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勇 宏,王 汝 芳
(1.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天津市 300071;2.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北京市 101149)
DU Yong-hong1and WANG Ru-fang2
(1.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2.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我國價格傳導機制變異的實證研究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后的比較
杜 勇 宏1,王 汝 芳2
(1.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天津市 300071;2.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北京市 101149)
價格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核心與調節(jié)器,研究價格傳導機制對于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穩(wěn)定市場價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界分時段對上下游價格指數間的傳導及時滯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2002年以前是成本推進型的物價上漲,2002年以后是需求拉動型的物價上漲。因此,在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已經基本成功的前提下,為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一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過度擴張;二要積極采取有效方式撬動內需,確保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并駕齊驅;三要加快完善競爭體系,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價格傳導機制;K-L信息量;時差相關分析
截至2010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時的承諾已經全部履行完畢,建立起了符合規(guī)則要求的經濟貿易體系,成為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客觀審視加入WTO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生的變化,對于指導我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在加入WTO前夕,普遍的觀點是既有機遇更有挑戰(zhàn),最大的機遇是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來加速自己的經濟發(fā)展,而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面對加入WTO后經濟結構的加速變化。加入WTO以來,我國實際利用外資超過一萬億美元,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人均GDP從2001年的不足1000美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3600美元。那么,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否盡如人意呢?加入WTO在推動開放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是否帶動了國內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呢?本文擬從加入WTO對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影響進行分析。
價格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核心與調節(jié)器,價格傳導機制是某一領域商品及服務價格的變化引起其他領域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化的市場經濟的內在機制。各種價格指數的波動存在內在的因果關系,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對整個經濟的運行產生影響。在理想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某一商品價格變化所導致的市場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價格變化的傳導是沒有時滯的。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于各種復雜因素的綜合作用,價格傳導必然存在時滯。研究價格傳導機制對于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控制通貨膨脹、穩(wěn)定市場價格具有重要意義。國內有不少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如杜鵬、[1]何新華等、[2]肖六億等、[3]周帥等、[4]程建華等。[5]
價格傳導機制中傳導鏈條的三要素為生產領域(上游)、流通領域(中游)、消費領域(下游)。價格傳導機制的主要形式有成本推進型和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進型價格傳導指上游產品價格變化引起中游和下游產品價格變化;需求拉動型價格傳導則相反,為下游產品價格變化引起中游產品價格變化,進而引起上游產品價格變化。價格傳導機制通常利用價格指數來進行研究。本文選取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簡稱MPI)和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簡稱PPIP)作為價格傳導機制上游的價格指數;選取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簡稱PPI)作為價格傳導機制中游的價格指數;選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簡稱RPI)作為價格傳導機制下游反映消費的價格指數。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反映的是生產領域中生產企業(yè)購買原材料、燃料、動力產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工業(yè)產品從生產領域轉入流通領域時其價格的變動趨勢和程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反映的是消費領域中商品和服務消費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
