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紀華,王 利,鄒 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筆跡鑒定員的素養(yǎng)與其工作質量
岳紀華,王 利,鄒 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筆跡檢驗過程中,鑒定員的目的動機、情感、實踐經(jīng)驗等主觀因素,有時可能會給檢驗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從認識論角度分析,鑒定員主觀因素在檢驗中的消極影響會客觀存在,應研究避免消極因素影響的對策。
筆跡檢驗;主觀因素;動機;情感;知識經(jīng)驗
筆跡檢驗是利用筆跡形態(tài)特征對書寫人個性心理特性的反映性,確定被檢驗筆跡與嫌疑人筆跡是否同一的一門應用學科。它依賴于檢驗者個人的經(jīng)驗、專心、觀察分析,以及對相關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其人為因素占著一定的主導地位。
馬克思認為,主體在認識客體的過程中,不是消極、直觀地反映客體,而是把它們當作實踐的結果從主觀方面進行能動地反映。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認識過程中,存在著影響主體反映能動性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陀^因素包括主體的抽象思維能力、運用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和邏輯規(guī)范等;主觀因素包括主體的目的動機、情感意志、實踐經(jīng)驗等。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認識過程中的目的動機、情感意志、實踐經(jīng)驗等主觀因素不會一樣,從而導致不同主體對同一客體會產(chǎn)生不同的能動性的反映。
筆跡檢驗鑒定是員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活動。他們運用心理學、哲學、物理學、化學、醫(yī)學、生物學、統(tǒng)計學、邏輯學、美學、書法等與筆跡檢驗相關的知識進行。檢驗過程中,主觀因素起著一定的重要作用。
鑒定員主觀素養(yǎng)對鑒定結論,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積極影響是指在檢驗過程中促進筆跡鑒定員做出正確鑒定結論的各種心理因素。消極影響,是指筆跡鑒定員不能充分依據(jù)客觀情況正確認識筆跡本質,從而做出錯誤檢驗結論的一些心理因素。這里主要探討后者,以期能夠對實踐中出現(xiàn)的消極影響提供一些解決方法。
從認識論角度分析筆跡鑒定員的主觀因素在檢驗中的影響,能夠分析主觀因素消極影響形成的根源,在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克服消極影響。
鑒定員的目的動機在檢驗過程中的能動性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目的動機的正確與否決定鑒定員選擇的特征是否合理;目的動機的明確與否決定鑒定員在檢驗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與否;目的動機的強烈程度影響著鑒定員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程度。合理的目的動機可以促進鑒定員透過現(xiàn)象,深入筆跡特征內部,抓住筆跡特征的真正本質。不合理的目的動機會阻礙鑒定員深入了解筆跡特征,導致鑒定員不能發(fā)現(xiàn)筆跡所反映的本質。例如有的筆跡鑒定員利用一些規(guī)則,檢驗中只尋找有利于其委托人的筆跡特征,千方百計為他的委托人作證。鑒定員不是從發(fā)現(xiàn)案件客觀真實出發(fā),得出的鑒定結論可靠性就大大降低;鑒定員應該基于發(fā)現(xiàn)案件客觀真實的目的,綜合評斷所有特征,揭示出案件客觀真實。
鑒定員動機出現(xiàn)偏差,會引起動機偏差致錯。動機偏差主要是指受到暗示,心理學上的受暗示型是指行為人的動機不是從自己形成的意志和信念中產(chǎn)生,而是他人影響的結果。鑒定員在鑒定過程中受送檢人或權威的事先判斷的暗示,若不能排除外界干擾,便會自覺不自覺的尋找符合事先得到的暗示的佐證,便會喪失應有的原則性,受案情左右,對送檢的材料疏于檢查;有的視嫌疑人是否供認作案情況,僅把鑒定結論降低為補個手續(xù)而已;也有的盲從權威或受從眾心理的驅使,揣摩上一級鑒定人的心理或整個討論的傾向來決定自己的意見。存在這種動機,使鑒定人員喪失獨立性,其做出的鑒定結論自然不可靠。
鑒定員在筆跡檢驗過程中,會帶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即對不同的案件往往采取不同態(tài)度。情感因素對鑒定員的認識能動性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有時會影響鑒定員的選擇性,一般是在檢驗過程中先選擇個人喜好的特征,其次是漠視憎惡的特征;樂觀、健康的情感能調動鑒定員的積極性,將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激發(fā)鑒定員的靈感,使鑒定員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能動性的認識成果;情感也可能對認識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產(chǎn)生負面效應,過度的激情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導致錯誤的認識。
檢驗過程中的個人情感偏差,主要是獨斷固執(zhí)及沖突冒失。獨斷固執(zhí)狀態(tài)下,鑒定員不考慮他人意見,只顧自己情感,自以為是,思想固執(zhí),只從個人“偏愛”出發(fā),過于自信,易對那些貌似簡單的案件掉以輕心,或者由于種種原因,鑒定員對送檢人產(chǎn)生反感,或對偵查工作不滿意,出于逆反心理故意標新立異。極個別的鑒定員,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鑒定意見不妥,卻因害怕丟面子、失身份,不情愿改正,結果往往會做出錯誤的鑒定結論。在沖動冒失的狀態(tài)下,使鑒定員往往不夠冷靜,無法保持認真緊張的工作情緒和全面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模糊混亂,不能客觀地評價事物;只看表象,不看本質,急于求成,簡化程序;觀察不細,草下結論,必然會出現(xiàn)較多的失誤。這些都是個人情感左右了檢驗人的情緒,不能正確利用個人情感,最終導致做出錯誤的鑒定結論。
經(jīng)驗是主體在實踐中所取得的有關現(xiàn)實的直接認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對主體認識客體的本質起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因此,它也是影響主體認識能動性的重要因素。主體在對客體進行能動性反映,即對客體的各種信息進行篩選、提取和加工時,主體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也參與了這一過程,并影響著主體新認識的形成??梢赃@么說,主體的實踐經(jīng)驗是主體認識能動性得以發(fā)揮的前提,這是因為主體認識能動性不是沒有前提的隨意發(fā)揮,也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以主體對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為前提的。
