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俊華
(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河南 鄭州 450053)
危害鐵路運輸高危人群概念、構成要素及特征之研究
傅俊華
(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河南 鄭州 450053)
對危害鐵路運輸高危人群的研究必須植根于對高危人群這一概念內涵及外延的準確把握,因此,研究現(xiàn)有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的組成結構,對高危人群做一個明確的界定,是“高危人群的識別和控管”這一論題的重要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研究其構成要件、特點,為鐵路公安機關實踐工作提供客觀統(tǒng)一的認定判斷標準。這個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鐵路公安機關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的對策。
高危人群;構成要素;特征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鐵路建設正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發(fā)展,如今鐵路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已經成為承載著我國經濟和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命脈,對國家經濟建設和城市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鐵路作為我國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貫穿全國、連接城鄉(xiāng),客貨運輸量大、流動性強的特點,使它在運輸生產過程中對其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由于鐵路運輸生產環(huán)境呈半開放式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致使鐵路運輸的安全容易受到多種危險因素的威脅,任何破壞和干擾鐵路運輸安全情況的發(fā)生都會引起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隨著我國鐵路網絡不斷發(fā)展和鐵路運輸的全線提速,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加強對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防范研究,已成為鐵路技術部門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作為為鐵路運輸保駕護航的鐵路公安機關,為保障鐵路運輸的安全暢通,對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治安風險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探討和研究,采取了多項措施,為鐵路運輸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治安環(huán)境。
預防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管理方法雖然很多,如危險品檢查,線路巡查等,但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仍然頻繁發(fā)生。因此,對可能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各類人員進行發(fā)現(xiàn)和控制,降低對鐵路運輸安全的危害是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旨在通過對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概念的界定,分析出危害鐵路運輸安全危險行為人群的構成要件及共性特征,并制定一套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規(guī)范和約束。
“高危人群”作為流行病學的術語,是指社會上的一些具有某種危險性高的特征(多指疾?。┑娜巳航M合。[1]從醫(yī)學角度理解,高危人群有兩層含義:其一,高危人群指具有患某種流行疾病危險性較高的人群;其二,高危人群因自身免疫力差而成為危險群體。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社會行為與許多疾病流行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一些高危行為是流行疾病的發(fā)病源和傳染源。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流動性人口的逐漸增多,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治安狀況惡化、人居生活環(huán)境惡劣、流行病盛行等。于是,社會科學家開始對流動人口進行研究,他們不僅借用醫(yī)學界高危人群概念,還擴展了預防醫(yī)學家研究范圍。他們認為社會結構變遷過程中,出現(xiàn)的流動人口是一個獨具特點的群體,由于本身具有經濟邊緣化、文化素質偏低的特征,客觀上缺乏有效的社會監(jiān)督管理機制,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流動人口比常住人口更容易違背社會道德、法規(guī),鋌而走險,以偷竊、搶劫、販毒、賣淫等高危行為獲取經濟利益。同時,流動人口的生活、交往主要以同鄉(xiāng)為主,這極易促使一些高危行為在這一群體中傳播、擴散。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高危人群指違背社會法規(guī)并對社會和他人產生不良作用或負效應的危險性行為的人群。包括流行病學意義上的高危人群和社會學意義上的犯罪行為。[4]