我國自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2001年12月為界,可將整個樣本期(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粗略地劃分為兩個階段。由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1999年初期,PPI、MPI先于 CPI出現大幅上漲;2000 年中期,PPI、MPI的波峰先于 CPI出現;2002 年初期,PPI、MPI出現大幅上漲,隨后CPI也擺脫下降趨勢開始上漲;2004年中期,CPI波峰先于 PPI、MPI出現;2007 年末,CPI先于PPI、MPI出現大幅上漲;2008年初期,CPI波峰先于PPI、MPI出現??梢悦黠@看出,2002年前后價格傳導機制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本文分時段采用K-L信息量法(一種用以判定兩個概率分布接近程度的方法)和時差相關分析法對價格指數間的傳導機制及時滯關系進行實證研究,試圖對這一變化進行更為客觀的定量分析。
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采用K-L信息量法與時差相關分析法來研究價格傳導問題。
1.K-L信息量法。K-L信息量法是20世紀中葉由庫爾貝克(Kullback)和雷貝勒(Leibler)提出的用以判定兩個概率分布接近程度的一種方法。對于偶然的帶有隨機性的現象,通常可以認為是服從某一概率分布的隨機變量的一些實現值。如果已知(或假設)真正的概率分布,而希望估計我們選擇的概率模型與這一真實概率分布相近似的程度,以評估模型的好壞,就需要一個度量,即K-L信息量。K-L信息量法的原理是以基準序列為理論分布,以備選指標為樣本分布,不斷改變備選指標與基準序列時差,計算K-L信息量,把K-L信息量最小時對應的時差數確定為備選指標的最終時差。負數表示超前,0表示一致,正數表示滯后。
2.時差相關分析。時差相關分析法以一個重要的、能夠敏感地反映當前經濟活動的時間序列作為基準指標,規(guī)定基準指標不動,而另外一些指標在時間上相對于基準指標前后移動若干個月(季),計算基準指標與這些移動后序列的相關系數。根據時差相關系數的大小,最大的相關系數所對應的移動月數就是該指標的延遲月數:負數表示超前,0表示一致,正數表示滯后?;鶞手笜说臄祿愋鸵欢ㄒc計算相關系數的一批指標的數據類型一致。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為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MPI、PPIP、PPI、CPI、RPI 月度同比數據。采用月度同比數據可以不用考慮季節(jié)性,故不進行季節(jié)調整。以CPI為基準指標,在不同樣本區(qū)間對MPI、PPIP、PPI、RPI進行 K-L 信息量與時差相關分析,分析與計算結果見表1。
研究結果表明,2002年以前我國價格傳導機制是成本推進型的,2002年以后我國價格傳導機制是需求拉動型的。但如果不是分階段討論,由于前后不同價格傳導機制的相互抵消,就會得出我國價格傳導機制不明顯的錯誤結論。
表1 上下游物價的K-L信息量和時差相關分析結果(基準指標為CPI)
在全樣本(1997年1月至2009年 1月)下,實證結果顯示:(1)CPI與RPI同步;(2)MPI、PPIP、PPI都比 CPI滯后一個月;(3)MPI、PPIP 與 PPI同步;(4)總體來看,這是需求拉動型的價格傳導機制,但價格傳導機制不明顯。
在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樣本區(qū)間下,實證結果顯示:(1)CPI與 RPI同步。(2)MPI、PPIP、PPI都比CPI超前5個月左右。(3)從K-L信息量看,MPI、PPIP與PPI同步;從時差相關分析看,MPI、PPIP比 PPI超前。(4)總體來看,這是成本推進型的價格傳導機制。
在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的樣本區(qū)間下,實證結果顯示:(1)CPI與 RPI同步。(2)MPI、PPIP、PPI都比CPI滯后兩個月以上。(3)從K-L信息量看,MPI、PPIP比PPI滯后兩個月;從時差相關分析看,MPI、PPIP與PPI幾乎同步;(4)總體來看,這是需求拉動型的價格傳導機制。
自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來,我國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造成價格傳導變異的原因既有積極因素,也有不合理及有待改進的方面。有些是我國經濟體制內在的制約因素,有些只是過渡時期的短暫現象。主要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進口關稅的不斷降低與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得汽車、家電、電子類消費品的價格一路下降。進口關稅的不斷降低,使得進口汽車、計算機、數碼相機等消費品的價格一路下降。我國關稅總水平已經從2001年的15.3%下降到2009年的9.9%,其中工業(yè)品關稅降至9.3%,農產品關稅降至15.3%,非關稅措施自2005年1月1日起已經取消。目前,除小麥、危險化學品及少數特殊商品外,其他所有產品的配額全部取消,在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上也完全履行了義務。在投資方面,2004年就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新目錄完全反映了我國加入WTO的承諾,限制類和禁止類很少,絕大部分都屬于鼓勵類。加入WTO的2001年,我國汽車銷量只有200萬輛,且以公款消費為主;加入WTO后,我國汽車產業(yè)不僅沒有被沖垮,反而在開放和競爭的環(huán)境下,得到了更快的發(fā)展。近年來,國產汽車價格大幅下降,新車型層出不窮。2009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1300萬輛,為2001年的6.5倍。
開放的市場雖然給我國企業(yè)造成了沖擊,但也為部分企業(yè)提高效率、加速發(fā)展帶來了“機遇”。由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yè)通過漲價轉移成本上升壓力存在很大的困難。對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生產企業(yè)特別是汽車、計算機、彩電、冰箱等生產企業(yè)主要通過加強管理、采用新技術、開發(fā)新產品等措施,來最大限度地進行內部消化,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生產效率的提高也進一步降低了產品生產和流通的成本。
