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伊莉
摘 要: 課堂評價是關系到語文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品質(zhì)的關鍵一步,可是,歷來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與標準莫衷一是。本文試圖從現(xiàn)有的紛繁的課堂教學評價中跳出來,以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有所得為基點立論,并就如何達成這一目標,提出獨特的觀點。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 評課標準
語文課是學?;A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語文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水平,而學生的語文水平又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其他基礎學科的理解與運用,因此,上好語文課是中學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一堂好的語文課到底應該符合怎樣的標準,有些怎樣的特點呢?
“好課”的標準在語文教育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持“工具論”的教育家認為,對語言材料的分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剖析篇章結構,掌握語文知識的便是好課;持“人文觀”的教育家認為,語文是人文性學科,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自然性學科不同,語文課堂教學應該以人(學生)為本,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個人修養(yǎng)為主要教學任務。二十世紀末,計算機開始走進中學校園,于是評價語文課的標準中加入了“在課堂上是否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一條??傊?語文課的評課標準一直處在滾動狀態(tài)當中。語文課這株“橋邊紅藥”,年年到底為誰嬌艷,為誰綻放?
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例一:一位高三教師新授人教版第六冊《涉江》。一人一書走進教室,授課開始,板書“涉江”二字,接著教師朗讀全詩。老師的普通話并不十分標準,渾厚的男中音將屈原深沉真摯的情感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學生一片寂靜。朗讀完畢,留白兩分鐘,然后老師開始講授新課。整堂課,老師沒有提問,逐句串講,課堂節(jié)奏感很強,學生很專心。
例二:園區(qū)某重點中學學科帶頭人新授蘇教版魯迅小說《祝?!?。“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祝?!分凶钪饕娜宋镄蜗笫钦l?作者怎樣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整堂課的教學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接著滿堂提問,后一個問題在前一位學生的回答基礎上自然生成。提問人次幾乎涉及全班。整堂課思路流暢,學生很投入。
在這兩個案例中,老師均沒有運用任何現(xiàn)代化的手段,從教學流程上看,前者是滿堂灌,后者是滿堂問。兩堂課都沒有熱鬧的高潮,但是在第一個案例中,老師廣博的學識與詼諧凝練的語言一改往常語文課堂老師逼問、學生苦答的枯燥狀態(tài),從學生專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jīng)對這門生動有意義的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第二個案例中,面對老師密集的提問,學生未表現(xiàn)出絲毫因應接不暇而起的焦慮與惶恐,相反總能很恰當?shù)鼗卮鹛釂?整堂課氣氛輕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所有的知識要點??梢?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不能完全以教師的素養(yǎng)高低來衡量,也不能以是否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是否呈現(xiàn)時尚的教學流程來衡量,而應以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學習為指針,即語文課的這株“紅藥”,必須為學生開放。
一、功夫在詩外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總設計師,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想讓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充滿魅力,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寬廣厚實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并廣泛涉獵多個知識領域,努力使自己成為“雜家”;掌握必要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并能動態(tài)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以此指導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當然,“金無足赤”,所以每位教師在盡可能完善自己的前提下,必須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有正確的認識,揚長補短。
如上世紀中葉的教師普遍普通話不標準,這是時代造成的一種能力局限,但這時期的教師生活閱歷都比較豐富,對人生的理解深刻而透徹,如果能夠揚長避短,那么不標準的普通話非但不會成為課堂教學上的障礙,相反會因為有古雅之風而增強教師在學生中的親和力。總之,教師要有健康獨特的個性,發(fā)掘自身的魅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語文課堂中的“恒星”。
二、舍魚取熊掌
儒家亞圣孟子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②當我們評課時將目光聚焦在授課技巧與學習模式上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靜坐下來,好好地問一問,學生從這些熱鬧蕪雜、光怪陸離的課堂中學到了什么?如果我們將那些繽紛的高科技與流行一時的課堂流程看作可口美味的“鮮魚”,那么更有營養(yǎng)且更值得學生咀嚼的“熊掌”是什么?以學習語言文字為基本任務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文字當然就是學習中的“熊掌”,語文課實際上就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拋開文本而過于在教法、學法上求新,這無異于舍本逐末。
其實,語文本身就是一門極自由有趣的學科。課本中每一篇經(jīng)典名文背后都蘊藏著一位才華出眾、個性獨特的作家,抒寫著獨特而普遍的思想情感。憤慨豪邁游離人世的李白,曠放澹定才華橫溢的東坡,以筆為刀解剖社會的魯迅,激情執(zhí)著追求自由的康橋詩人……單這多彩的人物長廊就足夠?qū)W生留戀忘返。更遑論,文本中精妙的語言文字,杜工部筆下的一“垂”一“涌”如此傳神地寫出了天地的廣闊與江流的奔騰,范文正眼中廖廓多彩的壯麗秋景與內(nèi)心沉摯思情結合得那樣天衣無縫,不禁讓人擊節(jié)贊嘆。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文章本身的魅力,如果再能夠?qū)W以致用,讓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的實踐中品嘗到運用語言文字的樂趣,這樣的語文課堂必將成為學生每天的期待。
三、有往而知返
我認為課后學生的反饋與教師的反思也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即“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再往前發(fā)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chǎn)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再發(fā)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③因此,在評課過程中學生有所得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硬道理。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任何真正的教學都不僅是提供知識?!雹苓@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做個有心人,課堂上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上,學生們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引領喁喁而行,還是圓睜雙目驚嘆于教學手法的新奇,或是游弋于語言文字的大洋;課后學生們是以鈴聲為界中止了課堂學習,還是仍在課間饒有興趣地談論著課堂上所提及的話題,或是愿意花費更多的課余時間深入地研究某位作家、某部作品。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只局限于教給學生必要的學科知識,更要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的興趣。及時反饋,及時反思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發(fā)揮自身的最大優(yōu)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品質(zhì)。
總之,語文是一門由語言文字為載體表情達意的學科,相信只要我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掘語文本身的魅力,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及時反思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講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能上好語文課,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成為教學這個大百花園中最艷麗、最有特色的奇葩。
注釋:
①《禮記·學記》:“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p>
②《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p>
③葉瀾.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基礎教育(滬),2004.
7:13-16.
④張玉萍.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河北省保定師專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