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延安大學文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對韓高中漢語課教學方法探討
馮娟
(延安大學文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在“漢流”涌動的韓國,中國語教學熱火朝天。韓國人除了通過電視媒體了解中國文化外,更希望通過系統(tǒng)的中國語學習達到認識中國的目的。在韓國高中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對漢語產生強烈的認可和渴望。教師能否使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是促進課堂生動活潑的關鍵。
韓國;高中;漢語;教學技巧
中韓之間往來日益頻繁,為了提高旅游產業(yè)、工作機會和加大經濟交流,韓國人越來越重視漢語的學習,在韓國的學校教育中表現更為明顯。黃谷宇在《蒸蒸日上的韓國高中漢語教學》中分析了目前韓國學校教授漢語(韓國稱為中國語)的趨勢。他說:“據統(tǒng)計,韓國目前有1000多所高中開設了漢語或者與漢語和中國學相關的學科。而選修漢語的人數、開設漢語課程的班級數也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盵1]如今,韓國各道教育廳逐漸與中國各省教育廳確立伙伴關系,互派教師交流,每年輸送的中國籍漢語教師呈遞增趨勢。
由于同屬漢字文化圈,與西方學生學習漢語不同,韓國學生在中國語學習時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但如果不合理利用教學手段,學生也會產生倦怠,不好好學習。在中國籍漢語教師看來,對韓高中漢語教學極其簡單,根本不用努力用心去備課。通過兩年韓國高中任教的經歷,我認為,中國籍漢語教師在韓教學中,更應努力思考如何去教學,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高漲,進而對漢語感興趣,愛上中國語。在此,梳理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為即將踏上對外教學的中國籍漢語教師進言獻策,為更好的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而努力。
韓國普通高中的《中國語》課是二年級的選修課程,學生可憑自己的志趣來選擇,往往會選有助于他們考上大學的學科來學習。漢語不是學生的基礎課程,也不是高考指定課程。所以,黃谷宇說:“學生整體學習漢語的動機不強,興趣是目前拉動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引擎?!盵1]的確,韓國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很大,漢語不是考試科目,興趣自然不如其他課程高。但作為中國語教師,上課的活躍度會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情、成就感等等,如何讓學生產生興趣又感覺沒有學習壓力,顯示中國籍漢語教師的魅力,從而為中國人爭光,這是中籍教師要探討的課題,那么以下陳述的教學技巧都是圍繞提高學生興趣為主。
以往韓國的漢語教學大都和中國一樣,也是“滿堂灌”,韓教育廳為了打破這種以翻譯法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采取引入中國籍漢語教師來做“外教”的對策,將其功能定位為“會話指導”。因此對韓漢語教學中經常采用中韓教師“合作模式”(協同教學)。這種“合作模式”很獨特,也是需要進行探索的新方法。合作有合作的技巧,合作恰當,會使整個教學輕松和諧,使學生對漢語產生強烈的渴望。合作不利,那么漢語教師便會成為“智能錄音機”,學生會感覺上課乏味無趣。本文論述前提是有韓國籍漢語教師配合上課的課堂技巧。
對韓漢語教學以綜合課為主,是以語言技能和交際技能訓練為中心,以句子和詞語為重點,進行語音、語法、詞匯、漢字的綜合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中國籍漢語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領讀、分組朗讀、齊讀、個別朗讀、對話等必要的朗讀訓練外,可以通過獨特的教學方法強化所學內容。由于有韓國本土漢語教師協助,所以在教學時學生能很好的理解漢語老師意思,使這些獨特的活動更好的進行下去。
模擬情境法就是通過設計特定的場景、人物、事件、讓學生進入相關角色,以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景為參照物,進行模仿,并通過反復演練,使課本內容再現和提高口語能力的方法。在教學中,教材大多是按照場景去講解的,比如問候、打電話、拜訪、購物、旅游、飲食等等,教學時利用場景教學是有很突出的效果。在模擬的場景中學生可以學習生詞與句型,并對句型進行舉一反三,運用此方法時,也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表達技巧與演出能力,對學生進行示范。