2.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投資和出口,消費不足的格局并沒有明顯改善。加入WTO后,我國經濟過度依賴于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格局進一步得到強化,投資增長速度持續(xù)加快,而消費增長相對緩慢。這樣的經濟增長格局直接拉動了我國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長。在供給沒有明顯變化的前提下,這種需求的快速增長又直接拉動了能源、原材料及相關商品價格的上漲。與此同時,由于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不足,普通工業(yè)消費品市場基本飽和,新增消費基本是商品的更新換代,需求數量有限,致使消費品價格上漲動力不足,上游商品價格的上漲難以向消費品價格傳導。高投資拉動了原材料等生產資料需求的增長及其價格的上漲,而消費不足則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減弱了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回升的速度和力度。高投資與低消費并存的格局導致了生產資料價格與居民消費價格變化的巨大反差,使上游生產資料漲價后不能及時向下游商品價格傳導,原材料價格上漲不能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3.地方財政收入過度依賴于房地產經濟。2002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爆發(fā)性增長,商品房銷售額大幅攀升,帶動了房地產開發(fā)和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新一輪高速增長,成為近年來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yè)過度投資的源頭性因素。1994~1997年間,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發(fā)展一直是加以限制的,1997年國家對房地產的政策發(fā)生了變化,中國商品化的房地產市場自此真正起步。2009年,全國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突破3.6萬億元,為2001年6245億元的6倍。房地產投資拉動著50多個產業(yè)的發(fā)展,拉動率為1∶2.86,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達到30%。房地產業(yè)大規(guī)模的投資帶動了鋼材等原材料的消費,2009年我國生產鋼材6.6億噸,水泥消費13.9億噸,電解鋁消費1900萬噸,這種消耗和未來消耗的前景推動三大行業(yè)投資過熱。2005年,國內財政收入首超3萬億元,同期作為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的土地出讓金,就有約5500億元。為追求GDP的增長和地方財政收入,很多地方經濟過度依賴于房地產經濟。房地產業(yè)的過度發(fā)展,一方面拉動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石化等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漲,刺激這些生產資料部門產能投資成倍擴張和原材料價格持續(xù)快速上漲;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消費者的預期,成為抑制消費的重要因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達到20以上,大大超出了正常區(qū)間。為積累買房首付資金和償還貸款本息,很多家庭必須縮減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
4.國內企業(yè)的無序競爭與國際財團的壟斷操縱相互作用。在開放的經濟體系下,大宗商品價格最終走勢往往是同類商品全球定價的一個表現。加入WTO后,我國經濟開放程度不斷加大,隨著投資的持續(xù)上升,原油、鐵礦石等生產資料缺口不斷加大,進口量也大幅上升。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夠完善,國內很多行業(yè)尚處于無序競爭狀態(tài),參與國際競爭的經驗仍然不足,國際大宗商品往往被國際財團壟斷并操控,結果導致我們買什么什么就漲價,我們賣什么什么就跌價。以我國鋼鐵行業(yè)最受關注的鐵礦石價格為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3億噸,占鐵礦石全球貿易量的70%,然而在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中,我國卻屢屢受挫,鐵礦石進口價格連續(xù)6年增長,鋼鐵企業(yè)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導致我國鐵礦石定價權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鐵礦石供應高度壟斷。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70%,使得過度分散的全球鋼鐵行業(yè)始終處于不利局面。二是礦業(yè)巨頭采取了“利己”的談判策略。分屬澳大利亞、巴西兩個國家的三大礦業(yè)巨頭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而且利用了日本和韓國。日本之所以能被三大礦業(yè)巨頭利用,是因為日本與中國的利益本來就不同,而且日本企業(yè)在三大礦業(yè)巨頭中占有非??捎^的股份,鐵礦石漲價對日本有利,況且抑制和打擊中國鋼鐵產業(yè)也是日本所希望的。三是具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鐵礦石進口代理制以及衍生出的價格雙軌制特點,導致我國鐵礦石市場秩序混亂,參與談判的大型鋼鐵企業(yè)低價大量進口鐵礦石,之后再高價轉售給中小鋼鐵企業(yè)。中小鋼鐵企業(yè)要么從大型鋼鐵企業(yè)和貿易商手中高價購進鐵礦石,要么與國際礦業(yè)企業(yè)“私下往來”。在“力拓案”中,這一“潛規(guī)則”被暴露了出來。[6]
實證研究表明,我國現階段以需求為主的市場機制已經開始較好運行,對經濟運行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但我國市場機制仍然存在不足,價格傳導機制時滯的存在說明了進一步建立健全統(tǒng)一、規(guī)范市場的必要性。在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已經基本成功的前提下,如何完善市場機制,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是一個重要的任務和目標。根據上文分析,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過度擴張。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科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上來,抓好能源、原材料的節(jié)約與綜合利用,緩解經濟發(fā)展中的瓶頸制約;要盡快改變房地產經濟格局,扭轉地方財政過度依賴于房地產業(yè)的狀況;要加大對已經過熱的部分行業(yè)特別是高污染與產能過剩行業(yè)的調控力度,通過治理解決投資規(guī)模偏大與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引導各方面量力而行,克服經濟發(fā)展中單純追求速度、急于求成、過度消耗資源的傾向。無論是商業(yè)銀行的直接融資還是證券市場的間接融資,都應依據產業(yè)政策和產業(yè)發(fā)展指導目錄,在對有市場、有效益、符合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要求的生產企業(yè)和建設項目予以積極支持的同時,積極采取市場手段堅決控制某些部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蔓延。
