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艷 李麗華 劉羨麗 陳 穎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文理學院英語系,黑龍江大慶 163319)
功能交際法在交際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吳 艷 李麗華 劉羨麗 陳 穎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文理學院英語系,黑龍江大慶 163319)
功能交際法在語言應用教學方面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功能交際法理論以及實踐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功能交際法;交際英語;英語教學
當今時代,各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日益頻繁。在交流的過程中,英語就成為交際的媒介,人們不僅僅要讀得懂英文書籍、報紙等,而且要有能進行面對面的口語交流能力。我國的英語教學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語法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注重對語言形式的學習,忽視了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在學習外語已不再是停留在通過考試的層面上,而是為了能夠面對面地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功能交際法的理論要點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從語言實踐出發(fā)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把學生引入到語言實際情景交流的活動中,讓學生從大量的語言交流實踐過程中獲取知識以此提高交際能力。
功能交際教學法產生于 20世紀 70年代,受到 Halliday的功能語言學和 D.H.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的影響,以 D.W ilkins和 J.A.Van提出的意念——功能教學大綱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學習者既要掌握語言結構的知識又要擁有在不同的場景中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功能交際法的優(yōu)勢是可以把語言的形式和交際的真實場景聯(lián)系起來,能高度地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在教學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
D.H.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由四部分組成。可能性——產生合乎語法的句子能力;可行性——產生能被人腦解碼的句子的能力;得體性——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應用正確語言形式的能力;語言應用——話語被完成的事實。Hymes認為,學習者不僅要知道句子在語法上是合格的,而且還要知道句子是得體的。語言學習的目標是:實施一系列語言行為從而參與到交際活動中去的能力。
功能交際法更多地著眼語言的社會功能,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所謂綜合能力,是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內在的語言知識,并具有在現(xiàn)實中得體運用英語的本領,它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以及二者有機地結合。功能交際教學法是一種動態(tài)性的教學。這反映出它與眾多語言教學法的不同之處,是一種英語教學上的革新,也是一種富于挑戰(zhàn)而又有生命力的教學理論。
我校的交際英語課程是在學生完成兩年大學英語基礎課程之后,在大三時開設的一門能力拓展課程,教授兩個學期。由于學生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為基礎,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但不排斥語言形式的教學并加入跨文化交際內容。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和得體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使學生更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交際英語課程要求:
(1)在處理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關系方面,以培養(yǎng)語言能力為主,語言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語言能力服務。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要兼顧語言的形式、內容和功能,使學生進行正確得體的交際。
(2)加強教學中的實踐性練習。練習既要連貫又要有情景,主要是以日常交際中有意義的場景進行交際性練習,輔以機械性訓練,加強對跨文化知識的輸入。
(3)注意發(fā)揮語言知識和學生能動性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4)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如多媒體、網絡;并加強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動。
(5)教學中使用英語進行師生交流,適當利用母語。
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出版的《英語視聽說教程》,其特點是從文化差別的獨特視角進行設計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文化信息。交際的場景包括機場、家庭、校園、課堂、圖書館、商店、餐廳等等,提供了全方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20世紀是外語教學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代,各種理論和流派不斷涌現(xiàn),各有特色。功能交際教學法是眾多教學法的一種,它注重語言的社會功能應用。功能交際學派認為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法能滿足所有對外語學習的要求。功能交際法在交際英語教學中同樣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因此在運用功能交際法進行交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的角色決定了教師組織課堂的原則和采用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在這種狀況下教和學處在一種分離的狀態(tài),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功能交際法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已經發(fā)生了轉變。角色的轉變一方面說明教師要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另一方面說明教師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被弱化,教師轉為多元角色,成為教學中的組織者、參與者、設計者。
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學習者能否敢于開口說以及其所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大部分中國學生害怕開口說英語,尤其是在眾多人面前不敢用英語表達思想。原因可能是由于學生受到應試教育只注重對語言的形式學習的影響而忽視口語練習,害怕在同學和老師面前犯錯誤。并且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參與不積極,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時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和保持學習的積極狀態(tài)。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并對學生取得的每一個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犯的錯誤不必及時糾正,更不能指責,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反而不敢用英語表達。
功能交際教學法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學模式由教師為中心轉變成學生為中心。那么教師就應設計多種多樣切實可行的課堂活動,根據所涉及的內容適當地安排學生做角色扮演、復述、跟讀、編對話、詩歌朗誦等等活動,并把學生引入其中,幫助學生訓練其語言交際能力。
同時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網絡技術應用到課堂中來以豐富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制作課件或電子雜志 (將文字、視頻、動畫、音頻等集于一體),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題材,課堂上以講座的形式把內容介紹給全體的學生。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循序漸進地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是需要學生的實踐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的,學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習慣了教師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人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對考試,往往是在被動地學習,缺少主動性。然而,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很難學好英語。
在交際英語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課上的教學內容。如情景對話、角色扮演、講座等等。同時對課堂考核形式進行了改革。其中一項是考核學生的團隊能力,得分是依據每個學生的努力情況而定。每個單元的內容都有一個主題,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材料準備以便在教學中進行話題討論;課上協(xié)作學習師生互動教學;課后小組共同完成課件制作、自我測試、背誦經典文章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和網絡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加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自己取得的成功而不斷強化。學生總能意識到所做的事情和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使他向自己的學習目標前進。
功能交際法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取得了傳統(tǒng)教學法達不到的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改進。
第一,功能交際法強調了語言的社會功能和實際應用,但是在我國這樣一個缺少英語交流環(huán)境的條件下能真正實現(xiàn)無障礙交流是較難的。在我國,我們一直是把英語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在教育中并不用作教授的媒介,也不是一種用作交際的語言。在這種缺乏真實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下,學習者很難使所學的英語達到以英語為母語國家人的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入跨文化知識內容,講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等方面的知識,克服交流中的文化障礙,防止“中式思想 +英語形式”情況的出現(xiàn),避免出現(xiàn)語用交際失誤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第二,交際的場景無法列出一個窮盡式的清單。在教學中我們無法把所有的情景都帶入到課堂中。古語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授知識更重要。因此要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和規(guī)律,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教學的目的之一。
功能交際法在教學中將語言的形式和功能集于一體。它涵蓋了語言學、語用學和社會學方面的知識,用這種教學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綜合性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適應角色的轉變,改變教學形式,因材施教,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使用得體英語的能力。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2 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張正東,黃泰銓.英語教學法雙語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孫鳴.英語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G642.0
A
1674-6341(2010)01-0125-02
2009-11-06
2009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級課題 (課題編號:NDJY09236)
吳艷 (1980-),女,吉林松原人,講師,從事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研究。
責任編輯:富春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