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筱玲
(懷化醫(yī)學高等??茖W校,湖南 懷化 418000)
元認知策略中監(jiān)控策略的培養(yǎng)
——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個案分析與思考
蘇筱玲
(懷化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懷化 418000)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學生在英語聽力課堂上運用元認知策略中的監(jiān)控策略是提高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元認知策略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他們在聽力過程中,發(fā)揮其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學習效率。
元認知策略;監(jiān)控策略;聽力教學;策略培養(yǎng)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為目的,特別是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聽力是外語學習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接受性技能,也是學習口語、閱讀、寫作的基礎。但是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通過筆者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因缺乏元認知策略,無法有效實施監(jiān)控策略,致使聽力教學未能收到預期效果。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元認知策略和聽力理解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也充分肯定元認知策略以及監(jiān)控策略對聽力理解起著的重要作用。然而,對缺乏元認知意識的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教學極具挑戰(zhàn)性。由于外語學習缺乏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者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就更難了,因此,“外語學習就更應該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加強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1]。筆者認為,教師如果能加強對學生元認知策略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他們在聽力過程中,發(fā)揮其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元認知是現(xiàn)代認知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關于認知過程的知識。所謂元認知知識包括三個因素: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元認知知識是人們對影響自己的認識過程與結果的各種因素及其影響方式的認識。元認知體驗,是主體在元認知活動中獲得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元認知調控,是主體憑借元認知體驗的力量運用元認知知識對認知活動不斷進行評價、調節(jié)的過程[2]。在實際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為缺乏元認知知識,元認知調控就會失去理論指導,元認知體驗也會陷入茫然之中。而元認知體驗是推動人們進行元認知調控的力量,并強化元認知知識。三者的有機結合便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元認知。
Ellis認為學習策略可分為三大類: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 (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其中認知策略是指與學習者的學習任務有直接的關系,它涉及對輸入信息的處理,包括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轉換(transformation)等策略。元認知策略指的是語言學習者為促進某一學習活動的順利完成而采取的計劃 (planning)、監(jiān)察(monitoring)、評估(evaluation)等行動,是學習者進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措施。社會/情感策略指的是學習者為促進某一學習任務的完成而與別人合作互動(interaction),例如,讓別人復述、解釋或者舉例等,來自己控制情緒,消除緊張和不安[3]。O’Malley&Chamot認為這三種策略中,元認知策略要高于另外兩個策略。因為它是學習者調控學習過程的行為,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活動技巧,并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計劃、規(guī)范和監(jiān)控指導[4]。同時,監(jiān)控策略在學習中的實施,能更好地促進元認知策略的發(fā)展。所以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會學習,提升他們應用監(jiān)控策略的自覺性,進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元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在聽力學習中進行自我調控和自我規(guī)范,那么,元認知策略與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態(tài)度又是什么關系?
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是學習者自身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認知和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自覺地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贫髡J為元認知策略就是有關于前計劃和前評價,再計劃和再評價以及語言學習活動和語言運用場景的后評價,讓學習者通過協(xié)調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組織和評價來調節(jié)自己的認知[5]。因此,元認知策略可概括為語言學習者用來調節(jié)、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認知活動而實施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元認知策略能力的培養(yǎng)是促使學習者自主學習,是取得學習進步的必要前提。
文秋芳對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進行過問卷調查,并對其中部分學生做個案研究,結果表明:(1)學習策略對成績有明顯的影響;(2)有意識地調整學習策略是取得成功的關鍵;(3)學習有法,卻無定法,策略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此,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文秋芳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反復嘗試。這個自我探索、自我嘗試的過程不僅有助于你的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你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的綜合能力”[6]。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有效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及時做出對自己學習的評價和反饋,自覺監(jiān)控或調整認知策略,使其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取得學習進步的保證。蘇筱玲在研究關于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時,指出監(jiān)控是學習者逐步擺脫他控,發(fā)揮自主作用,促進自我發(fā)展,實現(xiàn)學習主體這一目標的前提和基礎[1]。一個學習者要在學習上真正做到自主性,除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良好的學習動機外,更多應是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暗示和心理轉換過程。外語的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而且只有提高了學生的監(jiān)控水平,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做到真正學習意義上的“自主”。
這項研究是筆者關于學生理解性學習研究課題的延續(xù),針對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英語聽力課程學習進行了個別訪談,旨在了解學生元認知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應用。訪談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1)關于你的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興趣。(2)你對英語聽力課程的理解,有沒有明確目標或學習計劃來提高聽力水平?(3)除課本學習外,平時你還聽過哪些聽力材料?(4)在聽英語時,如果遇到聽不懂的地方,你通常會怎么辦?(如遇到生詞,或熟悉該詞但一時想不起意思等)(5)當你聽英語時,是否有心里緊張的感覺?(6)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你會采取什么學習方法和策略?
