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桂林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廣西桂林 541004)
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研究
張 瑞
(桂林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廣西桂林 541004)
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是實現(xiàn)社會實踐育人功能效果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在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的重要意義,有針對性地提出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的工作目標和原則,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的途徑和對策。
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
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覆蓋到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實現(xiàn)社會實踐育人功能效果最大化。一直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順應國家經濟社會建設需要,不斷發(fā)展和深化,已經成為高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但是,在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學生參與率的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研究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全員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是培養(yǎng)更多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現(xiàn)實需要
大學生全員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開闊視野、接受鍛煉、培養(yǎng)品格、磨煉意志,對于加深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實現(xiàn)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教育目標,培養(yǎng)更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是實現(xiàn)更多學生自身發(fā)展和成長成才的需要
大學生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上社會,社會實踐作為高校課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xiàn)社會實踐全員化,使更多的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項目設計與實施,在實踐活動中真正受到鍛煉,培養(yǎng)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并初步積累就業(yè)經驗,對于他們自身發(fā)展和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高校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皠?chuàng)新精神”要求大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思維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大學生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革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場所和內容,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他們要自行組織活動,獨立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了課堂教學的束縛和校園生活的限制,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興趣高漲,思維也空前活躍起來,往往會產生一些創(chuàng)造性火花,在社會實踐中敢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
1.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的工作目標
大學生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以服務社會、促進發(fā)展為主要內容,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穩(wěn)定的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建立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為保障,引導和組織更多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實踐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作出貢獻、健康成長、促進成才,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化還需要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遵循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育人規(guī)律,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不同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來明確社會實踐的教育目標,要在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求的基礎上,認真設計實踐的內容、形式和類型,從而提升大學生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擴大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參與率[2]。
2.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的工作原則
大學生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持六個工作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二是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相結合,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四是堅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相結合,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fā)展;五是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參與的良好局面;六是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1]。
1.提高全員參與社會實踐的認識,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領導、宣傳和組織
各高校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認真抓好,把社會實踐全員化作為實現(xiàn)實踐活動功能和效果的重要問題去解決。要提高認識,采取措施,扎實有效地推進社會實踐全員化工作。要專門成立由校領導為組長,以教務處、學生處、團委、招生就業(yè)處等部門負責人及各學院有關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代表為成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指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社會實踐的意義,動員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要做好組織工作,為各社會實踐團隊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要明確職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提供有效服務。
2.加強制度建設,為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員化提供政策保障
實現(xiàn)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化,必須以完善并具有吸引力的制度作為前提和保障。各高校要制定專門的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和規(guī)章制度,并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要劃撥專項經費支持學生參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積極利用各種資源積極爭取社會團體、企業(yè)、機構和個人的支持,爭取設立專項的社會實踐贊助基金,為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切實的保障措施。在保證適當?shù)慕涃M投入同時,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安全保障。在學生開展外出實踐活動前,要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相關安全知識,為所有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購買短期外出意外保險,當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與用工實踐單位發(fā)生糾紛、受傷或者發(fā)生安全事故時,學校應該出面與實踐單位交涉,極盡所能地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并做好學生的善后工作。
3.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實現(xiàn)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化提供條件保障
實現(xiàn)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化,要有充足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場所,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要爭取建立一批省級和市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基地,為更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更高的平臺。各高校要主動與城市社區(qū)、農村鄉(xiāng)鎮(zhè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事業(yè)單位、部隊、社會服務機構等聯(lián)系,建立多種類型的實踐基地,實現(xiàn)學校、每個院系、每個專業(yè)都要有相對固定的基地。要充分發(fā)揮科研和人才優(yōu)勢,不斷拓展校企之間的合作,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fā)展,根據(jù)實踐教學基地的需求,加強實踐教學和科研工作,積極參與企業(yè)的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科研攻關課題,為企業(yè)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主動為實踐教學基地排憂解難、創(chuàng)造效益,以此不斷拓寬實踐基地建設的途徑和渠道[3]。
41探索建立“學分化”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
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科學的評價機制來確保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可以通過建立“學分化”機制,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培養(yǎng)計劃,逐步探索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一個量化與模糊相結合的評價制度。社會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評估上既有明確的量化標準,例如參加時間長短、論文質量、科研成果等,同時又有模糊性的方面,如社會成果、教育成果、個人知識積累等。評價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最終形成評價結果;其次,評價方法上采取以項目小組為單位自評、服務地測評、學校實踐指導機構考評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再次,要科學設計學生社會實踐項目手冊,如實記錄實踐活動各項內容、學生認識、收獲以及實踐地方評價等信息。這樣既能作為社會實踐評價的依據(jù),又能體現(xiàn)實踐的思想效果,促進實踐質量的不斷提高。
5.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實踐網絡信息化平臺
當今社會網絡信息化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實現(xiàn)社會實踐全員化,也必須迎合青年學生喜愛網絡的特點,建立健全社會實踐網絡平臺。要創(chuàng)建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指導平臺,包括課程網站、管理系統(tǒng)和信息平臺等,豐富平臺內容,完善平臺功能。通過建立社會實踐課程網、學生社會實踐論壇、歷年優(yōu)秀學生社會實踐案例、歷年優(yōu)秀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社會實踐基地介紹等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了解信息、自學知識、交流分享的綜合平臺;要建立“社會實踐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便于教師即時查詢學生實踐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該系統(tǒng)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管理相關資料;要利用好手機這一新興媒體,建立社會實踐短信平臺,方便學生外出實踐期間與教師、團隊、學校之間的及時溝通。
[1]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Z].2005-02-01.
[2]陳曦,石新明.明確工作思路探索長效機制 推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持續(xù)深入發(fā)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8,(4):41-43.
[3]魏俊文.關于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思考及對策研究 [J].經濟師,2007,(7).
Study on Full Social Practice of Un iversity Students
ZHANG Rui
(Organization Depart Ment of Party Co M Mittee,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Full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i Mportant way to Maxi Mize the effects in realizing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to achieve social practice.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 Mportance of full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paper puts for ward the goal and principles of full participation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osi2 tively explores the way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realizing it.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practice;full Mobilization
G642.44
A
1001-7836(2010)08-003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13
2010-03-22
桂林理工大學 2009年黨建與思想教育研究課題 (桂工院科[2009]7號)
張瑞 (1981-),男,新疆石河子人,助教,從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朱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