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菊,鄒路琦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黑龍江 大慶 163319)
醫(y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策略、方法間關系的探討
楊秋菊,鄒路琦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黑龍江 大慶 163319)
以醫(yī)學院校為依托,針對多年來醫(y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成效不突出等問題,從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入手,對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旨在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醫(y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又稱“兩課”教學,作為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已是不爭的事實。各門課程教材雖由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但如何在既定的教學內容框架下優(yōu)化課堂教學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中討論最多的話題;尤其在醫(yī)學院校,相對于繁重的專業(yè)課,“兩課”在大多數(shù)學生眼里被認為是副課,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強。本文嘗試對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間關系進行探討,以期使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高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和課堂駕馭能力,更好地把握教學關系,真正促進教學活動優(yōu)化,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學模式是指依據(jù)一定的教學思想,對影響特定教學目標達成的若干要素(變量)的組合方式。
教學模式的特點首先表現(xiàn)在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學操作程序、規(guī)則和方法,并且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運用,具有整體性。其次,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理論的支撐下,對教學實踐方式的高度提煉和概括化的抽象,因此,教學模式一經(jīng)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不能由此認為教學模式是凝固不變的,教學模式≠教學公式,任何一個教學模式都是一個開放的和不斷更新的動態(tài)系統(tǒng),一系列的教學模式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轉換(形成若干變式)的。此外,相對于教學理論而言,教學模式更形象、具體,容易比較、容易認識、容易掌握,具有簡約的特點。
教學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為實現(xiàn)某種教學目的而制定的教學實施總體方案。主要涵蓋合理選擇和組織各種教學內容、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它包括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zhí)行過程。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教學的進程的反思性認知。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進程及其中的變化而對教學過程的反饋、調節(jié)活動。教學方法的執(zhí)行過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與手段的展開過程。
首先,教學策略不僅僅是教學活動展開前的教學設計,它是教師基于對現(xiàn)實活動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著明確具體的內容和實施方式、步驟,所以教學策略具有指向性的特點。其次,教學策略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進行的。第三,教學策略包含有一定的教學理論成分,是對一定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受一定的教學理論的支配和制約。第四,教學策略具有變通性,教師要隨教學的進程及時對教學措施進行反饋和調控。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不僅指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tǒng)一。教的方法是教師本身通過一系列完善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活動從教師到學生。學習的方法是學生通過適合自身的方式和手段接受教師的信息或獨立的進行學習,并把這種狀態(tài)反饋到教師以促進教學進程,教學活動從學生到教師。
與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相比,教學方法具有最大的可操作性,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體實際運用的。從古至今,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豐富和充實。古代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聽、讀、記、練等單純的語言方式。近代隨著實驗科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演示法、實驗法等,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特點。此外,教學方法雖然采用的是教學方式,但并非單一的教學方式,而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教學方式不過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jié),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由此看來,教學方法還具有整體性。
1.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
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wěn)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包含六個基本要素: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教學功能目標,教學結構及活動程序,師生交往系統(tǒng),反饋方式,支持條件。作為教師,對教學模式每一基本要素的正確認知是能否達到良好的教學實效性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的大框架下確定合理的教學策略。盡管教學模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教學策略卻需要在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特定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存在無目標無內容無方向的教學策略,同樣也不存在適合一切問題和內容的萬能的教學策略。只有在具體的條件范圍下,才能發(fā)揮教學策略的價值。當完成了一定的任務,解決了相應的問題,這一策略就達到了目的,與其相應的手段、技巧不再繼續(xù)運用,而轉向新的教學策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運用中得到了確證,但如何在這種大框架下針對學生的特點來策劃每一堂授課是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例如,在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時,用時代精神滲透教學是一種有助于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模式,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但在具體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時代精神具體內容的選擇有所不同,師生互動的程序和方式自然也不盡相同,由此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學模式包含、規(guī)定著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如果說教學模式是對教學目標高度的提煉和概括,教學策略則是針對教學目標的每一具體要求而制定的,并有與之相對應的方法、技術和實施程序。它要轉化為教師與學生的具體行動。這就要求教學策略必須是可操作的,沒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或者說它就不是教學策略。正如前面我們說的那樣,教學策略既不是抽象的教學原則,也不是某種教學思想指導下建構起來的教學模式,它是供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照執(zhí)行的方法、技術等行為方式,它有著明確具體的內容和實施方式、步驟,是教學活動具體展開的基本依據(jù)。以教學模式的支持條件而言,它包括環(huán)境、設施、媒體(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等)、教學手段、教學的時空組合等。隨著教學手段日益現(xiàn)代化,教學對于物質條件的依賴程度愈來愈大,各種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對于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也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條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
已有研究中,不少學者把教學策略等同于教學方法。從前邊分析中,我們已看到這種認識是不妥的。因為教學策略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徑的總稱。教學方法則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進一步具體化,介于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于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同一策略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但一定都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比如合作學習策略可以用來學習“兩課”中的各門課程,但每一門課程在實施教學策略時具體的操作方法一定不同。如果是《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可能更多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如果是《概論》課程,可能更多的采用討論等教學方法,如果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可能更多的是采用演示等教學方法??傊?,在實際運用中,必須考慮到學習內容的不同,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教學策略的靈活性還表現(xiàn)在教學策略的運用要隨問題情境、目標、內容和對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變化。教學中不同教學策略面對同一學習群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學策略教同樣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群體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為教學策略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教學策略并非獨立于教師主體之外的實體性存在,而是教師主體內在素質在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外化。離開教師的教學策略,充其量是一種僵死的物態(tài)工具,而教學策略一旦成為僵死的物態(tài)工具,就會使很多人誤解似乎任何人借此都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所以,教學策略體現(xiàn)著教師的不同教學風格,每一位教師在運用同一教學策略時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防止模式化。同時,對應教學策略的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樣,教學方法的選擇同樣需要考慮多種變量,教師不要片面地認為哪一種方法是最好的,哪一種方法是最差的,防止機械化、因此,醫(y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運用教學策略時必須根據(jù)自身及醫(yī)學院校學生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設計出多種風格的教學策略,發(fā)揮教學策略的最佳作用。
3.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二者都是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教學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學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原則和一系列完整的操作程序和體系等。教學模式近似于我們平時所說的教學法概念,但它又不是教學法的拷貝,它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法概念的發(fā)展和豐富。它的外延比教學法小,但內涵比教學法豐富。教學模式是對多種教學方法的提煉和組合,而教學方法常常表現(xiàn)為教學過程中某一個側面的一系列操作活動,如練習法、演示法、課堂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操作性和具體程度與教學模式相比更高。教學方法只是教學模式的組成部分。教學模式是教學方法的穩(wěn)定化、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參考的標準樣式。教學模式俗稱教學大方法。而實際上所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而且是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tǒng)的操作樣式。教學方法作為教學模式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存在,又是決定著教學模式運用與改革的成敗。很多教師在運用教學模式時之所以沒有導致課堂模式化,取得很大成效就是在于他們運用和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而有些教師之所以在運用時出現(xiàn)“模式化”的傾向,問題恰恰是出在教學方法的單一化上。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是非??茖W而且價值重大的理論,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負著鑄造“國魂”的重任,不能因為任何原因影響和阻礙了這些創(chuàng)新理論的傳播與應用。醫(y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認真研究當代醫(yī)學生的思想實際與精神需求,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宣講作出努力。
〔責任編輯:王樂群〕
G423
A
1002-2341(2010)02-0147-03
2010-03-23
楊秋菊(1979—),女,黑龍江雙鴨山人,人文社科系馬克思原理教研室主任、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