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樹脂病是我國柑橘產(chǎn)區(qū)普遍發(fā)生且危害嚴重的病害之一,它主要為害柑橘樹的枝干、葉和果實。枝干發(fā)病后如不及時防治,在1~2年內就會引起全株枯死,甚至毀園。受侵染的果實,在貯藏和運輸期間會大量爛果,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一、柑橘樹脂病在橘園內的癥狀識別 柑橘樹脂病在柑橘園的為害癥狀可歸納為4種類型,即流膠型、干枯型、砂皮型和蒂腐型。
(1)流膠型 甜橙、溫州蜜甜等品種枝干被害后,初期皮層組織松軟,有小裂紋,呈水漬狀,并滲出褐色膠液,有類似酒糟的氣味。高溫干燥情況下,病部逐漸干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癥狀多發(fā)生在主干。
(2)干枯型 病部皮層變?yōu)榧t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縫。初時緊貼木質部不立即剝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明顯的隆起界線,但在高濕和溫度適宜時也可轉為流膠型。病菌能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被害處為淺灰褐色,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褐色或黑褐色痕帶,多發(fā)生在主干或主枝。
(3)砂皮型 幼果、新梢和嫩葉被害,在病部表面產(chǎn)生無數(shù)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膠質小粒點,表面粗糙,略為隆起,很像粘附著許多細砂。
(4)蒂腐型 發(fā)病部位始于果實蒂部發(fā)病,病斑褐色,水漬狀,向周圍波紋狀擴大,病果內果心腐爛較果皮快,最后全果腐爛。發(fā)生在成熟的果實,在采后特別是貯運過程中發(fā)生較多。
二、柑橘樹脂病發(fā)病的主要條件柑橘樹脂病菌寄生性較弱,只能從傷口侵入為害。因此,柑橘生長勢弱,存在傷口(凍傷或機械傷)是其流行的首要條件。其次,樹脂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風雨和昆蟲傳播,還必須在有水膜的條件下才能萌發(fā)和進行侵染,故在雨季才能發(fā)生流行。因此,梅雨季節(jié)(6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秋雨季節(jié)(9月上中旬)是該病感染的高峰期。另外,在老齡園、枯枝多的密植園、整枝修剪或偏施氮肥的橘園易發(fā)病且受害嚴重。
三、無公害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
(1)增強柑橘樹勢,保護好枝干
搞好橘園排灌,在冬季清園后,要及時增施有機肥或在花前施肥,冬季培土防寒,注意防凍。栽培管理過程中,盡量減少主干和主枝的傷口。
(2)綜合修剪,清除病源 采果后將病枝、枯枝剪除,清除地面枯枝、落葉,集中燒毀。
(3)樹干涂白 夏天防日灼,冬天防凍害。
(4)病樹刮治 于春季及時削除枝干上的病組織。目前常采用縱劃病部涂藥法,即先用刮刀縱劃枝干上病部,深達木質部,縱劃上下要超出病組織1cm左右,各縱劃線間隔寬約0.5cm,然后均勻涂藥,每隔1周1次。目前比較有效的藥劑是80%代森錳鋅(如大生M-45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
2.藥劑保護 為預防柑橘葉片和果實發(fā)病,在常年發(fā)病較重的柑橘園,于春芽萌發(fā)前、落花2/3時和幼果期各噴1次保護性殺菌劑。藥劑可選用80%代森錳鋅(大生M-45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等。
3.防止果實蒂腐產(chǎn)生 適時采果,剔防病傷果,在采果的當天或在3天之內,在果蒂處涂或噴 2,4-D 100~250mg/L,既可保持果鮮,又能減少蒂腐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