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蓀古麗·麥合蘇提
(和田地區(qū)教育學院語言部 新疆和田 848000)
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漢語教學中運用及作用
圖爾蓀古麗·麥合蘇提
(和田地區(qū)教育學院語言部 新疆和田 848000)
二十一世紀對現(xiàn)代社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高素質的人才需接受多層次的教育,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特別是學習漢語方面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漢語教學
現(xiàn)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十一世紀是開放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廣泛的社會交往的能力;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競爭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二十一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獲取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社會,要求人們具備高度的文化科學素養(yǎng);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生機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發(fā)展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具備較強的語言交流能力。而對于少數(shù)民族人才而言,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所必需的素質。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必須圍繞社會發(fā)展要求進行教學,也就是除教材、教師、學生外,還應當以學生個體與生活經(jīng)驗教師、環(huán)境、社會生活為內容,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發(fā)展和培養(yǎng)。
漢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說幾句漢語,應付工作、學習,而是為了今后人能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做準備,能更好地利用漢語來發(fā)展自己,學習漢語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在多元化社會中的發(fā)展,有利于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符合信息時代和需要,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品格、意志和交往合作精神的發(fā)展。
漢語新課程的教學觀念,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教學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的變革。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的新理念來實施漢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取代了傳統(tǒng)的灌注式教學,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等相結合的原則來培養(yǎng)學生,逐步擴展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和提高對漢文化的鑒別能力。漢語教學歸根結底就是漢文化教學,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向學生講解,還應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文化環(huán)境,多媒體語言教學就為漢語教學提供了便利,在漢語教學中起到了促進和推動漢語的作用。
為了便于學生觀察,幫助教師講解和演示,可以運用幻燈和投影來放映字詞,幫助學生正音正字,辨析詞義;放映繪畫照片,讓學生形象生動地感知教材理解課文和詞語;放映畫面,提供學習的背景材料。運用影視或錄像來進行語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語言,特別是語言和課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再現(xiàn)課文的場景和意境。
如:在學習《大瀑布的葬禮》這一課時,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大瀑布昔日的風采和現(xiàn)在將要消失的畫面,使學生對大瀑布昔日的景色流連忘返,贊嘆不絕,并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較為抽象詞語加深理解,運用到家。而對現(xiàn)在的大瀑布則抱以悲痛欲絕的態(tài)度,深深地為大瀑布感到惋惜,從內心喚起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要我們每個人去保護的意識得到升華。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獲得一種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了學生了解與感受語言反映的社會與文化。
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學習漢語,引導學生接觸漢民族,包括其他民族的行為規(guī)范、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文體活動、飲食服飾、言語幽默等多類素材,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深刻了解漢文化及其民族文化,從而認識到通過漢語學習可以自強,可以自我發(fā)展。
再如:通過畫面展示《老人與狗》,這一課揭示了美國社會人際關系的淡漠,寧肯收留一只狗或一只鳥,也絕不會收留一個人,體現(xiàn)了社會對人的冷漠,同情像老人這樣的弱者。但在中國社會人際關系不太淡漠。寧肯收留老人也不會收留動物。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國家的行為規(guī)范和風土人情的截然不同處。
多媒體具有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的綜合能力,集中了幻燈電視、錄像等媒體的特點,而且具有接受反饋的特性,因此,給大腦留下長期記憶,增強課堂教學容量,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有效改變長期以來漢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狀況。它可以把“活生生”的漢語帶入課堂,其豐富地道的語言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一人一書一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學習漢語的樂趣。
1.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利于學生提供大量運用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來學習的機會,把語言和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教材的感知能力。這種學習形式,十分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
2.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漢語教學創(chuàng)造了很多練習和活動的機會,便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軟件和語言實驗室,不僅能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學習,直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語言上的問題和疑難,同時也能提供條件有系統(tǒng)地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自學。
3.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語言教學手段使形、聲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視聽作用,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加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把學習內容從大到小,從動到靜,從虛到實,從運到近,從快到慢,從局部到整體,從外表到內里之間相互轉化,這就加大了教學密度,極大地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4.加強了資料的積累系統(tǒng)。漢語知識散見于漢語教材里,教師遇到一點知識就給學生講一點知識,這樣漢語教學的效果不一定太好。只有使知識前后聯(lián)系,上下相通,加強系統(tǒng)性,學生才會融會貫通地學好語言。如果把一些相關、相似的知識集中起來,諸如詞語、句型加以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就易記易學,如果把同類操練項目相對集中地訓練,就容易找出共性,摸出規(guī)律,有利于提高能力,因而,我們要教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學會前后比較。如,平時教師可以把散見于課文之中的同義詞、反義詞、近義詞、句型、容易讀錯寫錯的字等知識,通過電腦軟件積累起來。當教學到某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電腦把與這一知識有關的知識篩選出來,通過熒屏電視放出來,讓學生通過比較學習,進一步了解知識間的聯(lián)系,增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積累資料,加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記憶,指導學法,又節(jié)省學生的時間,加大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5.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語言教學手段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多次反復地重復需要仔細觀察和聆聽的內容,特別是它能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內容鮮明生動,富于感染力,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獲得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6.擴大教學規(guī)模。多媒體語言教學手段利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wǎng)絡等,超越時間距離,使教學信息傳遞的增值擴大,可以向學校、社會、家庭傳輸教學課程,這就無形中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
7.促進教學改革。長期以來,漢語教學就是全憑教師一張嘴,靠教師單向傳遞教學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運用多媒體語言教學手段既可以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改變了過去單純重教,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而代之以學為主,既重視知識接受又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使?jié)h語教學更加科學化。
從綜合教學理論、課堂教學實踐、教師的親身體驗、學生的反饋信息和學業(yè)成績來看,多媒體語言教學手段能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角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信息量,較好地提高聽說水平,同時,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鍛煉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漢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獲得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富有責任心的情感。
開展對外交流是21世紀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國家的未來靠教育,教育的質量靠教師。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理論知識、業(yè)務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還需具備較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豐富和充實課堂漢語教學。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教學時還應注意:
1.要因地制宜。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必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相應的機器設備,如幻燈機、投影機、電視機、錄音機、電腦等。二是要有儲存和傳輸教學信息的教學媒體。
2.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仍然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從具體的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合理組織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信息量適度的原則,如教師展示的內容過多過快,超出學生理解接受的限度,反而會影響學生的興趣。
3.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環(huán)境下,教師在問學生輸入信息的同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教材間的互動,反之,教學容易變成教師為中心,造成現(xiàn)代技術的灌輸,違背現(xiàn)代教學的宗旨。
4.教師應加強對那些學習自主性差、依賴性強的學生的關注,使他們懂得多媒體教學技術是手段,是學習工具,注意課堂后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影響。
5.教師應考慮如何打破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體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6.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chuàng)造真實情境,使學生學會用漢語思考,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避免為了使用它而使教學片面化的看法,教師更多尋找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漢語教學的最佳結合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教育發(fā)展水平,發(fā)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語言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學科教學理論、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還應具備較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豐富和充實課堂漢語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漢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1]方曉華.漢語教學法[M].新疆科技出版社,2006.
[2]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2004.
圖爾蓀古麗·麥合蘇提(1980-),女,維吾爾族,新疆和田市人,和田地區(qū)教育學院語言部助教,主要從事雙語教學與研究。
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