2.積極采取有效方式撬動內需,確保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如果內需不能得到有效開發(fā),需求結構不能得到改善,我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將受到很大制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投資,勢必會導致生產力大量放空、銀行呆賬明顯增多、阻礙價格傳導等問題,因此必須提升和擴大居民消費。要下大力氣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千方百計增強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既要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又要通過最低工資和再分配等手段努力增加城鎮(zhèn)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別是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扶持力度。要大力改善消費環(huán)境,既要大力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yè)欺詐行為,提高消費者對國產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又要不斷解決老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擴大有效消費需求。通過提升消費,保持投資與消費合理的比例關系,最終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3.加快完善競爭體系,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一方面,相對于我國眾多的人口,我國資源嚴重不足,今后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缺口都很大;另一方面,我國出口型企業(yè)同質與低水平惡性競爭嚴重,導致出口產品利潤絕大部分為境外企業(yè)所攫取。隨著經濟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大,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無序競爭的格局。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快形成我國進口、出口企業(yè)的合力,爭取我們在對外談判中更多的權益,避免盲目發(fā)展和無序競爭。多年來,國內眾多稀土企業(yè)無序開采,互相壓價,以極低的價格將稀土這種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賣給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我國稀土資源由于大大小小國有、私有稀土企業(yè)的無序開采,幾乎破壞殆盡,可開采資源已經不多了。然而,多年來日本卻乘機從我國低價進口、儲存了可供自己使用20年以上的稀土資源,美國也儲存了不少。這種狀況如果不能盡快得到改變,經濟全球化帶給我們的將不再是利用比較優(yōu)勢稟賦促進經濟更快增長,而是一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噩夢。
*本文受北京市教委重點課題“北京市宏觀經濟動態(tài)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項目編號:09BaJG245、SZ200910037013)、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我國貨幣政策體系與傳導機制研究”(項目編號:08JD0015)資助。
[1]杜鵬.對價格傳導機制變異的解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4(11):13-14.
[2]何新華.中國價格指數間的關系研究[J].世界經濟,2006(4):31-36.
[3]肖六億,常云昆.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市場價格傳導關系的斷裂[J].經濟學家,2006(3):124-126.
[4]周帥,于淼,楊宜勇.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中國物價,2008(9):9-12.
[5]程建華,黃德龍,楊曉光.我國物價變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傳導機制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8(1):30-34.
[6]李新創(chuàng).問診瘋狂鐵礦石[J].財經國家周刊,2010(10):37-38.
責任編輯:陳靜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rice Change in China
DU Yong-hong1and WANG Ru-fang2
(1.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2.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Abstract:The price is the core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gulator,the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abilizing the market price.The authors discus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ub-sector price index and time lag delimit by December in 2001 when China joined the WTO.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hanged markedly:it is cost-push price inflation before 2002;it is demand-pull inflation after 2002.Then some suggestions about our economic policies has been given,such as accelerating economic restructure and limiting the undue expanding of fix asset investment,adopting effective metho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ofcompetition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K-L information quantum;time-differe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F045.3
A
1007-8266(2010)09-0058-04
杜勇宏(1976-),女,江西省高安市人,博士,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統(tǒng)計學;王汝芳(1970-),男,江西省永修縣人,博士,北京物資學院研究生部主任、經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