教師可以把課文內容改寫成生活性的短劇,讓學生去表演。比如“打電話”,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詞匯和句型后,讓學生用電話進行實戰(zhàn)演練。由于中韓語序不同,漢語主謂賓,韓語主賓謂,在模擬場景之前,可以在黑板上寫好劇本,最好將重點詞語挖空,只出現關鍵詞,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行適當填詞,避免冷場。在實踐中發(fā)現,模擬場景訓練會更快熟悉所學詞匯和句型,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漢語的能力。
再如拜訪招待,以教室為家,組織一個、兩個、三個學生(客人)依次拜訪一個學生(主人)??腿饲媒淌议T,問“……在嗎?”主人問:“誰呀?”“我是……,……在嗎?”然后融入介紹自己,介紹他人,請進,請坐,您想喝點什么,詢問最近怎樣,道歉等等教學內容,課堂氣氛非?;钴S。表演中韓國學生會有發(fā)音不夠標準之處,引起學生的笑場,善于把握這些笑場,隨時對發(fā)音進行更正。
“買東西”一課,利用道具,組織學生分為兩隊,一隊顧客一隊店員,將數字、顏色、衣物、詢問、講價等等知識融入,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很快掌握并應用所學知識。在表演過程中,不僅演出的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其他同學更是受到情緒感染,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
游戲教學法就是用游戲的形式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材內容。韓國學生課堂氣氛整體較活躍,對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需求更高,在課堂設計中盡量加入一些趣味性強的環(huán)節(jié),寓教于樂,是非常必要的。
如學習身體各器官名稱,利用指器官說漢語游戲,學生進行激烈的比賽,身體器官的漢語說法很快掌握。再如學習國家,制作各個國家國旗的小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國旗卡片,利用手中的國旗卡片,學生互問:“你是哪國人?!被卮穑骸拔沂悄衬硣?。”然后進行交換,反復練習,學生很快掌握各個國家的說法。
教學中有些內容學生比較難掌握和消化,利用游戲也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學習數字,漢語數字中有聲調,韓語沒有,學生對于聲調的掌握是比較困難的,十個數字中聲調起伏變化,學生很難讀標準。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數字融于游戲中。制作課件:從一到三十數字,在每個數字下鏈接一個圖片,圖片里包含有數字的含義。比如,出現四個電視人物,學生看到圖片要迅速反應出相應的數字及對應的漢語(如爸爸、媽媽、姐姐和我)。還可以將表示數字的手型進行加減乘除,讓學生計算(4+3),然后說出漢語來。游戲中,競技比賽的激烈使學生很快掌握數字,說錯后的同學會使全組不得分,集體的榮譽感迫使學生一次次反復練習,最終掌握正確讀法。
再如繞口令也是互動性很強的語言游戲,教材中每課后面的繞口令學習,對學生提高漢語很有益處。如“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妞妞哄牛,牛扭,妞妞擰?!薄笆鞘?,四是四……”等,教師大可使用繞口令去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中文的動力。通過示范,模仿,練習,比賽等過程,對鞏固教學內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評選小組或者個人的“繞口令大王”,學生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競爭意識,提高了正確發(fā)音的效率。
通過學中國歌、看中國電影、動畫片等音像資料學習漢語。利用簡單的中國歌,如聲母歌、韻母歌、數字歌、日常詞匯歌等,使學生在學歌的同時,掌握詞匯的讀法及使用。還可以選擇簡單的有文化特色的歌曲,提高學生興趣。如高楓的《大中國》,它的詞匯正好是學生學過的,內容、曲調很合適學習,效果很好?!短鹈勖邸贰对铝链砦业男摹贰盾岳蚧ā贰洞蠛>褪俏夜枢l(xiāng)》,特別是《甜蜜蜜》曲調甜美、詞匯適中,益于學習和掌握。周華健的《朋友》句子簡短,旋律優(yōu)美,男女生都適宜也喜歡唱。
教學生唱歌可以鼓勵學生學漢語,但是要注意一點,大部分的歌詞都不和語法規(guī)范。在教歌曲時,最好把唱歌和學語言分開,遇到不符合的情況,配合韓籍教師進行解釋,對歌曲有押韻、意境等特點的地方,語序或詞語進行重新分配的句子進行解釋說明。
此外,讓學生觀看中國曲藝、電影、城市介紹、中國美食等紀錄片,通過生動形象的影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興趣還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比如《長江七號》既是校園影片又具有喜劇效果,學生非常喜歡。影片的對話中有許多學過的詞語“你好”“老師”“累”“回來”“容易”“喜歡”“睡覺”“上課”“每天”“有什么事?”等等,學生聽到后非常興奮。同是校園影片,韓高中生還比較熟悉《不能說的秘密》,雖也有許多校園詞匯,但多是香港臺灣演員拍攝,發(fā)音不清晰,不利于語言學習。
