹,2004,25(6):256-260.
[2]王玲,沈梅方.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和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1993,1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