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凡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 陜西西安 710062)
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與實踐
孫凡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 陜西西安 710062)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互聯(lián)網開始構筑起一種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對于信息時代高校德育來說,網絡的出現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積極研究網絡對高校德育的影響,研究如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開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如何切實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防止網絡道德失范,已成為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急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網絡環(huán)境;道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同學們從學習、通信、娛樂、辦事到交友、購物,時時處處依靠網絡。伴隨著網絡對于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滲透,網絡已經成青年大學生的生存方式。網絡的大眾化使得面向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一)網絡極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很大,學生必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同一主題的教育。而網絡沒有時間空間主題的限制,學生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人進行交流。在傳統(tǒng)思想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直沿用“教師-學生”的雙向反饋機制,教師可以通過授課、談心等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而在網絡時代這種傳統(tǒng)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新的形勢,從而形成了新的交流機制,“教師-網絡-學生”,這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種補充。
(二)網絡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在信息時代,信息量之大,速度之快,影響力之大遠遠大于過去任何一種傳播手段。人們在家里通過電視機、收音機、網絡,什么都可以聽到、什么都可以看到。只要一上網就可以方便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可以和外界任何地點任何人進行思想交流,足不出戶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入侵,我們的老方法都已經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網絡給人們帶來社會便利的同時,同時也給人們社會帶來消極和負面的沖擊。西方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潮正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國傳統(tǒng)文化已經受到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沖擊。
(三)高校網絡道德建設的必要性。道德從來就是人們安邦治國的重要手段,也是個人立身處世的行文規(guī)范。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是我國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社會主義道德必須貫穿于我們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之中。網絡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網絡的到來必然對我們的道德文化建設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網絡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網絡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他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導致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高校網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
隨著網絡的普遍使用,大學生上網人數的增多,大學生們充分享受著互聯(lián)網上豐富信息帶來的各種思想沖擊。他們在網上沖浪,發(fā)Email,與親朋好友聊QQ;在網絡世界中暢游,了解國內外的最新新聞動態(tài)?;ヂ?lián)網對大學生的行為模式、道德取向、價值觀念等方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道德教育無疑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也隨之產生。
(一)網絡沖擊了大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重要階段。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逐步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接受新事物快,而網絡作為一種無國界、開放性的媒體工具,各種非主流的政治制度、價值觀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間,西方消極文化披著民主、自由、平等等虛假的外衣,在網絡的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的條件下,迅速迎合了大學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滿足了他們反抗權威的叛逆性和擺脫束縛、發(fā)展個性的心理需求,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大學生對網絡中的非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缺乏有效的判斷和正確的認識,從而使自身經常性地處于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道德選擇中,道德觀念容易被弱化。
(二)網絡弄虛作假現象嚴重。網絡給大學生帶來信息獲取方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股浮躁的學習風氣。大學生在校學習越來越具有功利化的色彩,不愿意踏踏實實的學習基礎知識,甚至難以靜下心來讀書。近年來,大學生本科生論文的重要性漸漸被淡化,不少大學生把網絡上的文章直接下載下來東拼西湊當做作業(yè)交給老師,甚至有人在網絡上購買論文。許多同學在寫畢業(yè)論文時,“找工作”與“寫論文”在時間上發(fā)生沖突,再沒有進行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在網上和圖書館里隨便找?guī)灼约簩I(yè)的相關論文,然后“復制”“粘貼”拼湊一番,就變?yōu)樽约旱恼撐拇笞?。這種現象不僅不利于大學生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還助長了高校的不良學習風氣。
(三)網上不文明行為在大學生網迷中大量存在。在“網絡社會”中,每個人均以二進制符號存在,主體行為往往在“虛擬實在”的情形下進行。大學生大量網上行為處于不受現有道德規(guī)范制約,又無規(guī)范可依的狀態(tài)。因此,一個人在網上往往不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可以無限制濫用自己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大學生由于缺乏道德自律引發(fā)的道德失范問題也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大學生將違反道德規(guī)范的網上活動視為自己網絡技術高超的表現。如黃色網站的隨意瀏覽,他人隱私和知識產權的隨意侵犯,網上黑客到處亂闖,電腦病毒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利用網絡嚴重犯罪、對別人進行過惡意攻擊和散發(fā)虛假消息等等。
