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明
(韓山師范學院 外語系,廣東 潮州 521041)
英語學習者說明文文體特征調(diào)查研究
吳春明
(韓山師范學院 外語系,廣東 潮州 521041)
中國英語學習的說明文缺少本族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句子沒有本族說明文句子長,句子結構遠不如本族語說明文復雜,復合復雜句使用的頻率比本族語說明文低很多,be動詞作謂語、被動語態(tài)、動名詞的使用頻率沒有本族語說明文高,以主語開頭的句子比本族語的少很多。
說明文;文體特征;文體意識
在二語習得研究中,近來有學者開始關注英語學習者語體特征的研究。這些研究對于喚醒英語學習者的語體意識,提高他們運用得體的語言進行口筆語交際的能力都具有篳路藍縷之功。然而,對英語學習者語體特征的研究成果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有時卻難以落實,原因在于語體這一范疇過于寬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幫助英語學習者得體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我們有必要對英語學習者的文體特征進行研究。
筆者采用語料庫的方法,對中國英語學習說明文的文體特征進行調(diào)查。選用說明文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說明文是英語最常用的文體,英美人士日常閱讀的報刊和文章不少采用的是說明文體,同時,說明文也是英美高校中最常用的文體,無論做課程論文、學期論文、研究報告或實驗報告,學生都需要用說明進行寫作,很多美國高校都開設了說明文的寫作課。因此,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提高說明文的寫作能力,對英語學習者來講相當重要。
筆者研究的問題是:英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是什么?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文體有什么特征?
使用本族語語料庫LOB和文秋芳主持建設的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SWECCL),并運用寫作輔助軟件writer’s workbench中的文體分析模塊style statistics對本族語語料庫和中國英語學生學習者語料庫對行檢索。這個模塊的分析結果包括了文章的句子長度和類型(簡單句、復合句、復雜句、復合復雜句)、動詞的使用情況(動詞不定式、被動語態(tài)、動名詞)、句子的開頭形式(主語開頭的句子、非主語開頭的句子),以及單詞的長度和文章閱讀的難易度。檢索分兩步步進行:第一,檢索本族語語料庫LOB中的子語料庫lob_j(說明文語料庫)前面10文本和lob_n(敘述文語料庫)前面10文本的語言特征,通過對比分析英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第二,檢索對比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中的子語語料庫exposition(說明文)和narration(敘述文)的語言特征,調(diào)查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文體意識,并與學習者說明文的文體特征與本族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進行比較,說明兩者的差異。
(一)英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我們對比了英語說明文和敘述文在文體特征上的差異。與敘述文相比,英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表現(xiàn)為:(1)句子比較長(在所研究的語料中說明文的平均句長為29.9個單詞,敘述文的平均句長為15個單詞);(2)更經(jīng)常使用復合復雜句式,較少使用簡單句式;(3)較多地使用了動詞“to be”、被動語態(tài)和動名詞的形式;(4)單詞的拼寫比較長;(5)就可讀性而言,說明文閱讀難度系數(shù)比敘述文高很多。
英語說明文的這些文體特征與說明文的交際功能密不可分。說明文的交際功能在于解釋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構造、功能、制作或使用方法,解釋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及內(nèi)在原理。長句和復雜復合句的優(yōu)點在于解釋復雜的意思,由于說明文解釋的原理往往比較復雜,因此長句和復雜復合句也就被經(jīng)常使用。同時,說明的語氣往往比較客觀正式,因此在說明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被動語態(tài)、動句詞和長詞的使用,而且,說明文中很多句子都在解釋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最后,因為說明文句子表達的意思比較復雜,句子和單詞的拼寫比較長,所以說明文往往比其它文體更難讀懂。
(二)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我們又對比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說明文和敘述文的文體特征,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文體的語言特征相當接近,基本沒有什么區(qū)別,說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的時候文體意識淡薄,不懂得運用恰當?shù)恼Z言手段構建不同文體的語篇。
為調(diào)查中國英語學習與本族語的說明文在文體特征上是否存在差異,我們接著對比了兩者的文體特征,結果顯示,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文體特征與本族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 (1)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句子沒有本族說明文句子也么長;(2)復合復雜句使用的頻率比本族語說明文少很多;(3)Be動詞作謂語、被動語態(tài)、動名詞的使用頻率比本族語說明文低;(4)以主語開頭的句子比本族語的少得多,這可能是受到漢語母語的影響,因為漢語是話題型的語言,其句子的開頭在很多情況下可以使用非主語開頭;(5)單詞沒有本族語說明文那么長;(6)文章的閱讀難度系數(shù)比本族語說明文小很多,說明學習者說明文的句子沒有本族語的那么復雜難懂。這些差異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說明文缺少了本族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Widdowson認為,語言的使用涉及兩種能力:一是根據(jù)特定語境選擇句子形式的能力;二是在具體交際情景中,辨認句子所完成功能的能力。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和本族語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存在很大的差異,說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運用英語寫說明文的時候文體意識不強,語言使用的能力有待提高。為了提高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文體意識,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我們建議在英語教學中采取以下措施:(1)教師在分析不同文體的英語文章時,不僅要講解文章的大意、生詞的用法、句子的構成、篇章的結構,還要引導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不同文體典型的語言特征;(2)把語料庫引入課堂教學,有些語料庫 (如 Lob,Flob, Brown,Fbrown等)以抽樣的方法收集不同文體的文章,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使用語料庫軟件(如wordsmith)檢索這些語料庫很容易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文體的典型特征;(3)指導學生使用寫作軟件輔助寫作,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寫作教師曾指導學生使用Writer’s workbench進行寫作練習,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軟件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注意寫作文本的語言特征,從而提高修改和編輯能力;(4)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應該把文體因素考慮在內(nèi)。
[1]Biber,D.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劉世生.西方文體學論綱[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H319
A
1673-1395(2010)01-0173-02
2009-12-19
吳春明(1974—),男,廣東饒平人,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責任編輯 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