訪談是利用課間或課余其他時間進行的,每個教學班抽了2-3位同學。訪談中作了筆錄,之后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分析結果及反思如下:
首先可以肯定,大多學生有良好的英語學習動機,基本認為英語是一門國際性語言,對自己的將來很重要。受試者對于各自學習英語經歷的描述都有基本類似之處,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興趣,有的對英語在將來的工作中的用途具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學習目的也比較明確,在學習中比較積極主動;有的則顯得動機并不很強,學習相對比較被動,雖然他們也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但又覺得只要專業(yè)好,英語成績能及格就行。遺憾的是受試者中大多數同學沒有想過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來提高英語水平,更多是為了完成學業(yè)而學習英語的。
當問及對聽力這門課程的理解時,幾乎所有受試者都認為作為一門課程有必要,而且都想學好,只是不會像英語閱讀那樣花更多時間去練習。有個別同學也買了《李陽瘋狂英語》,雖有文字可參考,可是一放開手頭文字材料就不知所云,一段時間下來,效果不是很明顯;有時候聽到不懂的地方,又沒人指導,抓不住內容的意思,因焦急而放棄。另外,對于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來說,可能更多認為能夠閱讀英語醫(yī)學文獻、查詢英語資料就可以了,聽力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有的同學對聽英語有畏懼感,怕聽不懂,容易產生急躁情緒。
至于在聽的過程中,遇到生詞或聽不懂的地方,受試學生大多不會采用某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來解決,如通過上下文猜詞義,或通過聯(lián)想來理解,有的會停下來思尋這一熟悉單詞的中文意思,結果后面又沒聽到,無法再去理解而放棄;有的會硬著頭皮聽下去,認為反正聽不懂,不必去費神。此外,還有的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更注意語法形式,如詞的搭配、句子結構以及時態(tài)等問題,以為語法結構弄懂了,意思也就自然會明白。
另外,在訪談過程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知識缺乏也會影響聽力進程。語言知識,即指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方面的知識,是聽力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聽力理解的反應速度。有些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詞匯量,但對語音知識掌握不夠,聽力水平難以提高。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做保證,必定影響對內容的理解。在聽的過程中,即使能清楚地辨別出語音,卻無法辨別出每個音所代表的符號——詞,也就無法解讀這種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那當然就談不上理解整個聽力的內容了。
聽力理解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運用各種背景知識來處理信息的過程。蔣祖康認為,“聽者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效應對聽力理解是相當重要的,聽者的背景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7]。由于我們的教學過分強調語言知識,忽略了文化知識。不少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導致在聽力理解上產生了一些困難。外語聽力是一種語言信息解碼過程與意義再構建過程的結合。因此,聽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對中西文化的了解程度決定著對話語意思理解的程度。在這一過程中,聽者的文化背景知識與聽者的語言知識同樣重要,而這些屬于元認知中關于認知主體的知識。背景知識在心理語言學中被稱為“圖式”,它指的是組織我們感知世界的內在結構。也就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總和。如果學生缺乏與聽力內容相關的常識及各學科的基本知識,會誤解甚至可能會完全聽不懂材料的內容。
以上學生聽力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明,她們缺乏學習前的自覺計劃、學習中的自我監(jiān)控、學習后的積極評價等行為,這些也是缺乏元認知能力的表現(xiàn)。它導致了對聽力學習精力投入不夠。
反思我們的英語聽力教學,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學生對于聽力內容的理解,而不是聽力理解本身的提高。一般在聽材料之前,教師先做一些熱身,即解釋所聽內容中會出現(xiàn)的新詞匯,新句型等;接下來先泛聽一次,學生按老師提出一些與材料主題有關的問題在聽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后再聽一遍,之后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最后,老師通過學生的回答等活動,來檢查學生對所聽內容的理解情況。也就是說,老師以學生是否找到正確的回答來衡量學生是否聽懂材料內容。這樣,老師也就以為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事實上,有時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正確地理解所聽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但是他們仍然可以做出正確的猜想,因此,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并沒有因為他們做出了正確的回答而得到真正的提高。由此可見,應當對英語聽力理解過程以及現(xiàn)行的聽力教學模式做出一番新認識。
對于外語學習成功者,有研究表明,學生對于課程學習計劃有“目標明確具體;時間安排妥貼;策略選擇恰當”等主要特點[6]。然而,筆者從訪談學生中發(fā)現(xiàn),她們幾乎沒有使用學習策略的習慣,她們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性不強,自我監(jiān)控調節(jié)能力較差,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因此也就抑制她們的學習興趣,對聽力學習望而卻步。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生在聽音時的情感因素和聽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時,就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對原本可以聽懂的內容在理解上大打折扣。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在學習中使用監(jiān)控策略,調整學習心態(tài),對于學生英語學習尤其聽力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監(jiān)控策略,是以Krashen的監(jiān)控模式為基礎。Krashen所說的監(jiān)控是指學習者對于語言輸出的監(jiān)控。事實上,語言學習者不僅對其語言輸出進行監(jiān)控,而且這一監(jiān)控模式也用于監(jiān)控英語學習活動(包括英語聽力學習)的全過程。英語聽力過程中的監(jiān)控策略,可以說是學習者對規(guī)劃策略的具體執(zhí)行。它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宏觀監(jiān)控和微觀監(jiān)控兩方面,前者是指學習者在聽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目的、對象與任務,不斷督促、調節(jié)自己去執(zhí)行聽力計劃,應用和采取各種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去完成聽力任務。后者則指學習者針對具體的聽力任務選擇性地運用與協(xié)調不同的元認知策略,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元認知策略做出及時評估策略和補救策略。Benson認為,“當處于兒童時期,我們有一種自我控制能力來學習母語,但隨著學習變得復雜,學校指導性教育使學習受到了限制,我們的大部分自控能力也因此消失。當我們開始學習外語時,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自主性較弱,而更傾向于老師的指導和教材內容的限制”[8]。因此,外語學習就更應該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加強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有研究顯示,在聽力理解過程中運用適當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這些策略中要數元認知策略的應用尤為重要。因為,元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者在聽力學習中有效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調節(jié)。文秋芳認為“好的英語學習者所用策略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成功的關鍵在于卓有成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6]。因此,“善于運用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策略運用能力充滿信心,因此在確立學習目標時常常選取適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和要求,在實際學習中常常積極主動地對學習任務進行組織、計劃,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敢于正視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以保證學習的成功”[9]。聽力理解遠非這么簡單,它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學習者若要成功地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必須把聽力理解操作過程作為意識的對象積極地加以監(jiān)控。當然這些語音信息加工過程也給元認知系統(tǒng)提供了反饋性信息,從而調整整個加工程序。隨著這種調整過程的循環(huán)往復,語音信息加工策略會不斷地得到改進,并在必要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以解決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聽力理解能力也就因此不斷地有所提高。
