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年
(高郵市八橋中心衛(wèi)生院 江蘇高郵 225642)
選擇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間重度低血鉀癥患者23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男7例,女5例,年齡28~57歲,首次發(fā)病者8例,再次發(fā)病者4例;對照組男8例,女3例,年齡24~61歲,首次發(fā)病者7例,再次發(fā)病者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血清鉀濃度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組間具有可比性。
低血鉀的臨床表現往往被原發(fā)疾病的癥狀所掩蓋,故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否則易致延誤。早期缺鉀可無癥狀,主要依據病史結合心電圖及測定血清鉀做出診斷。本組病例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四肢對稱性弛緩性軟癱;血清鉀降低或心電圖呈低鉀改變;補鉀治療有明顯效果[3]。
23例患者均因四肢乏力來院就診,8例患者均有漸進性肢軟無力,繼而出現對稱性癱瘓;近端重于遠端,重于上肢,不能行走者13例。體征表現: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腸鳴音消失;查體:神志清楚,無甲狀腺腫大,肺、肝、腎功能正常,心律不齊5例,呼吸困難1例;神經系統檢查:全身痛,溫、觸覺正常。四肢肌力0級1例,1級3例,2~3級15例,3級3例,0級肌力中呼吸肌麻痹1例。全部病例均出現肌力減退,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伴有嘔吐、腹脹。
入院時血鉀均<3.5mmol/L,重癥血鉀濃度<2.0mmol/L;心電圖檢查出現低血鉀Q-T時間延長,ST段壓低,T波倒置,變寬或扁平,出現V波或不明顯,室性心動過速。
研究組:在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和血壓監(jiān)測下,給予10%氯化鉀10mL加0.9%氯化鈉20mL,用微量泵以靜脈泵入1~3h內每小時測血鉀濃度,根據血鉀濃度調整補鉀速度。同時口服10%氯化鉀溶液,每30~40mL,24h內總量可達20g氯化鉀(靜脈10g,口服10g),24h內監(jiān)測其每小時尿量、血電解質、心電圖、血壓變化、患者癥狀體征等是否改善。
表1 2組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2組觀察指標比較(±s)
?
表2 治療前后2組血鉀濃度比較mmol/L(±s)
表2 治療前后2組血鉀濃度比較mmol/L(±s)
?
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含0.3%氯化鉀濃度的生理鹽水靜滴,重癥患者同時給予口服補鉀。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s)表示,2組療效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時間、癥狀消失時間,補鉀總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研究組治療后血鉀濃度較治療前明顯上升;對照組較治療前相比,差異不明顯,見表2。
患者出院前癥狀消失,血清鉀、肌力和心電圖等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研究組新出現心律失常1例,經注射利多卡因后緩解;伴有惡心、嘔吐1例,將10%氯化鉀溶液于飯后服用,癥狀即消失。對照組有1例出現胸悶、惡心,減慢輸液速度后癥狀減輕。研究組不良反應并未增多。
本文采用微泵補鉀,較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均勻,劑量和速度可調節(jié)、劑量準確、所需液體量較少等優(yōu)勢,能有效減少大量輸液所引起的血鉀降低及尿量增多。而10%濃度的氯化鉀溶液則是為了盡快糾正嚴重低鉀癥狀,此時若常規(guī)補鉀,血鉀降低到1.5mmol/L的重度低血鉀癥狀。如果常規(guī)補充濃度鉀,就會導致補鉀量小于細胞外液失鉀量,使血鉀不升高甚至繼續(xù)下降,不利于病情恢復,因此適當加大補鉀濃度甚至采取高濃度對于治療重度低血鉀病人是很有必要的。
[1]項偉伯,譚智明.低血鉀軟病42例臨床分析[J].新醫(yī)學,1983,11:24.
[2]黃衛(wèi)東,楊云梅.微泵高濃度氯化鉀溶液靜脈注射搶救嚴重低鉀血癥的療效觀察[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0,29(3):133~134.
[3]欣悅,樊楚明.高濃度鉀鹽靜脈微泵輸注治療嚴重低鉀血癥[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4,10(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