這一概念的表述后來被引用到社會學領域,“高危人群”不再是傳染病學的專有術語,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流行語,并出現(xiàn)了很多相似的概念,如:腐敗高危人群[5]、青少年犯罪高危人群等,用以表述該領域內具有危害性的人員群體。
社會不斷的發(fā)展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如社會就業(yè)率工作勞動報酬相對低,工作穩(wěn)定性差,社會控制力削弱等問題,客觀上助長了某些社會成員的失范行為,致使對社會采取多種極端危害性行為的人群不斷增多。這些個體對社會實施的危險性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構成了危害,同時也為社會亞文化群體提供了精神支柱和示范作用。鑒于這些危險性行為個體給社會穩(wěn)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性,對社會穩(wěn)定和公共安全具有潛在和實施現(xiàn)實危害性行為人群進行專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研究這部分群體之前,必須明確概念定義。高危人群概念界定不清,在實踐中容易引起兩種不利后果,一是它向民眾傳達錯誤信息,使普通民眾誤認為凡是被確定為高危人群的人,無論什么原因都是對社會制造危險的人;二是容易造成一些部門不自覺地歧視自己的工作對象,把那些具有某種行為特征的人一概看作是“危險分子”,眉毛胡子一把抓。
目前,從警察學術界和公安實踐工作者對危害公共安全高危人群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看,對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
1.認為高危人群是指吸毒人員、賣淫嫖娼人員和流動人口中帶有艾滋病毒的人群。
2.認為高危人群是指有犯罪傾向的青少年、外來人口中的“三無人員”、具有再犯風險的歸正人員、涉黃涉毒涉賭人員、具有不良傾向的無業(yè)人員和失地農民。
3.認為下崗失業(yè)人群、外來流動人群是危害社會穩(wěn)定的兩類高危人群。
4.認為流動人口是危害社會穩(wěn)定的高危人群。
5.認為失業(yè)人口是影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高危人群。
上述高危人群的共同特征,即經常性的實施違反社會治安法規(guī),并對社會和個人產生不良作用或現(xiàn)實的危害性行為。運用概念歸納方法,這一人群應該屬于危害社會治安高危人群。由于社會治安范疇非常寬泛,大到整個社會治安,小至社會某一方面的治安,所以,我們認為有關危害社會治安高危人群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危害社會治安高危人群,指違背社會治安法規(guī),對社會和個人產生不良作用或實施現(xiàn)實危害行為的人群。狹義的危害社會治安的高危人群,指違背社會治安法規(guī),對社會某一部分治安秩序和個人產生不良作用或實施現(xiàn)實危害行為的人群。這兩個概念之間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鐵路是社會治安的組成部分,滋生和誘發(fā)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因素比較多,因此,也存在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
本文中,我們研究的高危人群指違反我國鐵路法律法規(guī),對鐵路運輸安全產生不良作用或實施現(xiàn)實危害性行為的人群,屬于狹義危害社會治安的高危人群。該類高危人群本身存在的隱形危險性行為和實施的危害行為與鐵路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所指鐵路運輸安全包括鐵路運輸中的人、物、鐵路運輸線路以及鐵路站、場的安全。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構成是界定鐵路高危人群范圍的重要理論。正確闡述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的構成,旨在為鐵路公安機關研究和防控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提供理論依據。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的構成要件主要有:
筆者認為,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具有的潛在危險性或實施現(xiàn)實危害性行為侵害的主要客體是鐵路運輸安全,侵害的次要客體是公私財產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即他們以侵害鐵路運輸安全和與鐵路運輸有關的公私財產、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為主要對象,破壞鐵路運輸生產。1991年5月1日施行《中國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60條、61、62、71條規(guī)定,對違反本法規(guī)定,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秩序,或者破壞鐵路運輸設施引起鐵路運輸安全事故,或者盜竊鐵路運輸物資、公民財物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處罰??梢姡:﹁F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的危害行為是對我國鐵路法的直接違背。眾所周知,鐵路運輸已經成為我國公民出行,物流運輸的重要交通工具,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無疑構成了危害公私財產和他人生命健康的直接危害。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實施了具有潛在威脅或危害鐵路運輸安全行為。危害行為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第一,實施損毀、移動鐵路行車信號裝置、故意設置路障行為;第二,實施盜割通信導線、器材路料、行為;第三,實施哄搶鐵路運輸物資、搶劫旅客財產行為;第四,實施違反鐵路運輸管理規(guī)章制度行為等。第五,編造謠言制造恐怖氣氛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行為等。
