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勝偉
(蘇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新建蘇州火車站位于蘇州市平江新城,地上兩層,地下三層,建筑面積85 717 m2。地鐵換乘車站位于火車站站房與高架候車廳正下方,要求同期建設完成。地上兩層及地下一層為站房使用,地下負二層、負三層為地鐵車站。地鐵站基坑四周的800 mm厚地下連續(xù)墻不僅作為圍護結構,還作為站房的主體基礎結構。成槽深達58.6 m,連續(xù)墻頂在自然地面以下10 m左右。施工區(qū)域地質條件復雜,且存在大量異形連續(xù)墻,施工工程中對槽壁穩(wěn)定性影響大,給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帶來很大難度。
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的土層主要為人工填土、③1層硬~可塑黏土、③2層軟~可塑粉質黏土、④2層軟~流塑粉質黏土、④3層稍~中密粉砂夾粉質黏土、④5層軟~流塑粉質黏土及⑤1層黏土。圍護結構插入土層為⑥3a層粉質黏土或⑥3c層粉質黏土。
微承壓水:主要為④3粉土夾粉質黏土,由于該土層水平方向差異性較大,局部夾較多粉質黏土,其透水性及賦水性一般~中等。該含水層埋深及厚度均有一定變化,埋深在6.80~12.20 m之間,厚度在1.30~6.50 m。微承壓水頭高程為1.74 m左右。
承壓水:主要為⑥2粉土夾粉質黏土,由于該土層水平向差異性較大,局部夾較多粉質黏土,其透水性及賦水性一般~中等。該含水層埋深及厚度均有一定變化,埋深在29.00~34.90 m之間,厚度在3.90~10.50 m。該含水層的補給來源主要為承壓水的越流補給及地下徑流補給。承壓水頭埋深在2.80 m左右。
蘇州站工程地下連續(xù)墻為復合式承重連續(xù)墻,存在大量異形連續(xù)墻如L形、T字形等,在這些異形連續(xù)墻成槽施工過程中,由于該區(qū)域內地層以黏性土和粉砂為主,且地下水位較高,富含微承壓水和承壓水層,具有獨特的地質結構,受工程施工荷載和擾動的影響,在槽壁“陽角”處易發(fā)生塌孔,造成槽壁失穩(wěn)。直接影響連續(xù)墻的成槽質量、基坑開挖安全和站房的整體結構受力效果。
在初期施工的兩幅連續(xù)墻,第一幅成槽后吊放鋼筋籠入槽時,發(fā)生槽壁坍塌現象,造成鋼筋籠報廢。第二幅在清槽過程中槽壁突然發(fā)生大塊塌孔,壓埋成槽機抓斗,造成抓斗脫落,墜入槽底。事后經對發(fā)生塌孔的地下連續(xù)墻用超聲波進行檢測,發(fā)現多在-15 m的位置附近槽壁出現了明顯的塌孔,該位置上層土體也有坍塌的趨勢。
3.2.1 水文地質影響
由于該地下連續(xù)墻深度較大,其槽孔需要穿越第④層黏土層,而該土層粉砂性較重,根據連續(xù)墻施工經驗,該土層較容易出現槽壁塌孔的情況。而且該土層存在有微承壓水,埋深10 m,水頭最高高程為1.74 m,更加劇了槽壁的不穩(wěn)定性。
3.2.2 施工荷載影響
該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工程量較大,在開挖槽孔時,抓斗頻繁上下抓土,帶動槽內泥漿對槽壁反復沖擊,產生擠壓力及吸附力,在槽壁泥漿護壁上吸附出孔隙,槽壁外圍地下水被吸入槽內,并帶入砂層內的粉砂。同時由于大型成槽機及作業(yè)機械等施工附加荷載的作用,形成局部凹陷的滑動面,造成上面土體整體坍塌。
3.2.3 泥漿選用的影響
在地下連續(xù)墻成槽施工過程中,泥漿的作用是護壁、攜渣、冷卻機具和切土潤滑,故泥漿的正確使用,是保證成槽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又是后期對澆灌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所以泥漿的質量自始至終影響著連續(xù)墻施工的質量。泥漿的費用占工程費用的一定比例,所以泥漿的選用既要考慮護壁效果,又要考慮經濟性。
針對以上原因分析,進行模擬分析驗算,采取合理的槽壁加固措施,減小槽壁水平變形和控制破壞區(qū)的有效性,達到施工質量要求。