(四)沉溺網絡以致學業(yè)荒廢。網絡文化的多姿多彩會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甚至于沉溺網絡。網絡生活不受傳統(tǒng)社會的管理和控制,在網上能“為所欲為”。同時,大學生正處于情感豐富的階段,網絡的網上聊天、網上戀愛有時就演變成了學生發(fā)泄、尋求刺激的手段。有時甚至一旦進入這個虛擬的世界便不能自拔,“網戀”的流行,影響了大學生的現實人際情感交流。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偽性,在網上,因為不知道彼此是誰,因此往往更愿意向對方傾訴心事。因此引發(fā)出很多問題,如上網成癮,成績下降、逃避現實、人際關系緊張、進而出現心理困擾導致耽誤學業(yè)甚至于放棄學業(yè)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置于市場經濟的今天,道德教育無疑也受到了極其嚴峻的挑戰(zhàn),信仰道德虛無主義也大有人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不好的苗頭,道德失范不再遭到譴責,而一些正當的道德模范卻被說成是教條說教。大學生正是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型的關鍵時期,美德教育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項艱巨的任務。
《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指出:“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的空間?!备咝K枷胝喂ぷ髡咴谄綍r的工作中要利用好網絡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加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治能力。學生在校以學業(yè)為重,應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學習上,業(yè)余的娛樂應適度。首先應讓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勞逸結合、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加強網絡知識教育,讓學生明白網絡只是一個信息橋梁,一個可以獲取知識的工具。
(二)走進網絡、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高校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因此,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拓展網絡德育陣地,是規(guī)范和調適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一條重要途徑。改變簡單的教育方式,召開報告、主題班會、討論、辯論的形式給予學生有效地引導,讓同學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教育引導。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信息多元化,尤其是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理解接受上,更加趨向于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應該放在教育引導上,仍然停留在告訴大學生對錯、是非、讓他們簡單服從就沒有什么生命力,要正面引導各種思潮,要用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確認識網絡的本質,提高大學生單辨別事物是非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主動正面出擊,倡導積極的網絡行為。網絡流行文化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思潮,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輔導員一味地說教未必會是最好的選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輔導員可以抓住契機,把學生工作方面的獎勵、處罰的政策規(guī)定,校內重大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日程安排,校園內的熱門話題等放在博客上。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現實活動,使學生能及時了解政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及時針對大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發(fā)布見解,對大學生看待分析問題進行引導,開創(chuàng)學生工作的新天地。
(四)通過網絡加強同大學生的思想溝通的交流。高校輔導員的網絡輔導,應該建立在對網絡的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各類網絡行為,及時了解學生們在網絡中的動向??偟膩碚f,網絡對于高校學生工作隊伍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有些學生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即使心理有一些困惑也不愿意對別人講,不愿意打開心扉,問題時有發(fā)生。網絡也成為溝通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切實了解自己所負責的學生究竟有哪些網絡行為,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又存在哪些問題.努力了解各種網絡行為的特性和優(yōu)缺點,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要根據其特點來進行網絡行為輔導。作為在一線工作的輔導員來說,不能僅僅被動地應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各類問題。要抓住契機適時宣揚正確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我們要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有效學習結合起來,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輔導員應該正面出擊,善于使用各種網絡工具和技術,例如利用qq群、飛信、校內網、BBS、論壇、博客主頁等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的普及,使資源和人際交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擴展,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特殊群體,無疑是受到網絡影響最深最廣的一個群體,在網絡社會中,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思想,道德觀念通過網絡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價值取向。所以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網絡文化必然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注意到網絡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道德問題,指導學生合理有效的利用網絡,并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盡量減小社會不良思潮和觀念對青年學生的侵蝕。
[1]宋元林.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2]黃鑫.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中的作用[J].現代物業(yè),2007(10).
孫凡(1980-),女,回族,陜西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專職輔導員,研究實習員。
20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