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建 黃孟照
(南陽市第九中學 河南南陽 473000)
為有源頭活水來
——誦讀《弟子規(guī)》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朱敬建 黃孟照
(南陽市第九中學 河南南陽 473000)
當前,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緩。探本求源,以《弟子規(guī)》為代表的國學經(jīng)典,為學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現(xiàn)實抓手。采取“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以《弟子規(guī)》誦讀為切入點,抓實德育常規(guī),創(chuàng)新德育途徑,初級中學的德育工作會進入一個新天地,也會使思想道德建設收到“清如許”的效果。
思想道德建設;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德育常規(guī);德育創(chuàng)新;理性思辨
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是教育的使命?!拔逵⑴e,德育為首”,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名關心教育事業(yè)的人士,都對此爛熟于心。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加強德育工作,使其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變化又能取得實效,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深深感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深入開展誦讀《弟子規(guī)》活動,將為初中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誦讀《弟子規(guī)》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開辟了新途徑。教育本質(zhì)的要求,社會生活的變化,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著挑戰(zhàn)和機遇。就教育的本質(zhì)而言,教會做人,是教育的根本。幾千年前的教育專著《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的現(xiàn)代理解就是“一個國家應該以人為本,以教育為中心?!薄墩f文解字》將“育”的本義解釋為“養(yǎng)子使做善也”,它的現(xiàn)代理解應該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善人。應該說,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學校、家長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逐步向教育的本質(zhì)回歸。但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激烈的競爭使很多中學教師、家長也包括社會,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放松甚至忽視了對學生做人的教育。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徐匡迪說:由于更多的學校在競爭怎樣讓更多的學生考入重點中學,更多的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課業(yè)上,所以現(xiàn)在的學生從小不做家務……一回家,孩子開始寫作業(yè)了,整個家里都保持安靜。同時,不少家長對孩子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在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qū);不少教師在德育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養(yǎng)成。
就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言,青少年學生面臨的誘惑太多?!案母镩_放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shù)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由此帶來了整個社會物質(zhì)生活上前所未有的繁榮與舒適。”對外開放使青少年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全面改革為青少年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給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多元的評價體系,使青少年學生的思維更為發(fā)散。“然而,在物質(zhì)繁榮的光環(huán)之下,人們卻普遍感到了一種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無助?!^度的物欲誘惑導致人們精神價值的消解甚至喪失,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失范?,F(xiàn)實社會中經(jīng)濟與文化的深刻變化,使整個社會面對著不少新的道德問題,特別是社會既有的道德觀念與規(guī)范遭遇到嚴重挑戰(zhàn)。”當前的青少年,經(jīng)受著腐朽沒落生活方式、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面臨著道德失衡、行為失范、思想失落的困擾,面臨著新興媒體帶來的有害信息的直接侵蝕。