連續(xù)墻在縱向可以認為無限長,屬于平面應變問題,因此采用平面有限元的方法計算。槽壁處于半無限體的地層中,橫剖面左右和下方的邊界均在無窮遠處,根據一般的力學原理,在邊界效應的影響可以忽略的前提下選取合適的計算區(qū)域。水平方向上取為80 m(槽壁兩側留出20 m),深度方向取80 m。對需要重點分析的區(qū)域,單元網格予以加密,如圖1。
圖1 有限元網格
對于平面應變問題,每個節(jié)點有兩個自由度,即可以同時發(fā)生水平和豎向位移。為模擬實際情況,認為在80 m深度處邊界節(jié)點在兩個方向上不能發(fā)生位移;兩側邊界的節(jié)點在水平方向不發(fā)生位移;上部地表為自由表面。
結合地層分布情況并在參考相關土層試驗的基礎上給出計算參數,列于表1。
表1 土層計算基本參數
泥漿液面高度取地面下1 m,相對密度取1.1 kg/cm3。模擬中,泥漿壓力采用換算等效荷載代替,采用式p=γZ計算。其中,γ為泥漿重度,Z為深度。
4.3.1 微承壓水對槽壁穩(wěn)定性的影響
含有粉性和砂性的土體在承壓水作用下,很有可能引起土體的流失,進而發(fā)生塌孔的現象,因此有必要研究承壓水的作用規(guī)律。本文模擬了兩種不同的工況,第一種工況不考慮④層中的微承壓水,第二種工況為考慮④層中的微承壓水作用,其中在第二種工況中,為模擬微承壓水的影響,將④層土體的力學指標予以適當降低。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由計算結果可知,④層微承壓水對于槽壁的水平變形影響很大??紤]承壓水作用后,由于④層土的粉砂性較重,引起槽壁出現很大的水平變形,槽壁周圍土體出現破壞,主要發(fā)生在④層的頂部和底部,而④層以上和以下土體的力學性質較好,沒有出現明顯的破壞區(qū)。因此,④層土體的粉砂性以及微承壓水是引起槽壁塌孔的重要原因。
4.3.2 施工荷載對槽壁穩(wěn)定性的影響
一般在施工過程中都有成槽機在槽孔側部地面上施工,因此需要模擬該附加荷載的作用。附加荷載計算長度取為15 m,荷載值考慮到實際施工機具的重量,取 20 kN/m2。
圖2 承壓水的影響
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由于施工附加荷載的作用,使得土體中的附加應力增大,出現最大水平變形的位置上移,符合一般規(guī)律。土體的塑性區(qū)主要集中在④層的頂部和底部。因此,擬在成槽機、吊車等機械施工區(qū)域采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場地硬化,成槽機作業(yè)區(qū)鋪設鋼板,使其荷載均勻分布,減少對槽壁的影響。
圖3 施工荷載的影響
4.3.3 抓斗吸力對于槽壁穩(wěn)定性的影響分析
由于該槽的深度較大,因此槽機的抓斗頻繁抓土,容易在抓斗下方局部范圍內引起負壓力,對槽壁穩(wěn)定造成不利影響。以下對此過程進行分析。由于負壓影響,故需對抓斗下方2 m范圍內泥漿對槽壁的壓力進行適當折減。當抓斗位于開槽面10 m范圍以上時,將泥漿壓力減為0。當抓斗位于開槽面10 m范圍以下時,將泥漿壓力在原壓力基礎上減小100 kN/m2。
取兩個典型斷面進行分析。產生負壓范圍分別位于開槽面下8~10 m范圍、30~32 m范圍,建立有限元模型。由計算結果(圖4)可知,當負壓產生于開槽面下8~10 m時,負壓所在區(qū)域產生位移較大,對該處槽壁的穩(wěn)定產生不利影響。當負壓產生于開槽面下30~32 m時,負壓所在區(qū)域位移雖有所增加,但位移最大值位于第④層土下方位置。因此,在抓斗頻繁抓土過程中,會對10~20 m范圍內土體產生不利影響。由于本工程連續(xù)墻開挖較深,抓斗取土次數頻繁,在抓取底部土方時,由于長時間的影響,10~20 m范圍內土體極易發(fā)生塌陷。因此,液壓抓斗在進出液面時,減緩其速度,控制對液面的沖擊和吸附力。
圖4 抓斗吸力的影響
導墻是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必不可少的臨時構造物,對于連續(xù)墻的定位,防止連續(xù)墻槽壁坍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施工期間,導墻經常承受鋼筋籠、澆注混凝土用的導管、挖槽機動荷載的作用。在表層土軟弱的地帶采用場澆L形鋼筋混凝土導墻,標準導墻深度1.5 m,深導墻深度2.0~2.5 m,導墻厚不小于0.25 m。詳見圖5所示。
