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琳
(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1)
法國浪漫主義繪畫與楚漢浪漫主義繪畫之比較
曾紅琳
(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1)
法國浪漫主義繪畫是19世紀歐美浪漫主義繪畫的典型代表,在 19世紀西方畫壇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受浪漫主義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其文藝思想、創(chuàng)作題材、美學形態(tài)和表現(xiàn)形式在美術史上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楚漢浪漫主義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與他相輔相成的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tǒng)。他主宰著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本文旨在通過兩國浪漫主義繪畫的不同特征和表現(xiàn)來認識東西方兩種浪漫主義繪畫的不同內涵。
浪漫主義;楚漢文化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運動是對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的反駁.浪漫主義強調人的感官和情感的價值,宣揚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其文藝創(chuàng)作力主張揚個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層精神世界,藝術表現(xiàn)手法多采用對比強烈的、充滿感染情緒的戲劇性效果來表現(xiàn)人性的沖突和社會的矛盾。19世紀上半期的法國繪畫受浪漫主義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其創(chuàng)作題材、美學形態(tài)和表現(xiàn)形式較之傳統(tǒng)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浪漫主義繪畫擺脫了庸俗審美觀和陳腐的學院派體制的束縛,滿足了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和平民階層對自由、民主思想的文化需求,其文藝思想和美學形態(tài)在美術史上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
1.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題材。(1)動物主義:德國的浪漫主義也稱動物主義,因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德拉克羅瓦和席里柯都熱衷于動物題材特別是馬的描繪,他們描繪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浪漫主義者,往往對充滿動態(tài)活力的情景和異常的事物感興趣,浪漫主義的先驅席里柯自幼愛馬,爾后又愛騎馬、畫馬,直到騎馬摔死,一生都與馬相伴,馬是他藝術中的主要形象,他也創(chuàng)作出許多跟馬相關的作品,如《輕騎兵軍官的沖鋒》、《埃普森市的賽馬》、《牛市》等。德拉克羅瓦則跟席里柯有著相似的興趣和熱情,也熱情洋溢地描繪許多動物生活的作品如《暴風雨中的驚馬》。(2)歷史文學題材:在法國,采用歷史和文學題材的主要浪漫主義畫家是被稱為浪漫主義雄獅的德拉克洛瓦。如取材于拜侖的長詩的《沙爾丹納帕勒之死》、歷史事件《希奧島的屠殺》、歷史人物《但丁和維吉爾》和反應大革命精神和場景的《自由引導人們》等,而席里柯選擇當代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方面很有革命性,使其成為了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其代表作如《美杜莎之筏》便是這一題材。(3)異域風情:19世紀30年代,北非之行開拓了德拉克羅瓦的眼界,異國的主題,特別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著迷,從此他繪制出一系列表現(xiàn)異域風情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不同于希臘、羅馬的世界。那幅洋溢著寧靜和神奇氣息的《阿爾及爾的婦人》(1834),呈現(xiàn)了遠比安格爾《大宮女》真實的東方生活圖景,其美妙的色彩處理令印象主義者嘆服不已。
2.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特點。(1)強調主觀:重視個人感受,促進了從模仿到客觀世界到表現(xiàn)主觀世界的轉變,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的不同處是,浪漫主義首要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追求新的、美的世界,主張藝術即使面對相同對象,也因人而有千差萬別,所以浪漫主義與其說是重視理性的普遍性,毋寧說是重視感受的特殊性。他們認為一般人所謂的丑、恐怖,如果能夠訴諸自己的感受性,這種藝術就是美,因此理想美所不被允許的怪異性、奇怪幻想、死亡現(xiàn)象等在浪漫派世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張揚個性:浪漫主義畫派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以“個性美”代替“理想美”提倡創(chuàng)作自由和想象力的發(fā)揮,反對以外部自然為原型的被動模仿。(3)緬懷古代,向往異國情調,隨著浪漫主義的登場,各式各樣的個性美代替惟一絕對的理想美,于是藝術家的題材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最受重視,但強調自己的個性,使藝術家常常傾向于反抗一般社會,這種反社會態(tài)度在某一方面便形成了逃避現(xiàn)實的歷史品味及異國品味。這種品味引導了對中世紀的重新評價,發(fā)現(xiàn)了東方藝術和原始藝術的價值。(4)熱情奔放:熱情,是法國浪漫主義藝術的要素,首先是繪畫中洋溢著的激情,這是遵循舊法,由“理智”導致冷漠的古典主義藝術最缺乏的品格。構圖、光線、色彩、人的動態(tài)表情,都表現(xiàn)了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但可貴的是,它的浪漫的想象,是建立在現(xiàn)實深入認識的基礎上的,它所顯示的奔放的激情,是與積極的人生理想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夠深入人心而具有強大藝術力量。(5)重視色彩、為確立色彩中心主義的繪畫觀念提供了基礎。自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主義畫家們,認為在繪畫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明暗,結構和體積,色彩是依賴于素描關系的,安格爾更是仍未素描才是正在的藝術,色彩只是為了表現(xiàn)素描關系而更多的表現(xiàn)為明度的變化。其中也有一些畫家如提香、魯本斯等做過一些光線和色彩的畫的嘗試,但都是小心翼翼的。德拉克羅瓦是一位色彩的革新者,他想用色彩來補充素描的不足,于是一改傳統(tǒng)先畫素描,再層層上色的畫法,直接用色彩塑造形象,使色彩不再是依附于素描關系,具有了獨立意義。在德拉克羅瓦的基礎之上,印象派補充進環(huán)境色和光源色的新觀念,走出了繪畫史的一大步,到了后印象派,畫家摒棄了傳統(tǒng)的光影和明暗,色彩服務于表現(xiàn),徹底解放了色彩。