就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而言,他們是“中國的我一代”。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把我國的“80后”青年人定義為“China’s Me Generation”(中國的“我一代”)?,F(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個性鮮明,性格倔強,心理脆弱,對老師和家長的善意勸告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萎靡不振。進入青春期,他們開始從更高層次、試圖清晰但又“模糊”地審視自我、認識社會。現(xiàn)實社會道德價值觀念的變化,給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帶來了重重迷茫與困惑,也使他們遭遇了信仰上的困惑和沖突。按心理學的理論,人的道德品質(zhì)是個體后天在社會物質(zhì)生活條件影響下,在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下,通過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和個人的學習、鍛煉和修養(yǎng),引起知、情、意、信、行等心理要素的辯證和諧發(fā)展,逐步形成的個人比較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道德品質(zhì)不是與生俱來的,教育可以使人向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學除了面對獨生子女問題,還要面對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對滯后,家長職業(yè)分布復雜、生活壓力大。他們在進入城市后,心理、行為習慣、道德品質(zhì)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和學生的交往中,老師經(jīng)常感覺到他們?nèi)鄙僖恍┳罨镜臇|西,如對父親的孝,對師長的敬,對同學的愛;缺少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缺少責任心。這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也制約著學校的快速發(fā)展。
由此可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刻不容緩。如何有效地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我們思考了很長時間,也進行了不少的探索,但總感覺心中一片茫然,收效甚微,總有一種抓不穩(wěn)、抓不牢的感覺。直到接觸了《弟子規(guī)》,直到力行了《弟子規(guī)》,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經(jīng)典學習的魅力,才有了把握、有了信心。《弟子規(guī)》、《論語》等為代表的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縮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道德的凝結(jié)。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靈魂。傳承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二)《弟子規(guī)》是適合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讀本?!兜茏右?guī)》原名《訓蒙文》,是根據(jù)《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拓展而來,是根據(jù)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誨而編寫的少年兒童生活行為規(guī)范。和其他許多傳統(tǒng)經(jīng)典相比,它的可貴之處在于:一是將學會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張有“余力”再去學習其他的學問;二是從最基礎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入手,將學會做人規(guī)則化;三是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表述這些規(guī)則,通篇押韻講究對仗,讀來瑯瑯上口,易誦易記。
在短短的1080個字中,《弟子規(guī)》包含了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求學交友等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比如生活習慣方面,“朝起早夜眠遲”“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衣貴潔,不貴華”“對飲食,勿揀擇”“年方少,勿飲酒”;在言行舉止方面,“步從容,立端正”“長者立,幼勿坐”“入虛室,如有人”“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在讀書學習方面,“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等。趙麗艷老師稱它是“一部生活寶典,一部處世箴言,一部如何做人的基礎規(guī)范”,蔡禮旭老師說“孔孟學說之根本落實于《弟子規(guī)》,《四書五經(jīng)》及《十三經(jīng)》是其枝葉花果也”。這些內(nèi)容就是今天看來,還是頗為經(jīng)典,完全可以“拿來”教育中學生。
(三)《弟子規(guī)》的誦讀推廣是行之有效的。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研究、推廣、力行《弟子規(guī)》的熱潮,也出現(xiàn)了一些成功的學校典型。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著書《大家都來讀<弟子規(guī)>》,國學教育專家楊萬霖先生、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都大力提倡誦讀《弟子規(guī)》,南陽市教科所景國成所長撰文《教育工作者要先讀<弟子規(guī)>》。我國??谛⒘畤鴮W啟蒙中心的蔡禮旭等老師,在內(nèi)地、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開辦“幸福人生講座”,宣講《弟子規(guī)》,宣講孝道。吉林省松花江中學、遼寧省大連瑞格中學等,把《弟子規(guī)》引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都取得了成功。法國教育家愛彌爾?涂爾干認為“理性的道德教育是完全可能的”。初中是孩子們心靈最為純潔,記憶力最好的時段。把握這個時機,指導他們誦讀《弟子規(guī)》,天天耳濡目染,對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了做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培養(yǎng)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事實證明,在中學推廣誦讀《弟子規(guī)》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
