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臣
(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325035)
顧隨論魯迅及其小說
趙良臣
(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325035)
顧隨論及魯迅及其小說包含以下幾點:一是魯迅有顆詩心;二是魯迅小說里有舊詩的境界和傳統(tǒng);三是魯迅小說旨在打破舊詩的傳統(tǒng)外,又有新的境界。
魯迅;顧隨;詩心;小說;詩
顧隨稱魯迅先生為“詩人”,“先生有一顆詩心,抱了一顆無所不愛而不得所愛的心”?!霸娦摹碧赜兴?“詩心能容則境界自廣,材料自富,內(nèi)容自然充實,并非僅風(fēng)雅而已。”的確如此,魯迅的深刻與諷刺及批判的背后是對國人無限的“愛”,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講演中,顧隨也把魯迅和高爾基、契訶夫進行多方面比較:“人稱魯迅是中國的契訶夫。但是契訶夫罵人都是詩,無論何時作品中都有溫情。魯迅先生則不然,其作品中沒有溫情?!秴群啊凡荒艽眙斞赶壬淖黠L(fēng),可以代表的是《彷徨》。如《在酒樓上》,真是砍頭扛枷,死不饒人,以涼到底。因為是在壓迫中活起來,所以如此作風(fēng),簡直不但無溫情,而且是冷酷,但他能寫成詩?!秱拧芬黄罾淇?最詩味?!鳖欕S認(rèn)為魯迅先生的有些作品運用到“詩的象征”,具有“詩的意味”。魯迅“先生有著一顆詩的心,無時不流露出詩的作風(fēng)來”。
對于其他小說中的人物,有顆“詩心”的詩人魯迅也進行相應(yīng)的詩意描寫。《肥皂》中關(guān)于四銘的下意識的詩性描寫:“他來回的踱,一不小心,母雞和小雞又唧唧足足的叫了起來……經(jīng)過許多時,堂屋里的燈移到臥室里去了。他看見一地月光,仿佛滿鋪了無縫的白紗,玉盤似的月亮現(xiàn)在在白云間看不出一點缺。他很有些悲傷,似乎也像孝女一樣,成了‘無告之民’,孤苦零丁了?!鳖欕S對此稱這樣的描寫是前人所不及的,是詩意一樣的表現(xiàn)。由此可知,一是魯迅作品涵蓋此表現(xiàn),二是顧隨本身是一位詩人,帶著詩的眼光去觀察先生小說,從“詩”的角度去解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小說),這是一獨到的觀點。在我們忘記了用詩性的眼光去領(lǐng)會體味文字的今天,反觀這些批評是別開生面,意味獨特的。
魯迅先生作品之所以有舊詩的境界,原因在于:“魯迅先生也是從舊的文學(xué)陣營中走出來的,字上太講究,受傳統(tǒng)因襲的影響。魯迅先生字斟句酌,所以好者,幸而里面還有事。而中國一般文人之作都只是字沒有事?!辈恢褂诖?“魯迅先生之所以可貴,便是他把許多中國歷來新舊文學(xué)寫不進去的事,都寫進去了”。關(guān)于魯迅先生作品中的有“舊詩的境界”和中國詩傳統(tǒng)精神的寫照,還有很多,《弟兄》中的沛君的一段描寫:“院子里滿是月色,白的如銀;在‘白帝城’的鄰人已經(jīng)睡覺了,一切都很幽靜。只有桌上的鬧鐘愉快而平允地扎扎地作響;雖然聽到病人的呼吸,卻是很調(diào)和?!薄陡呃戏蜃印分?“萬籟無聲,只有打出來的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聲音,在初夜的寂靜中清徹地作響?!比绻覀儙е娨獾难酃馊ンw驗,這樣的描寫確實是魯迅先生作品中流淌著的詩。當(dāng)然,魯迅先生作品并不僅僅限于舊詩的傳統(tǒng),而是另開新境界。
對于魯迅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詩意描寫,顧隨又分為“以詩意寫人生”和“以詩意寫自然”兩個方面。魯迅先生之作在人生、自然描寫中都含有詩意成分,顧隨大加贊賞,對于不是詩意的描寫,不關(guān)乎人物命運和小說情節(jié)的自然描寫,顧隨又加以批伐,認(rèn)為有些描寫不但不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相應(yīng)文本的深度,反而有阻礙作用。這當(dāng)然是顧隨先生的一己之見。