即違反我國鐵路法律法規(guī)并對鐵路運輸安全產生不良作用或實施現(xiàn)實危害性行為的自然人。這部分高危人群與廣義的危害社會治安高危人群的區(qū)別在于,他們侵害的客體是鐵路運輸安全,其人員成分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正常人和非正常人員;流動人員和城市無業(yè)人員等。
這類高危人群對鐵路運輸做出危害行為的時候,在主觀方面不完全是有明確的故意。既存在有明確目的,也存在非明確目的。明確目的故意,即明知自己行為會造成危害鐵路運輸安全而出于特定動機實施危害行為的,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非明確故意,即行為人因自身能力不辨認其行為對鐵路運輸安全是否造成危害而在無知或不能辨別情況下實施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行為。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和廣義的危害社會治安的高危人群共性在于,他們與社會主流文化價值體系不同,在一定意義上表現(xiàn)為違反社會治安法律法規(guī),對社會治安秩序造成不利影響或實施現(xiàn)實破壞行為。但由于危害的客體是鐵路運輸安全,所以作為危害社會治安的特殊高危人群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主體比較復雜。從年齡上看,既有成年人又有未成年人;從精神狀態(tài)看,既有正常人又有非正常人(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從職業(yè)看,既有無業(yè)人員、農民又有鐵路內部職工;從行為實施方式看,既有團伙,又有個體;從行為性質看,既有一般違法犯罪主體又有仇視社會的人員、宗教極端分子和分裂國家的恐怖分子。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的人員主體的復雜,其危害行為的目的各有不同。主要有:一是以侵財為目的,這類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由于其社會意識存在問題,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受個人文化素質、能力因素的催化作用,采取以追求高風險、高回報、自我犧牲為特征的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危害行為,謀取經濟利益成為這個群體常規(guī)和慣例的行為方式。從現(xiàn)實和發(fā)展角度看,侵財類的高危人群在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多發(fā)性、常見性的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二是以泄私憤為目的,主要是對鐵路有一定仇視關系的人員和對社會不滿者。這類高危人群或曾因與鐵路發(fā)生糾紛,沒有得到滿意的處理;或曾作出危害鐵路安全的一些較輕的不構成犯罪的行為受到過鐵路部門的處罰而心懷不滿;或因對失業(yè)不滿進而仇視社會;或因受過某種不公正待遇而對政府或某部門充滿仇視。他們往往憑自我感覺來感受社會,面對不公對待、社會轉型期間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處理,在心理上認為社會傷害了他們,在特定情境或者特殊刺激下采取極端行為報復他人和社會,以泄私憤。這些高危人群往往通過編造與鐵路有關恐怖信息,或者在鐵路線上擺設路障、損毀信號設備等方式,擾亂鐵路運輸治安秩序或制造恐慌,嚴重破壞和影響鐵路運輸生產秩序。三是恐怖分子,受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啟發(fā)和影響,境內外的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相互勾連,策劃實施以公共場所為目標的暴力恐怖活動,對我國社會穩(wěn)定構成了不同程度的潛在和現(xiàn)實威脅。鐵路運輸生產的經濟功能和其特殊公共場所已成為境內“東突”恐怖分子和“非法宗教”組織成員襲擊覬覦的目標。盡管在我國恐怖襲擊鐵路事件與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刑事案件相比不占多數,但卻使得鐵路運輸安全形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和復雜。
由于鐵路自身區(qū)域運輸規(guī)律性和鐵路環(huán)境(相當一部分鐵路沿線人跡稀少)特殊性,有些沿線區(qū)間治安秩序管理呈盲區(qū)狀態(tài)。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利用鐵路運輸這些特點,游走在鐵路沿線,一方面借助各種手段在鐵路沿線潛伏,了解運輸情況,選擇目標,選擇作案地點,準備工具,策劃實施方案,另一方面,作案有時間上的階段性,時干時停,在空間上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連續(xù)作案,周期短,頻率高。這種流竄性危害行為在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案件中非常突出,給偵查破案帶來了許多困難。