有的鑒定員在面對從未接觸過或較為疑難的筆跡類型,總是調動已有實踐經(jīng)驗,通過對比分析加以推斷等方法抓住筆跡本質,做出正確判斷。但是,若處理不好,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同樣會對鑒定員認識能動性的發(fā)揮起消極影響。鑒定員若在錯誤的、封閉的實踐經(jīng)驗里固步自封,在檢驗過程中不顧客體目前的狀態(tài)和變化情況,而用已經(jīng)過時的實踐經(jīng)驗的模式到處亂套,就會造成錯誤的認識。面對新情況仍用舊思維舊方法去解決,必然會遇到難題,甚至做出錯誤的結論。如新出現(xiàn)的設計簽名現(xiàn)象,如果不對簽名筆跡的影響做認真研究,或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就會出現(xiàn)困惑,難以做出結論或做出錯誤的結論。
筆跡鑒定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動機。要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每一起案件都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去看,意識到每個結論都會影響案件的結果,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要敢于面對困難,面對疑難案件保持高昂的情緒;面對權威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在進行檢驗前,認真深入了解案情,不可聽送檢人員的主觀判斷。了解案情是為了深入了解檢材與樣本筆跡形成的時間,有關當事人的情況,書寫條件等因素,絕不是通過了解案情來左右鑒定結論。
筆跡檢驗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需要鑒定員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來調控自己,克服檢驗過程中的重重阻礙,達到對筆跡綜合特征的正確認識。如果鑒定員不能用意志來調控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行為,就不能認識筆跡的真正本質。人的意志和情感是相輔相成的,在良好意志控制下的情感,能夠客觀認識特征,對檢驗工作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否則,便可能出現(xiàn)消極影響。
要保持思維清醒,就要有良好的情緒,而良好的情緒,同樣要有堅強的毅力去克服檢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影響情緒的消極因素。如工作時間長,檢驗內容繁雜,任務重、時間緊等。在筆跡檢驗中情緒正常、精神飽滿、身體舒適,就能做到客觀清醒。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就不易出現(xiàn)失誤,能充分發(fā)揮筆跡檢驗技能,達到理想效果。
筆跡檢驗工作者應有意識培養(yǎng)個人毅力,克服意志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努力做到客觀、公正。檢驗過程中熟練掌握各種檢驗技能與方法,開闊思維視野,加強心理素質訓練,這是穩(wěn)定檢驗心理,調整、克服檢驗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各種消極心理因素的方法。
筆跡檢驗是一門綜合應用學科,需要鑒定員掌握心理學、哲學、物理學、化學等相關邊緣學科知識。這樣才能在檢驗過程中不至于遇到難題出現(xiàn)知識空白而做出錯誤鑒定結論。
筆跡鑒定員的檢驗經(jīng)驗是寶貴的財富,檢驗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能夠正確認識新案件的實質。但是,人的思維的連貫性,使人看問題時往往不自覺地依賴著歷史經(jīng)驗,因此,不能牽強依靠以往的經(jīng)驗。在檢驗過程中,要整合過去的實踐經(jīng)驗,不回避過去的失誤,不依賴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客觀清醒地去認真研究檢材和樣本,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失誤。
總之,筆跡鑒定員在檢驗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主觀因素帶來的積極作用,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影響,用合理的動機、正確的情感、堅強的毅力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努力做好筆跡鑒定工作。
[1]黃建同.文件檢驗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3.
[2][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9-92.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4]方邡.文檢鑒定失誤的反思[J].刑事技術,2003(2):49-49.
[5]莊嚴,于洪濤.試論筆跡檢驗的最佳心境[J].黑河學刊,2002(4):48-49.
[6]李文.筆跡檢驗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刑事技,術2001(2):42-43.
【責任編校:李 烽】
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 Persons'Qualities and Work Qualities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In 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 process,the purpose,motivation,emotion,knowledge,experience and other subjective factors of examiner will cause some negative impacts to the test.From the view of epistemological,we analyze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the examiner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dentification,and pos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avoid the impact of negative factors.
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subjective factors;motivation;emotion;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G640
A
1673 2391(2010)04—0101—03
20100310
岳紀華(1985-),男,河南省周口市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08級物證技術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