《弟子規(guī)》的推廣誦讀,要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之中,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的始終,既要抓好常規(guī)求實效,又要不斷創(chuàng)新求突破。
(一)《弟子規(guī)》推廣和德育常規(guī)相結(jié)合,務求實效。在工作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推廣、誦讀《弟子規(guī)》不能搞形式主義,真正發(fā)揮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作用是我們的出發(fā)點,也是我們的最終追求。
一是完成通讀通背任務,夯實踐行《弟子規(guī)》的基礎。政教處建立“天天有檢查,周周有落實,月月有總結(jié),期期有評比”的工作機制。每周一升旗儀式上由政教主任通報上周檢查結(jié)果,安排本周學習內(nèi)容,例會時間政教處進班抽查。各班集思廣益,采用多種形式讀背。有的齊讀齊背,有的輪流讀背,有的展開小組對抗賽,有的開展學習辯論會、朗誦比賽等等,學生學得開心,背得有勁頭。二是和個人感悟相結(jié)合,加深理解。學校組織學生撰寫心得體會,開展“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板報評比活動,舉行“告別陋習,與文明同行”大型簽字活動,召開“如何盡孝”、“文明禮貌伴我行”、“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伴我一生幸?!钡戎黝}班會,深入理解《弟子規(guī)》的內(nèi)涵。三是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相結(jié)合,布置“特殊作業(yè)”。推廣《弟子規(guī)》的關鍵在于把《弟子規(guī)》的準則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肮攀ハ荣t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學生為父母倒一杯水,給父母洗一次腳;教師節(jié),學生給老師說一句感恩的話;重陽節(jié),學生為老教師獻上親手制作的精美賀卡;助殘日,學生自發(fā)為殘殘人捐款捐物。通過這些“特殊作業(yè)”,學生理解了“孝”,懂得了愛,學會了感恩,明了了要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和養(yǎng)父母之慧的不同境界,不斷規(guī)范和提升自己的行為。四是和第二課堂相結(jié)合,寓教于樂。學生主持的“校園之聲”廣播站,經(jīng)常播放《跪羊圖》、《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歌曲;舉行“愛祖國、贊中華”演講比賽,選手們暢所欲言,抒發(fā)對祖國無限熱愛之情,表達“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勇做跨世紀文明接班人”的決心。五是搭建校級平臺,展示自我。學校在大門口設置“文明禮儀值周”崗,各班輪流值班。值班學生經(jīng)過培訓后,精神抖擻地站在崗位上,面帶微笑地向走進校園的老師、同學真誠地道上一聲:“上午好”、“下午好”,成為我校的文明窗口和九中校園獨特的風景線。六是發(fā)揮學生社團作用,強化踐行《弟子規(guī)》的自主意識。社團是學生中的群眾性組織,通過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誦讀踐行《弟子規(guī)》的自主性得以提高。學生會專門成立“《弟子規(guī)》檢查部”,在德育十分鐘時間段內(nèi)檢查各班誦讀《弟子規(guī)》的情況,對沒有開展誦讀活動或者誦讀活動不認真的進行公示;周一下午全體教師例會期間協(xié)助政教處老師抽查各班誦讀《弟子規(guī)》的情況;隨機抽查學生背《弟子規(guī)》,結(jié)果全校公示。
兩年多來,我校的校風班風學風都有了明顯的改進。走進校門,禮儀值周學生“老師好”的親切問候響在耳邊;校園里,追逐打鬧現(xiàn)象沒有了,彎腰撿拾垃圾的人多了,眼前是有序的學生活動、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課堂上注意力越來越集中,課堂教學效果越來越好。校園充滿了浩然正氣、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同時,學生的“愛心”和“孝德”得到強化。在《弟子規(guī)》的感召下,學生愛己達人,知情明禮。汶川大地震,我校師生兩天捐款5萬多元;西南五省區(qū)的旱災面前,師生用雪片般的捐款表達他們對骨肉同胞的關愛?;氐郊抑校裨辜议L、和父母頂嘴的情況越來越少,幫父母做家務的越來越多。
(二)創(chuàng)新國學經(jīng)典教育形式,力求突破。創(chuàng)新是任何一項工作獲得突破性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弟子規(guī)》的推廣也不例外。
1.創(chuàng)新,讓教師率先行動起來。用吉林松花江中學王琦老師的話說:老師們最難改變的是他們的思想。沒有接觸過《弟子規(guī)》的老師,一部分“質(zhì)量意識很強”的老師,對推廣《弟子規(guī)》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通過基于現(xiàn)實的創(chuàng)新,教師們率先行動起來了。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年齡分布呈典型的“紡錘型”:35-50歲之間的教師占在職教職工總?cè)藬?shù)的近 80%。這部分教師業(yè)務相對成熟,但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大,最能觸動他們心靈的是“孝”!我們以“孝”為切入點手,首先在全體教職工例會期間教唱《跪羊圖》。飽含深情的音樂,感人肺腑的歌詞“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雙親容顏已漸老,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使不少教職工潸然淚下。不少教職工會后主動到政教處領取《弟子規(guī)》。學校相機引導,《弟子規(guī)》人手一冊,要求大家都來讀背《弟子規(guī)》。雖然只是“教唱感恩歌曲”和“讀背《弟子規(guī)》”順序的不同,但給我們的啟示是:小小創(chuàng)新顯奇效!