楚漢文化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與之相輔相成的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tǒng),當先秦理性精神在北中國逐漸擺脫巫術宗教的束縛,突破禮儀舊制的時候,南中國由于原始氏族結構有更多的保留和殘存,便依舊強有力保持和發(fā)展著絢爛鮮麗的遠古傳統(tǒng)。在意識形態(tài)各領域,仍然彌漫在一片奇異想象和熾烈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之中。表現(xiàn)在文藝審美領域,這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
充滿著幻想的楚國人的心理結構孕育了我國藝術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構造了中國文化史上楚漢浪漫主義的審美特征和美學思想和一個包羅萬象的琳瑯滿目的世界。它是主宰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也是現(xiàn)代中國文化藝術蓬勃生機的血緣。
雖說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漢承秦制”,但在文學藝術領域,漢代則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鄉(xiāng)土本色。在漢代藝術和人們觀念中彌漫的仍然是從遠古傳留下來的種種神話和故事,他們幾乎成了當時不可缺少的主題或題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1.楚漢繪畫藝術的內容與主題:楚漢繪畫的種類繁多,有帛畫、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器物裝飾繪畫,等另外據(jù)史書記載還有壁畫、人物肖像等,可惜沒有保存下來。其內容也相當豐富,——上層的求仙、祭祀、宴樂、起居、出行、狩獵、儀仗、車馬、建筑以及劈鬼、禳災、庖廚等等,都是漢代藝術關注的對象。其主要的繪畫題材,歸納起來大概以下幾方面:(1)原始神話、神仙世界的暢想:如《人物御龍帛畫》、《人物龍鳳帛畫》、《軒侯妻墓帛畫(T型帛畫)》、卜千秋墓壁畫——《青龍和白虎》、《月宮》,卜千秋墓室主室脊頂壁畫(卜千秋、其妻、羲、陽、黃蛇)等。(2)羽化神仙、驅疫逐邪的渲染:如畫像石:梁武祠西王母、墓室壁畫——驅鬼圖等。(3)歷史故事、古圣先賢的頌揚:如畫像磚——荊軻刺秦王、周公輔成王、二桃殺三士等。(4)世俗生活、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如墓壁石刻——庖廚圖、磚刻——犁田圖、弋鵝收獲畫像等,漢代藝術豐富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了對自己征服世界而生存的歌頌。
2.楚漢繪畫的特點:漢代藝術沒有受儒家功利信條的束縛,與此相反,它通過神話跟歷史、現(xiàn)實和神、人與獸同臺演出的豐滿的形象畫面,極有氣魄地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有意或無意地作為人的本質的對象化,作為人的有機或非有機的軀體而表現(xiàn)著的,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征服。漢代藝術題材、圖景盡管有些是如此荒誕不經,迷信至極,但其藝術風格和美學基調既不恐怖威嚇,也不消沉頹廢,毋寧是愉快、樂觀、積極和開朗的。人間生活的興趣不但沒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謝,相反,是更為生機盎然,生機蓬勃,使天上也充滿人間的樂趣,這是一種人對神的征服。人對世界的征服表現(xiàn)在藝術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一往無前不可阻擋的氣勢、運動和力量,構成了漢代藝術的美學風格——氣勢。而依靠行動、動作、情節(jié)而不是靠細微的精神面容來表現(xiàn)、粗輪廓的寫實造就了漢代繪畫的又一特點——古拙。構圖豐滿樸實但造型往往卻以簡化的輪廓為形象,這使得粗礦的氣勢不受任何束縛而更帶有非寫實的浪漫風味。遼闊的現(xiàn)實圖景、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渺遠的神話幻想的結合,在一個琳瑯滿目,五色斑斕的形象系列中,強有力的表現(xiàn)了人對物質世界和自然對象的征服主題,這便是漢代藝術的特征本色。
法國浪漫主義繪畫同楚漢浪漫主義繪畫同屬于浪漫主義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注重發(fā)揮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感性表達和自由的創(chuàng)作形式方面具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區(qū)別。
1.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以人為中心,而中國楚漢浪漫主義繪畫的精神更多的卻是人神合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目的不同。
2.如果說法國浪漫主義繪畫更多的是表現(xiàn)對大革命的熱情、對現(xiàn)實的展示和披露和對異國生活的向往的話,中國浪漫主義則表現(xiàn)的是對天上人間的祈愿與癡迷,雖然是說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相對于德國兩面派,更動蕩,熱情、豪放,感性成分多一點,但相對于中國更加夸張,富于幻想的表達,可能楚漢浪漫主義繪畫的感性成分更多,因為法國的浪漫主義更多的是建立在現(xiàn)實和歷史基礎之上的,二楚漢浪漫繪畫則更多是天馬行空的臆想,更加浪漫夸張。
3.盡管法國浪漫主義繪畫在內容和題材上比前人走得更遠,但是在表現(xiàn)手法依然遵循的是具象寫實的傳統(tǒng),依賴于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解剖、透視等法則,在形式語言上沒有更新的探索。更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一脈相承的,他是西方傳統(tǒng)藝術脈絡中注入的新的血液。但楚漢浪漫主義卻是和北方重理性重實際的藝術形式完全不同的思想觀念和風格,儒家與道教并行不悖,楚漢浪漫主義藝術史中國文化藝術的又一血脈。
[1]利里安·弗斯特著,李今譯.浪漫主義[M].昆侖出版社.
[2]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3]李慧.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藝術特征新探[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1).
[4]彭虤虤王楊.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特征及其影響[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哲學科學版),2003(1).
曾紅琳(1982-),女,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yè)設計教研室教師。
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