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錚,曹 彬,袁 玲,指導:南 一*
(1.吳忠市中醫(yī)醫(yī)院,寧夏 吳忠 751100;2.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益氣活血解毒法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43例臨床觀察
陳 錚1,曹 彬2,袁 玲2,指導:南 一2*
(1.吳忠市中醫(yī)醫(yī)院,寧夏 吳忠 751100;2.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目的觀察益氣活血解毒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3例,對照組42例,分別予以益氣活血解毒方藥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療,療程3個月,隨訪6個月。結果經綜合療效判定、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和黏膜病理療效判定,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益氣活血解毒法對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益氣活血解毒法;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藥療法;生黃芪;炒白術
中醫(yī)藥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及抗復發(fā)方面近年來有了很大的進展,治療途徑與方法多樣,具有多環(huán)節(jié)、多方位、多靶點的特點,對不適當的免疫反應有很強的調節(jié)作用,且不良反應小,特色優(yōu)勢顯著。本病的發(fā)生多為在脾腎虧虛基礎上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或憂思惱怒等,引起大腸傳導失司,濕熱瘀毒等病邪積滯腸中,大腸脂膜血絡受傷,腐敗化為膿血而成痢,其復發(fā)根源在于濕熱瘀毒等病理積滯未能徹底清除,致使脾腎虧虛加重,在誘發(fā)因素作用下,病情復發(fā)。筆者以益氣活血解毒立法組方治療本病,在治療及抗復發(fā)方面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3月-2009年1月,吳忠市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85例。采用2000年成都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標準診斷[1]。符合潰瘍性結腸炎的西醫(yī)診斷標準;選擇臨床類型屬于慢性復發(fā)型活動期和慢性持續(xù)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醫(yī)辨證屬脾胃虛弱,濕熱瘀阻證型。
1.2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 15.0。治療前后采用兩相關樣本比較的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兩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比較的Wilcoxon秩和檢驗。
2.1 治療組 給予益氣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藥湯劑,并隨證加減?;痉?生黃芪30 g,炒白術10 g,當歸10 g,炒五靈脂10 g,生蒲黃(單包)10 g,赤芍、白芍各10 g,焦檳榔 10 g,煨木香10 g,黃連10g,黃柏10 g,連翹20 g。每日1劑,水煎取汁 300 mL,分早晚 2次服用,每次150 mL。
2.2 對照組 柳氮磺胺吡啶,每日 4~6 g,分4次口服。療程為3個月,隨訪6個月。
3.1 療效標準 (1)綜合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0年成都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標準[2]。(2)證候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尼莫地平法)。(3)黏膜病理療效評定標準:顯效:黏膜病理檢查恢復正?;蚧謴偷浇M織學嚴重程度分級Ⅰ級者;有效:黏膜病理檢查減少1級者;無效:黏膜病理檢查無改善者。
3.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3。
表1 兩組綜合療效結果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療效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療效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本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 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隨訪治療組 43 15.76±2.94 6.51±1.94## 5.84±1.52#對照組 42 17.52±3.46 7.15±2.48 13.98±3.8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黏膜病理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黏膜病理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本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組 別 例數 Ⅰ級 Ⅱ級 Ⅲ級治療組治療前 10 18 15治療后 43 30 8 5隨 訪 32## 10## 1##對照組治療前 11 14 17治療后 42 22 7 13隨 訪 19△ 17△△ 6△△
潰瘍性結腸炎慢性復發(fā)型、慢性持續(xù)型與中醫(yī)之“休息痢”“久痢”相類似。本研究以益氣活血解毒立法組方,方中以黃芪、白術為君,黃芪益衛(wèi)固表、補中氣、升清氣、托瘡毒、利小便,能補脾胃之不足,并促進局部內瘍之收斂,白術補脾益氣,又能燥濕利水;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瀉脾火、降氣 ,行血、破瘀,散血塊 、止腹痛、攻癰瘡,白芍養(yǎng)血榮筋、緩急止痛,《珍珠囊》:“白補赤散,瀉肝補脾胃。……”赤、白芍伍用,白芍斂陰,赤芍涼血,二藥相合,而退血分之熱(斂陰涼血而不斂邪),白芍柔肝,赤芍行血,止痛之功益彰;當歸補血活血、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五靈脂炒用氣味俱厚,專走血分,功專活血行瘀、行氣止痛,蒲黃生用辛香行散,性涼而利,專入血分,功善涼血止血、活血消瘀,二藥伍用,通利血脈、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力量增強。
筆者認為,以益氣活血解毒立法的方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復發(fā)型活動期和慢性持續(xù)型屬脾胃虛弱、濕熱瘀阻證型患者,與西藥柳氮磺胺吡啶相比,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綜合療效,在完全緩解率和總有效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后者,近期療效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在臨床遠期療效觀察中,本方與對照組相比能有效降低復發(fā)率,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內鏡指數及組織學嚴重程度分級,在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中能減少肉芽組織內炎性細胞浸潤及減輕血管周圍炎癥。以益氣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藥湯劑對潰瘍性結腸炎脾胃虛弱、濕熱瘀阻證型治療,切合病機,近期及遠期療效均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能有效阻抑愈后復發(fā),并且具有不良反應小的優(yōu)點。
: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9(4):240-241.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4):236-239.
R256.35
B
1007-4813(2010)01-0067-02
陳 錚(1970-),男,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肛腸病的中醫(yī)藥防治。
南 一,男,講師,博士研究生導師。Tel:15008614811
(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