成槽機施工區(qū)域及鋼筋加工場地采用混凝土進行硬化,成槽機成槽施工時,在該停機位置下應鋪設4 cm厚的鋼板。在成槽過程中遵循“慢提慢放、嚴禁滿抓,平穩(wěn)入槽,平穩(wěn)出槽”的原則,減少動荷載對槽壁的影響。挖槽時成槽機抓斗中心線與導墻中心線重合,抓斗一端緊靠劃線位置,并保證成槽機平穩(wěn),導板面調整到能自然入槽。待挖深超過導墻底一斗后再往導墻內輸送泥漿,隨挖隨注入泥漿,使泥漿面與導墻頂保持0.3~0.5 m的距離。在2.5 m的挖掘范圍內,不準移動機位、更換司機,隨時進行糾偏,以保證垂直度。
圖5 導墻斷面(單位:mm)
在豎向節(jié)理發(fā)育的軟弱土層或流砂層成槽,應采取慢速掏進,適當加大泥漿密度,控制槽段內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 m以上。槽段成孔后,緊接著放鋼筋籠并澆筑混凝土,縮短挖槽時間和澆注混凝土時間間隔,降低地下水位,減少沖擊和高壓水流沖刷。
對連續(xù)墻槽壁兩側采取加固處理,可有效避免基槽坍塌問題的發(fā)生。槽壁加固采用 φ800 mm@600 mm的高壓旋噴樁技術,即當注漿管鉆進到土層的預定深度后,以高壓泥漿泵等高壓發(fā)生裝置噴射出20 MPa左右壓力的漿液,從內噴嘴中高速噴出,并用0.7 MPa壓力把壓縮空氣從外噴嘴中噴出。噴嘴一面噴射一面旋轉和提升,最后在土中形成圓柱狀固結體。有限元模擬中開槽兩側土體各采用800 mm樁徑的旋噴樁加固,加固深度24 m(加固至第4層土下2 m范圍)。計算得出槽壁側水平變形,詳見圖6所示。由計算結果可知,加固后槽壁的最大水平變形僅2.05 cm,發(fā)生在加固底部1 m范圍內,能有效滿足施工要求。因此,槽壁兩側土體加固可有效避免槽壁坍塌問題。
泥漿材料有膨潤土、CMC和純堿(Na2CO3),泥漿中各種材料的用量由試驗確定,一般可按下列重量配合比試配:水∶膨潤土∶CMC∶純堿 =100∶(8~10)∶(0.1~0.3)∶(0.3~0.4)。在特殊的地質和工程條件下,泥漿的相對密度需加大,如只增加膨潤土的用量達不到要求時,可在泥漿中摻入一些重晶石,達到增大泥漿相對密度的目的。
圖6 加固后槽壁水平變形
制備泥漿用攪拌機攪拌過程:攪拌機加水旋轉后緩慢均勻地加入膨潤土,再分別加入 CMC、純堿和一定量的水,充分攪拌后倒入膨潤土的水溶液中再攪拌均勻。攪拌后流入儲漿池待溶漲24 h后使用。
根據實際施工情況來看,通過控制水位高程、大型機械設備下加墊鋼板、泥漿配置、槽壁加固等減小對槽壁土體的擾動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了槽壁的施工穩(wěn)定。在地面以下15 m左右開挖出的土體與前期未加固的土體相比,固化明顯,通過超聲波檢測,槽壁沒有發(fā)生塌方現象。加快了連續(xù)墻的施工進度。
[1]趙小翠,姜振泉,王汝寶.蘇州2#、4#線火車站地下水對基坑穩(wěn)定性影響[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9(2):103-105.
[2]夏明耀,曾進倫.地下工程設計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3]劉海卿,于海峰,于波.深層地下連續(xù)墻槽壁穩(wěn)定機理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6(8):1011-1013.
[4]袁文忠,管智福,董建忠.淺談泥漿在地下連續(xù)墻成槽施工中的應用[J].地基處理,2007,18(2):41-45.
[5]楊飛虎.深厚流塑淤泥及砂層中地下連續(xù)墻成槽試驗[J].廣東水利水電,2006(3):17-19.
[6]張建新,張陽,張淑朝.深基坑逆作開挖時地下連續(xù)墻側向變形分析[J].鐵道建筑,2009(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