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華
(1.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州350007;2.莆田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福建莆田351100)
大學英語教學委婉語研究
——以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教學為例
朱 華1,2
(1.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州350007;2.莆田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福建莆田351100)
委婉語是一種比較間接的方式來談論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委婉語既反映出語言特征,也反映在和諧的環(huán)境里,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意識增強的現實。以語言學理論為指導,以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教學為例,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委婉語的使用,從語用學理論、語用學策略和必要性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反映委婉語在教學及交際中的必要性。
委婉語;大學英語教學;交際;使用策略;必要性
當人們?yōu)楸苊庖鸩豢臁⒉粷M或者損害感情的直接語言的出現,就用另一個聽起來比較委婉的詞語來代替,因此就出現了委婉語。用H.W.Flowler的話來說,委婉語是“a mild or vague or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r disagreeable truth”[1]。英語和漢語當中都存在委婉語,尤其那些涉及不雅、不潔以及令人討厭的人或物。以“上廁所”為例:在美國一般說go to the rest room或bath room(男女廁均可)或分別叫做men's room或 ladies'room(=powder room)。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方式,如:“方便”、“大便”、“小便”、“解手”等。作為教師、尤其高校中的英語教師,其教學工作的全部勞動主要靠語言完成。所以,教師的語言必須是一種科學和魅力的結合體,是確保教學效果理想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為了避免由于“直言不諱”導致的交際失敗、尤其教學對象是已成年的大學生,師生交際中委婉語的使用更是必要的[2]。
(一)語用學依據
Brown和Levinson(1987)提出的人際交往的“面子保全理論”(Face-saving Theory-FST),根據FST理論,教師對學生的批評、蔑視、取笑、抱怨、指責、非難、侮辱、挑戰(zhàn)和反駁等言語行為屬于威脅聽話人(學生)積極面子需求的評價性話語,所以教師應該在語用理論的指導下,采用既能達到目的,又能保全學生面子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于容易使學生失去“面子”的指令性言語行為,教師應該盡量避免,以讓學生隱約地感受到并能領會到教師的意圖為最好[3]。
如:Student:What do you think of my duty report?
Teacher:Your duty report?It's not particular good.
在這個例子中,老師本來想說“awful”,但是她用了更為委婉的表達方式“not particular good”來保住學生的面子,又能激勵學生積極改正缺點,在以后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Searle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美國哲學家兼語言學家Searle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認為人們的間接言語行為有五類:闡述類、承諾類、指令類、表達類和宣告類[4]。在這五類間接言語行為中,最需要間接實施的是間接的指令類。
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從三個角度向學生發(fā)出指令。(1)以說話人(教師)為出發(fā)點:陳述愿望:I Would like you to speak more loudly.(2)以聽話人(學生)為出發(fā)點:a)陳述能力:You can speak more loudly.b)詢問能力:Can you speak more loudly?(3)以動作本身為出發(fā)點:a)陳述理由:The voice is not loud enough,so...b)詢問理由:Would it not be better if the voice is louder?
很明顯,第二類以聽話人(學生)為出發(fā)點詢問能力是比較委婉的方式。因為疑問形式總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他/她可以通過否定自己的能力、愿望等來比較委婉地拒絕教師的請求。教師善于在課堂上藝術性地向學生發(fā)出指令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英語委婉語的間接特征,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自信心,從而提高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禮貌原則理論
英國語言學家利奇(Geoffrey Leech)提出了人們語言交際活動的六項禮貌準則。概括地說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表達減弱到最低限度,即“盡量縮小不禮貌的表達”,“盡量擴大禮貌的表達”。把一些對聽話人或第三者來說是不禮貌的話語,或是略去不說或是婉轉地、間接地表達出來。
如:When one student has bad odor,the teacher says“you need guidance in developing good habits of hygiene”.