創(chuàng)新使班主任在專業(yè)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長。班主任是學校的中間力量,是班級管理的實踐者。學校要求班主任要做學習《弟子規(guī)》的踐行者、引領者。一是把《弟子規(guī)》的學習和撰寫班主任隨筆結(jié)合起來,二是班主任例會上書面交流自己推廣《弟子規(guī)》的做法、心得、體驗。班主任老師通過學習認識到:《弟子規(guī)》從“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著手,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為幸福人生奠基,一定要身體力行。更有班主任老師在學習《弟子規(guī)》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凡是人,皆須愛。天同履,地同載?!薄兜茏右?guī)》使我進一步懂得了愛是教育的前提。只要心中常常有愛心,你就會生出耐心。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反復,是因為我們耐心不夠,耐心不夠是因為我們的愛心退化。把愛心提起來,你就會有耐心,孩子一次次犯錯誤,我們會一次次地幫助他。只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還有班主任老師在隨筆中說:學為人師,品為世范。《弟子規(guī)》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而是用來要求自己的,為政不在多言,身正不令而從。“望大者,名自大”。我真正懂得了“言傳重于身教”的道理。
2.創(chuàng)新,讓學生的主動性空前高漲。在活動形式上,我們通過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而不是接受命令式的被動參與。創(chuàng)新使升旗儀式魅力無限。升旗儀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長期循規(guī)蹈矩,沒有新意,也就使教育意義大打折扣。和《弟子規(guī)》推廣相結(jié)合,我們就學校和班級兩個層面對升旗儀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就學校而言,每次升旗由德育校長解讀《弟子規(guī)》,師生齊誦《弟子規(guī)》。近三千名師生同誦《弟子規(guī)》,場面何其壯觀,學生努力讀背《弟子規(gu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就班級而言,圍繞“弟子規(guī)”這一主題,自選形式展示班級精神風貌、文化建設等,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主人翁意識空前加強。創(chuàng)新使青少年告別網(wǎng)吧。自制性差、好奇心強等原因,導致中學生上網(wǎng)比重高、上網(wǎng)時間不能自控、容易引發(fā)犯罪。網(wǎng)吧已經(jīng)成為學校擔心、家長揪心、社會憂心的共同問題。通過誦讀和力行《弟子規(guī)》,開展“《弟子規(guī)》與網(wǎng)絡的關聯(lián)”大討論,不少學生認識到“斗鬧場,絕勿近”,課余生活有了約束,更多的學生告別了網(wǎng)吧,主動參加到學?;@球隊、乒乓球隊等特長訓練隊。
3.創(chuàng)新,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兜茏右?guī)》的誦讀一定要得到家長的配合,家長對傳統(tǒng)文化認識越高,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越好。反之,在學校學的東西就會打折扣。我們召開家長會,把學習經(jīng)典的重要性講給家長聽,對學習的內(nèi)容經(jīng)常向家長匯報,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習經(jīng)典的活動中。當聽到孩子們唱誦圣賢的教誨,了解到《弟子規(guī)》的深刻含義,再加上孩子的明顯進步,家長都非常高興,從原來的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變成了支持和配合,和孩子一起誦讀《弟子規(guī)》的家長越來越多。有家長這樣告訴班主任: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敲打我的心靈,我開始把《弟子規(guī)》帶到單位去讀,有時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以前我常常告訴孩子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可是具體怎么做卻說不清楚,現(xiàn)在我知道以謙虛、誠懇的態(tài)度待人,才是正確的。希望學校的這項活動越辦越好。