鐵路站、場、車、線設備散發(fā)性,警力匱乏,使鐵路自身面臨著隨時受危害的風險。這種狀態(tài)也決定危害鐵路運輸安全高危人群危害行為的隨機性。因精神病人、智障人員在鐵路沿線做出的無意識行為;未成年人好奇心理、頑劣兒童的無知毀壞鐵路設施,襲擊運行中列車;在列車上跟隨待機實施盜竊行為;在鐵路沿線隨機拆卸、盜割鐵路器材,順手牽羊盜竊路材路料、運輸物質等隨機性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案件經常發(fā)生。這種危害目標和危害行為的隨機性,給鐵路運輸安全帶來了巨大潛在威脅,增加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事件防控難度。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行為受鐵路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隨著鐵路運輸技術手段發(fā)展,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實施的手段也在不斷地變化,并呈現(xiàn)出多樣化、智能化、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趨勢。從作案方法看,主要采取大站踩點,途中作案,小站停車,攜贓逃跑;從作案手段看,主要有打開車門、撬車窗、鉆割篷布、鐵路職工監(jiān)守自盜貨運物質,盜割、拆卸、砸壞路材路料,搶劫公私財物,利用人體攜帶毒品和爆炸物等;從作案環(huán)節(jié)看,主要表現(xiàn)為有預謀、精心策劃和組織分工;從作案工具看,作案工具向自制、專門、小型化方向發(fā)展。危害鐵路運輸安全手段的多樣化、智能化、專業(yè)化特點,無疑使鐵路運輸安全雪上加霜,也給鐵路運輸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類型雖然有多種,各自特征存在差異性,實施對鐵路運輸安全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現(xiàn)實危害性行為方式不同,但是其危害結果卻是相同的,即對鐵路運輸安全構成危害,所以應將這些人共同歸類為危害鐵路運輸的高危人群之列。
同時,由于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屢次實施對鐵路運輸安全危害行為的得逞,對社會亞文化群體提供了精神支柱和示范作用,加劇了社會亞文化群體行為的變異,使得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人群日漸增多,大有前赴后繼之勢。社會亞文化群體行為的異變,已成為鐵路運輸安全的一股潛在危險的暗流,對鐵路運輸安全構成潛在的危害。
隨著我國鐵路的高速發(fā)展,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高危群體也在發(fā)生變化,由過去單個的零星的發(fā)展成為團伙的成規(guī)模的犯罪,嚴重的影響了鐵路運輸安全。雖然我們通過專項打擊手段嚴厲打擊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震懾犯罪,但是這種手段在預防犯罪方面還是十分有限。因此,預防控制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案件,在技防、時空防的基礎上,還應該借助社會其他部門力量,在人防上尋求突破。
[1]高危人群是指社會上的一些具有某種危險性高的特征(多指疾?。┑娜巳航M合.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185.htm?fr=ala0_1.
[2]晏楊.“高危人群”的帽子不能亂扣[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06(12).
[3]吳瑛.城市流動人口高危行為的社會文化透視[D].云南師范大學,2003.
[4]徐香梅,“高危人群”是怎樣產生的?[N].深圳商報,2004-03-01.
【責任編校:鄭曉薇】
Concept,El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rming Railway Transportation High Risk Population
Fu Junhua
(Railway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450053,China)
The research on harming railway transportation high risk popu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e intension andextensionof theconcept.Thus,itis important forthe thesis"therecognitionand control ofthe high riskpopulation"toresearchonthe compositionstructureoftheharmingrailwaytransportationhighriskpopulationandgivetheclear definitiontotheconcept.Theelementandcharacteristicsshouldbestudiedbasedonthebase,whichwillprovide objective,unified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the railway organs practice.The solving of the problems will benefit to the pertinent prevention,controlling harming railway transportation high risk population policy making.
high risk population;element;characteristics
D035.34
A
1673 2391(2010)04—0076—04
20100609
傅俊華,女,湖北武漢人,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警察管理系,副教授。
本文為公安部2008年軟科學理論項目"鐵路運輸過程中高危人群識別與控管研究"(項目編號:2008LLYJTJGZ09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