利用和借助實物、圖片、動作、語言等進行具體形象的教學叫直觀教學法。利用圖片實物,比如五官圖,各種水果圖,天氣圖,動物圖,學生直觀感知,增強形象記憶??梢詫⒂螒蚺c圖片結合練習,讓形象由靜變動,如指五官游戲,將提前準備的五官圖掛在黑板,老師快速的說漢語五官,學生快速反應指出正確五官,通過多次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增強直觀效果。
所謂“體驗”是指人通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象”,并開動思維機器認識“現象”本質的過程。運用實踐體驗教學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比如文化課,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剪紙文化,教師提前準備道具,比如剪刀,有色紙,成品剪紙等,并準備相關課件。課件中提供簡單的剪紙圖片和方法,讓學生動手去剪,如學習剪中國傳統(tǒng)的“雙喜”字,花和動物等等。學生在剪的過程中,了解了中國文化,學習了和剪紙有關的詞語,如剪紙、臉譜、雙喜、蝴蝶、小熊、兔子、花兒等等。
在學習茶文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穿中國的旗袍和傳統(tǒng)茶倌的服飾來進行體驗,給學生斟茶,讓學生品嘗中國茶點,提前準備好中國的瓜子、花生等小吃,讓學生品嘗。韓國學生從未吃過向日葵,不懂吃法,教學生體驗中國瓜子的吃法,非常有意思。同時進行拍照留念,制作成活動影像資料,學生很興奮。這些都需要配合韓籍漢語教師早做準備。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詞匯、句型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構思短文練習,比如介紹自己及家族、家鄉(xiāng)、朋友、寫信等。另外,韓國新聞網站(http://www.kbs.co.kr/)中文版,是韓國學生學習漢語非常有用的資源,可以彌補課堂學習內容有限的不足??梢宰寣W生一周完成一個五句左右的短文,將看到的漢語新聞報道,用學過的句子進行概括,然后評閱,指出學生易犯錯誤。實際評閱后發(fā)現,學生對語序,時間、地點狀語,“著、了、過”時態(tài)的表達,動詞的搭配與使用,被動句,連詞等等問題很容易出錯,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所犯錯誤,進行強調解決。
再如學習“現在幾點了”內容之后,通過補充學生一天活動的詞語,詢問幾點做什么,比如“你幾點起床?”“你幾點吃午飯?”“幾點回家”等,讓學生練習造句及寫短文,進而學生發(fā)表作品,找一個學生陳述“我的一天”,另外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記錄,陳述完畢后,記錄的同學再陳述“他的一天”,這樣反復練習,學生的說、寫能力提高很快,且課堂氣氛活躍。
三分鐘補充教學法,就是利用課前三分鐘,補充課外內容的方法。中籍教師盡量選擇內容適當,貼近生活的話題和學生進行短時間交流,使學生覺得漢語就在身邊,很熟悉,達到活躍課堂氛圍,導入新課的效果。教師應留意每天天氣、節(jié)日、當地的重要活動,課前用短句和學生對話,并且將所學內容融于其中。比如:在端午節(jié)那天,課前可以詢問學生韓國端午節(jié)怎么過,介紹中國端午節(jié)習俗,引入生詞“粽子”“龍舟”“端午祭”“端午場”“假面舞”等詞匯,學生興趣濃厚。
教學中發(fā)現,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是很強的,由于教材學習的枯燥,學生容易厭倦,但當提到教材中沒有的詞語或語句時,學生的記憶是超強的。如學生希望知道中國高中生的生活及慣用語,因此可以在此方面進行準備,搜集中國高中生的生活狀態(tài)及用詞,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宣傳了中國。
激勵就是激發(fā)和鼓勵,從教育心理學來說,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誘發(fā)人的行為,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動和發(fā)揮人的積極性的過程。
“漢語學習無關緊要”,很多韓國學生心里有此想法,因此學習中進行激勵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三種激勵。一是贊賞式激勵,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鼓舞的話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堂多用“很好”“非常棒”“真不錯”等鼓勵式的詞語對學生進行鼓勵。二是榜樣激勵法,培養(yǎng)小老師。韓國學生中有些學生學過漢語,有些有強烈的語言學習要求,他們比一般學生努力且基礎扎實,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這些學生,鼓勵他們對其他發(fā)音不好的學生進行示范,激勵發(fā)音不好的學生向其看齊。三是實物獎勵。教學中可以對表現非常突出的學生進行實物獎勵,利用糖果、咖啡、小餐包等等小東西,進行獎勵,學生天生的進取心,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去練習,去參與。