在上述例子中,老師沒有直接說學生不講衛(wèi)生,而是委婉地表達出來,雖然對象是學生,既要糾正其不良習慣,又要對其尊重、禮貌,這時委婉語幫了大忙。
(四)束定芳的自我保護原則
人們在言語交際中不僅僅遵守禮貌原則,委婉語的使用也并非僅僅讓聽話人受益。國內學者束定芳提出了委婉語使用的自我保護原則,認為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身份與社會地位。自我保護原則與禮貌原則相互制約,相互補充,在言語交際中共同起作用。當禮貌原則與自我保護原則沖突時,禮貌原則要服從自我保護原則[5]。
如:A:Hi,Mrs.Green,I heard that you have six children.It must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to bring them up.What is your salary?
B:(angrily)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在上訴例子中,一個中國學生A和外教B談論外教孩子的數量以及薪水問題,B感到生氣,出于保護自己的隱私,禮貌原則服從了自我保護原則。
美國哲學家Grice(1989)提出的合作原則則可以用來指導教師恰當地使用委婉語。Grice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原則,他稱這種原則為會話的合作原則。
教師應該策略性地通過故意違反合作原則,讓學生體會言外之意。
(一)策略之一:詞匯方面使用低調說法
比如,當學生答錯問題時,教師可以說: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but not exactly(Wrong.Try again.)
你的思路正確,但不確切。(其實是說:錯,再來一次。)
這句話顯然違反了質的準則和關聯準則,而學生往往能通過常識推出其中的含義,這種委婉表達通常能挽回學生的面子。
(二)策略之二:使用特殊語調
英語的語調至關重要,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說出,其表示的意義會差別很大。例如,教師想問學生“Why didn't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如果使用升調,學生感到的是關切和問候;相反,粗重的語調則表示責備和反感。教師的委婉語調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師生互動。
(三)策略之三:使用特殊句式
用含有情態(tài)動詞的疑問句式代替祈使句,可以產生極大的委婉效果。例如,教師讓學生表演對話,可以說“Could you please act out your dialogue?”這比“Act out your dialogue!”更能激發(fā)學生表演對話的積極性。
語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教師與學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互相影響的。
首先,教師應用委婉語來評價學生的表現有助于學生避免面臨殘酷的現實,同時保住了學生的面子——面子保全理論。在課堂上,學生犯了錯誤或者是答錯了題,教師用拐彎抹角的評價,使學生振奮,這就意味著對其的尊重,同時也能保證以后的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所有的英語教學中的委婉表達法都是溫和,沒有攻擊性的,在應用的過程中,這有助于改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第二,委婉語消除了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在英語學習中,學生中的大多數會感到失落,焦慮,甚至沮喪。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消除這種消極的感覺。委婉語的應用使學生和教師處于一種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另外,由于英語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行為,彼此影響頗大,因此,學生的反應很自然地影響到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活躍,教師就可能獲得額外的信心與興趣。相反,如果學生不合作,表現消極,教師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感到自己被學生拒絕,進而感到沒信心,焦慮,影響教學效果[6]。
第三,理解委婉語有助于擴展知識面。委婉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如果禁忌語和委婉語被排除在課本和課堂教學以外,那么語言應用與語言教學之間的鴻溝就產生了。語言是文化的反應和基礎,語言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委婉語作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每種文化不同,委婉語也就不同,例如,很多說英語國家的人信仰基督教,因此他們認為13是不吉利的,在大多數的建筑里,沒有13,而被稱為12b。而在中國,人們認為數字4不吉利。因此,大多數建筑尤其酒店中沒有4,而被3b代替。
綜上所述,委婉語(euphemism)作為一種間接言語行為,是禮貌用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使交際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學英語教學中委婉語的使用,既可以為大學生留面子,又能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身體力行地傳播英語語言文化,學生在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了解英語文化,達到雙贏的目的。
[1]H.W.Fowler: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95:171.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7-153.
[3]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何兆熊.語用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0,118-119.
[5]束定芳.中國語用學研究論文精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游春花.委婉語的語境順應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責任編輯:孫大力)
H319.3
A
1001-7836(2010)02-0158-02
2009-12-02
朱華(1981-),女,遼寧新民人,碩士研究生,英語助教,從事詞匯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