“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提出,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給予根本的承認”[1]。學生英語學習過程,實際上伴隨著元認知監(jiān)控、調節(jié)的過程。學生利用元認知知識對其學習活動進行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這既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又使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效。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監(jiān)控策略的培養(yǎng)。
首先是提高學生的監(jiān)控策略意識。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中的策略意識不強,策略能力偏低,自我監(jiān)控能力差等表現(xiàn)。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對意義進行構建心理過程,是聽者積極地對聲學信號進行分辨、篩選、組合、記憶、釋義、預判的心理過程。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對信息的篩選、處理、記憶、儲存和提取都有積極的意義,而且每一過程都受到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我們應幫助學生提高監(jiān)控策略意識,在學習中實施自我管理,更好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其次,加強學生監(jiān)控策略的培養(yǎng)和訓練,把培養(yǎng)學生策略能力融入教學中。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元認知指導,把元認知策略視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元認知策略和聽力理解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也充分肯定元認知策略對聽力理解訓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O’Malley&Chamot鼓勵外語教師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4]。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通過督促學生使用元認知學習策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識掌握程度,逐漸的養(yǎng)成自覺應用監(jiān)控策略來調整自己的學習,并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應用元認知學習策略幫助提高聽力的益處,進而達到學生克服或降低對聽力理解活動的焦慮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第三,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教師必須具備現(xiàn)代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元認知知識及元認知學習策略,把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學習策略滲透到教學中去。在這過程中,教師更多應是主導者、促進者和協(xié)調者,訓練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加強元認知體驗?!敖處煹慕虒W行為、教學水平都會對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教師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指導”[10],使學生能夠自如、恰當的應用元認知學習策略及監(jiān)控策略進行英語聽力學習。
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實際上是學習者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因此只能通過學習策略訓練和教學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由于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發(fā)展要經歷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其間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即使學習者在要求自己主動監(jiān)控自己的聽力實踐活動,但由于剛開始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調節(jié)和控制,自制能力相對較弱,教師的訓練和監(jiān)督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學生學習心理的成熟,心理的發(fā)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自我監(jiān)控的自覺性不斷增強,自我監(jiān)控能力也已經初步形成,并開始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活動。
[1]蘇筱玲.論外語自主學習中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9):128-131.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Ellis,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O’Malley,J.M.&Chamot,A.U.&Kupper,L.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AppliedLinguistics, 1989, (10):418-437.
[5]Cohen.A.D.StrategiesintheLearningand Using aSecond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29.
[7]蔣祖康.學習策略與聽力關系——中國英語本科學生素質調查分析報告之一 [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51-58.
[8]Benson,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A].AppliedLinguisticsinAction Series[C].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5.
[9]陳曉茹,吳少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與論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6):99-101.
[10]靳玉樂.自主學習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6
On the Monitoring Tactics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Analysisand Reflection on Individual Caseof Students’Listening Learning
SU Xiao-ling
(Huaihua Medical College,Huaihua,Hunan 418000)
Cultivation of students’metacognitive ability is the necessarymetho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level.Application of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san effective way.The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n students’metacognitive strategiesand self-control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initiation and efficiency in learn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monitoring tactics;listening teaching;strategy training
H319.9
A
1674-831X(2010)06-0052-05
2010-10-15
蘇筱玲(1961- ),女,湖南醴陵人,懷化醫(yī)學高等??茖W校教授,主要從事語言與文化、英語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王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