(一)探本求源,理性思辨。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大前提?!兜茏右?guī)》成書于封建社會,勿庸置疑,它適應了那個末代王朝的政治體制、文化土壤,會帶有那個社會的影子,要為那個社會服務。我們從“父母命,行勿緩”、“號泣隨,撻無怨”中似乎聽到了絕對服從的聲音,在“話說多,不如少”、“對尊長,勿見能”中似乎看到了明哲保身的影子。正因為此,有人說《弟子規(guī)》在無形的溫柔中窒息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與當前大力推進民主建設有背道而馳之嫌。我們的觀點是,首先要采取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先拿來為我所用。就像我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樣,我們不能苛求《弟子規(guī)》中的每一句話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我們要辯證地、發(fā)展地看待它。接著,我們要探本求源,全面理解《弟子規(guī)》。尊重經(jīng)典就是要全面理解、正確掌握經(jīng)典的基本論點與主要精神,而不是誤讀曲解經(jīng)典,甚至將經(jīng)典摔成碎片,然后斷章取義地發(fā)揮成為個人見解,讓經(jīng)典曲從于個人意志?!兜茏右?guī)》是根據(jù)孔子的思想編定的,對有些句子的理解我們就必須參閱《論語》。比如,對于“尊長前,勿見能”一句,就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在尊長前,學生必須把自己的長處、優(yōu)點都隱藏起來。在《論語》中,孔子期待“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鼓勵門人弟子“當仁不讓于師”;他不滿意顏回唯唯諾諾不提不同意見,嘆息“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兜茏右?guī)》本身并不是用來限制人思想的,只是后來的人沒有真正體會其中的奧妙罷了。在這兩個基礎上,我們要進行選擇。國學大師、楚辭泰斗文懷沙先生呼吁“在中小學課本中選錄優(yōu)秀的四書五經(jīng)文章是好事,但沒有選擇的讓孩子學四書五經(jīng)就是開歷史的倒車。”孔子就主張:擇其善者而從之。
(二)言傳身教,持之以恒。凡事能夠認識到、能夠說得到而且還能做得到的,是圣人;只會說不會做、只讓別人做而自己不去做的,是騙人。剛開始,有些老師把《弟子規(guī)》當作整治學生的“法寶”了。每天拿著《弟子規(guī)》指著學生,你違背了這一句,你違背了那一句,搞得學生非常反感,因為老師沒有做到啊。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老師要從“我”做起,自己先力行,不僅要言教更要身教。
讀經(jīng)典不是追潮流,趕時尚,不能只憑一時興趣,不是做給誰看的,而是做給我們自己。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招收徒弟的故事。只有一個學生把看似簡單的“甩三百下手”堅持了下來,他就是古希臘另一位偉大哲學家柏拉圖。只要我們堅持,經(jīng)過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那種知書達理、仁德博愛的修養(yǎng)氣質(zhì),就會從骨子里流淌出來。
(三)《弟子規(guī)》不是靈丹妙藥。有些教師急功近利,全盤照搬《弟子規(guī)》,讓學生照讀照背,以為這樣就會出現(xiàn)“奇跡”。其實這是一種懶惰的做法,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教師尚且不清楚該從《弟子規(guī)》中吸收什么營養(yǎng),怎能以“己之昏昏”來“使人昭昭”呢?而且,填、塞、灌的教育模式早就過時了。教育學中有一個論斷就是,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反復抓,抓反復”。通過讀背一兩個月的《弟子規(guī)》,就能徹底改變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誦讀《弟子規(guī)》主要是一種培養(yǎng),一種性情的養(yǎng)成,為孩子以后繼續(xù)學習經(jīng)典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孩子學習其他知識做良好的鋪墊,使孩子終生受益。
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兜茏右?guī)》猶如“源頭活水”,給當前初中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國學經(jīng)典源遠流長。只要我們立足于現(xiàn)實,不斷創(chuàng)新,讀好《弟子規(guī)》,用好《弟子規(guī)》,我們的校園一定會“經(jīng)典美德共徘徊”!
[1]易連云.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法]愛彌爾?涂爾干,陳金光,沈杰,朱諧漢譯.道德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毛勇.桂林孔子學院大成學校[J].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http://blog.sina.com.cn
[6]楊伯俊.論語集注[M].中華書局,2002.
朱敬建,南陽市第九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2009年度河南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師,南陽市首屆中小學名校長候選人,南陽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201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