顧隨曾拜投在周作人門下,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xué),對周作人也行以弟子之禮。顧隨在日記和書信中,都是稱周作人為知堂老人的。顧隨也曾號稱“述堂”。馮至曾說:“(顧隨)多才多藝,寫詩、填詞、作曲,都創(chuàng)有新的境界;小說、信札,也獨具風(fēng)格;教學(xué)、研究、書法,無一不取得優(yōu)越的成就;只是他有一時期說禪論道,我與此無緣,不敢妄置一詞。但除此以外,他偶爾也寫點幽默文字、調(diào)侃詞章,既諷世,也自嘲?!逼渲械囊粋€關(guān)鍵因素就是周作人對他的影響。顧隨并沒有在“苦雨齋”中品茶,在一片“自己的園地中”作文與做人,而是跟從魯迅先生的為人生、大眾而作文,同時也吸收了二周的學(xué)問精華。對二人的文章,顧隨曾做這樣評價:“近人作文章,周作人是甜,魯迅先生是辣,而《彷徨·傷逝》一篇近于苦矣?!鳖欕S對魯迅先生是很景仰的。顧隨不止一次提到平生他最佩服的兩個人:一是王靜安,二是魯迅先生。如果說,顧隨對王國維的景仰是由于兩者都是大詞人,兩位都受到些許憂郁因素的影響,導(dǎo)致他們對詞學(xué)創(chuàng)作與詩詞理論的態(tài)度等都存有相關(guān)契合點,顧隨多次對《人間詞話》、《人間詞》進行箋注評點。那么,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顧隨則是受到魯迅影響最深的:“我沒有親承受業(yè)于魯迅先生,但平生以私淑弟子自居,高山仰止,無限傾慕?!北鞠胱鲆粋€小說家的顧隨,十分欽佩魯迅?!?942年,他讀魯迅著作,翻閱魯迅的譯作《譯叢補》時,就有這樣的感慨:‘《譯叢補》自攜來之后,每晚燈下讀之,覺大師精神面貌仍然奕奕如在目前。底頁上那方圖章,刀法之秀潤,顏色之鮮明,也與十幾年前讀作者所著他書時所看見的一樣。然而大師的墓上是已有宿草了。自古皆有死,在大師那樣地努力過而死,大師雖未必(而且也決不)覺得滿足,但是后一輩的我們,還能再向他作更奢的要求嗎?想到這里,再環(huán)顧四周,真有說不出的悲哀與慚愧?!痹谠缙诤椭衅?顧隨也確實寫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中短篇小說,如《鄉(xiāng)村傳奇》、《失蹤》、《廢墟》、《佟二》等比較精彩的作品,而在這些作品里面也確實是對現(xiàn)實生活、社會人生等做了相應(yīng)的詩意描寫。魯迅先生是詩人,故能有物外之言;是哲人,故能有言中之物。同時文章也是人格的表現(xiàn)。“文章最能代表人格,所以余常常拿人生講文學(xué)。魯迅先生是文人也是戰(zhàn)士。”狄爾泰認(rèn)為,詩的靈魂是呈現(xiàn)生活的意義,意義的給出是詩人通過體驗和反思而超越自身狹窄境地的結(jié)果。詩的意義的呈現(xiàn)使詩獲得一種超越性,它開始傳達一種普遍性的東西,同時這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又絕非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激情充盈的。魯迅先生的小說正是這樣,里面吹著詩的風(fēng),詩的氣息,直到如今,流淌依然。
[1]顧隨.顧隨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
[2]顧隨.駝庵詩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
[4]閔軍.顧隨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8.
責(zé)任編輯 韓璽吾 E2mail:shekeban@163.com
book=800,ebook=800
I210
A
1673-1395(2010)03-0133-02
20100312
溫州大學(xué)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YCX0803)
趙良臣(1982—),男,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