除了以上所說教學法之外,還有三點也值得教師去運用。
一是制作名字牌。在教學之初,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中國語語境,給教師和學生制作漢字姓名牌很有必要。韓國人有韓語名和漢字名,姓氏與名字都有漢語的對譯,學生家長通過查閱漢字字典來取漢字名,可是也有部分家長未給孩子取漢字名。漢語老師可以根據中國取名技巧,選用合適的漢字進行取名。這個過程是非常有意思的,取好的名字,給學生進行解釋,學生知道其名字的含義,非常興奮,互相進行解釋交流,氣氛異?;钴S。在學習“你叫什么名字?”句型的過程中,利用名字牌學習,學生興趣濃厚。稚嫩的漢語發(fā)音,剛開始學生聽見會笑,經過一次次的糾正,學生逐漸掌握了自己的漢語名字。雖在韓國,但是課堂上叫漢字名對創(chuàng)設小型中國語境非常有用。
二是強化學生簡體字的學習。韓高中學生學習負擔很重,但布置合適的作業(y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韓籍漢語老師大多不愿意增加學生負擔,一般沒補充作業(yè)。但經過嘗試,布置適當的寫漢字作業(yè)是完全可行的。高中學生除了學習會話《中國語》課程外,還會有《漢文》課程,《漢文》課的內容類似中國的古代漢語,教材是用繁體字進行編排,老師也會讓學生寫繁體字。同時接受繁體字和簡體字,學生很容易混淆,如果不能強化寫這個過程,學生看到相應的簡體,是認不出的。所以在每一課生詞學完后,將所有重要生詞的簡體字、拼音及相應的韓語解釋制成表格,用資料的形式發(fā)給學生,每個生詞后面留有學生寫字的空格,讓學生練習寫字。經過一段時間的讀寫,學生的漢語能力會逐漸提高。畢竟中國人在運用漢字時是不標拼音的,寫漢字對中國語的學習有特殊意義,需要加強。
三是適當進行古詩的學習。在學生有了一定語言基礎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給學生補充中國古詩詞知識。選取簡單易學的詩歌如《詠鵝》,配以適當解釋后,教師恰當示范,最好配以古代學生朗讀詩歌的微微搖頭的動作,學生非常樂于接受。熟悉了之后,還可以叫學生邊朗誦邊表演,氣氛異?;钴S。再如《憫農》《靜夜思》《相思》《登鸛雀樓》都很好,適合教與學,中國教師要努力使用。
此外在中韓漢語教師協同教學中,我們不贊成使用“第三”語言進行教學,以往有英語基礎的教師會在講解時利用英語進行解釋。如果沒有韓籍教師配合,使用第三語言是有必要的,但在合作教學中,不支持用第三語言,在教學始終都可以用漢語進行。教學之初,可以給學生介紹漢語基本課堂用語,將使用最多的用語進行強化。教學內容中如出現用漢語表述的句子,用慢的、簡單的漢語進行表達,還可以做到知識的引申及運用,何樂不為?
李現樂將中籍漢語教師稱為“語言模特”,[2]在此,我們不希望中籍教師在課堂上僅作為“語言模特”而教學,更應在做好“語言模特”的同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得到每個韓國學生的認可。中韓協同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由于篇幅所限,僅從教學法角度進行探討,且只是將構思陳述出來,具體的操作不能一一呈現,希望對即將開始在韓國高中進行漢語教學的教師提供參考。
[1]黃谷宇.蒸蒸日上的韓國高中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0(2).
[2]李現樂.“語言模特”職業(yè)與韓國高中漢語教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12).
Korean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kills
In the “Han liu” surge of Korea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full swing, South Korean scholars, or called “Chinese style”, “China Flow”, “China fever”,Korean people to accept Chinese culture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e system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In the Korean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us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can have strong Chinese language Agreement and desire, so rational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a lively classroo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Korea;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馮娟(1979-),女,陜西延安人,碩士,延安大學文學院講師,主研方向:詞典學、語言學。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