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添 曾 敏(四川大學, 成都 610064)
新華網(wǎng)2010年2月4日電:“英國零售商伍爾沃思公司推出一款兒童床以‘洛麗塔’為名遭到家長投訴?!币驗長olita講述一個因其初戀猝死而有“戀童癖”的中年男人和十二歲繼女Lolita的戀情,該公司工作人員卻并不了解相關小說和電影。在中國,Lolita作為借詞也在語言使用中頻頻亮相,譯作洛麗塔、蘿莉等。如:
1.《好萊塢新童星科洛-莫瑞茲:一邊蘿莉一邊犀利》
(新聞標題,《新京報》,2010/07/02)
2.《蔡卓妍“蘿莉”造型拍廣告提倡植樹享綠色環(huán)境》
(新聞標題,《太陽報(香港)》,2010/06/29)
3.《洛麗塔:時裝界永遠的icon》
(文章標題,《外灘畫報》,2010/06/24)
4.《30歲洛麗塔的真人養(yǎng)顏真經(jīng)》
(書名,作者:薔薇豆,寧夏教育出版社,2010)
Lolita在亨伯特心中是“9-14歲,就快要成熟,有著致命吸引力的優(yōu)雅、難以捉摸的蹤跡、狡猾迷人的孩子氣的性感少女”。但對個體而言,其含義迥異。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中國甚至世界都興起了一股“Lolita fashion”,這正是新聞中糾葛的原因?!奥妍愃钡拿婢咧?,展示了語言的“文化過濾”機制脈絡。
“文化過濾”最早在比較文學學界被提出,這是一個假設、抽象的過程,首先我們須界定以下邏輯:1.文化的概念;2.文化為何可以被過濾(文化起過濾作用還是文化的因素被過濾掉);3.過濾憑何得以進行(過濾的載體)。
梁啟超《什么是文化》:“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yè)也”,包括人類社會歷史生活全部內(nèi)容,是廣義的文化。狹義的“文化”則指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1871年泰勒《原始文化》:“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nèi)的復雜整體?!焙蠼?jīng)(日)水野祜、(美)奧格本、(俄)羅森塔爾和尤金等修正,指出“文化是復雜體,包括實物、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①。漢語系統(tǒng)中“文化”屬狹義范疇?!拔摹迸c“化”并用較早見《易·賁卦·象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漢起方合成一個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所以,“文化過濾”當屬狹義文化?!斑^濾”是使流體通過濾紙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體顆?;蛴泻Τ煞址蛛x出去。②據(jù)接受美學理論,任何作品與讀者相接觸,首先遭遇讀者的“接受屏幕”,讀者在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個人心理審美等影響下,把不符合本國歷史經(jīng)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有害成分”分離出去,這種規(guī)范和篩選即“文化過濾”。由此可得“文化過濾”的前提:1.文化接觸;2.文化異質;3.差異既是過濾的原因,差異的特征成分也是過濾的對象。不僅不同文化之間,甚至同一種文化內(nèi)部也會發(fā)生過濾。曹順慶、樂黛云等均對“文化過濾”有過探討,曹順慶先生強調了接受者的主體和選擇,指出接受者的文化構成決定文化過濾并對文化影響具有反作用。
功能主義學派認為語言是“文化和社會所允許的選擇范圍”。伯默:“語言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是相輔而行的,他們可以互相協(xié)助和啟發(fā)?!绷_常培:“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著它來推進?!雹?0世紀初俄國形式主義學派提出“形式就是意義”,指出影響依賴翻譯就意味著不同語際間語言符號的不等值轉換。西方有人甚至認為歐洲文明源于《圣經(jīng)》的翻譯,否則猶太基督教文化乃至歐洲文化就不會出現(xiàn)。譯介學后來卻又從“語言等值”研究轉向“文化差異”研究,認為“參照體系不僅指語言,還包括文化語境”④。其實某種意義而言,語言差異就是文化差異,語言的形式和功能意義不可偏廢。語言本身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符號的文化內(nèi)涵由“文化系統(tǒng)”決定;語言系統(tǒng)又包含了文化系統(tǒng)并自成一套邏輯嚴密的體系,當換成另一種“文化語境”中的語言符號時,原符號的文化值必然“缺失”、“增添”、“變形”,造成語際間轉換的不“等值”。即使在語言物質外殼和書寫符號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所指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跨文化交流引起了“文化過濾”,“文化過濾”的過程即語碼轉換的過程,表現(xiàn)為日常話語、文本語義、語言系統(tǒng)的過濾。筆者認為:“文化過濾”不是文化本身、實則語言的過濾。如圖所示:“過濾”只能憑借語言發(fā)生。從在語言研究的視角如詞匯系統(tǒng)變化(大量借詞和外來詞產(chǎn)生)、語法結構的調整等入手我們可以直觀地描寫“文化過濾”路徑;通過類型學“語義地圖”的建立,我們能發(fā)現(xiàn)文化意象的核心涵義和演變涵義的親屬關系,甚至推衍過濾路徑,具有普遍意義。
3.以“洛麗塔”為例對“文化過濾”路徑模型的初探
人名書名或影片名游戲動漫或影視人物某種特定裝扮或性格的人時尚風格英國 + + - - +法國 + - - + +美國 + + + + +中國 - - + + +日本 - - + + +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指出“洛麗塔”一詞為日語借用語。日語用片假寫作ロリータ,實則納博科夫的小說名翻譯。日本洛麗塔最先指“幼女”、“(動漫中)帶少女趣味(可愛、性暗示、小女生)的人物”;隨著動漫和娛樂對生活的輻射,“某種裝扮或特質的真實人物”也稱“洛麗”,并從日本迅速蔓延到中國香港、內(nèi)地和海外;“洛麗塔”最后在歐洲時尚界再次被“過濾”,成為風靡全球的時尚風格。日本開放的性文化、倫理觀、原始神道教精神、“色好み”審美理念等傳統(tǒng),發(fā)達的動漫產(chǎn)業(yè)等現(xiàn)實語境,溫順婦道等心理因素在“文化過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個過程中,文化現(xiàn)實通過符號將文化現(xiàn)實概念化,通過類型學語義地圖⑤的構建可以呈現(xiàn)這些符號的核心意義和彼此間親疏關系,因篇幅限制,語料收集、模型邏輯推導等不在此闡述。
根據(jù)“語義地圖連續(xù)性假說”,可以建立如上語義地圖。通過模型,我們可以清晰得到“洛麗塔”最核心的意義指“時尚風格”+“書名或影片名”,同時可以得出若干推論,如曲線圈出的義項說明:一種語言的“洛麗塔”如果指幼女、特定裝扮或性格的人,那也必然指“時尚風格”。蘊涵反映了人類認知的共性,越靠近核心的項越不易被過濾。
① 轉引自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
② 分離機械名詞術語[Z].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③ 轉引自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④ 謝天振.譯介學: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新視野[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⑤ Haspelmath,M.2003.Thegeometryofgrammatical meaning:semanticmapsand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In M.Tomasello(ed.),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vol.2,New York: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J.T.肖.文學借鑒比較文學研究[A].張隆溪.比較文學譯文集[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2]曹順慶.比較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葉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