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楚歆
(廣州康大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廣州511363)
民辦高職院新生班集體建設初探
翁楚歆
(廣州康大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廣州511363)
隨著高校擴招,大部分民辦高校錄取的學生生源較差,教育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的矛盾日趨明顯。本文從創(chuàng)新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改革新生班團干部的選撥—培養(yǎng)—考核機制、建設富有特色的新生班級文化、實行制度管理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等方面探討了民辦高職院新生班集體建設問題。
民辦高職院新生班集體建設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乃至普及化發(fā)展,高等教育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的矛盾日趨明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新生班集體建設問題,創(chuàng)造更多的先進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是建立和諧校園、促進民辦高職院??茖W發(fā)展,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根本保證。
新生入學教育是人生新起點的教育,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習慣的教育,適應養(yǎng)成的教育,必須顛覆傳統僅局限于開大會、聽報告的形式,代之以會議典禮、團隊游戲、觀看教育片、參觀游覽、討論交流、自助學習、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等方式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
1.改變新生教育的時間起點,營造獨特的迎新氛圍。
傳統經驗告訴我們,新生入學教育基本上就是從新生報到當天到新生軍訓結束這一特定的時間段;我認為提前到是從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時開始,并且貫穿于大學一年級的始終。例如錄取通知書中附帶的學院制作的寄語新同學或溫馨小提示等,無不彰顯一所學校的人文內涵。在新生報到前夕,可通過QQ、飛信等形式,以隱秘的身份與新生取得聯系,為入學后的工作贏得了第一手素材。條件允許時可在新生報到前通過多種渠道(主要是電話)與學生正面聯系,據此了解大量的實際情況,例如有新生曾反映我院的錄取通知書上蓋的印章是“廣東省普通高等中等學校招生專用章”,學生及學生家長就懷疑我們學院是技工學校,通過聯系新生,就可以做相關解釋工作,并且給學生留下負責任的教師形象,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目的。
2.集中精力開好輔導員與新生的第一次見面會。
社會學告訴我們,首因效應是指在社會認知過程中,最先的印象(即第一印象),它具有前攝和泛化的作用,對人的認知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輔導員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筆者常以視頻展播的形式形象地反映自己所帶過的歷屆學生在大學奮斗的點滴,接著現身說法,談自己的成長經歷,然后布置學生以《我的自傳》為題撰寫新生自傳。要求學生通過自傳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總結成長的原因,設計自己的大學目標。通過新生自傳不僅可以審視學生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學生的思想有所了解,奠定良好的調查研究基礎。
3.團體輔導法——新生團隊拓展訓練。
團隊拓展是為當今社會所普遍認可的培訓方法,其形式活潑,有別于傳統“開大會”的培訓方式,故為眾多參訓者所接受。新生通過團隊訓練,既能鍛煉毅力、挖掘潛能,又能使受訓者在短時間內凝聚在一起,建立起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意識,并依靠集體力量和智慧完成任務。
4.個別輔導法——建立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設立新生班級的“學生導師”。
助理班主任是指從高年級中選拔優(yōu)秀學生骨干充實到新生班級中去,協助輔導員開展班級建設,充分發(fā)揮高年級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經驗優(yōu)勢,幫助新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為新生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提供指導,并及時向輔導員反饋情況。在新生報到之初,助理班主任通過進課堂、下宿舍等方式,迅速了解學生情況;軍訓以后,則重點指導和幫助班干部開展新生班級建設,調解學生之間的各種糾紛,對不良傾向者進行大膽管理。
5.以黨建工作為核心,形成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
高職高專普遍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如果黨建工作不從新生一入學就重點抓好,那么按照入黨的完整程序和所需考察時間,學生一入黨就面臨外出實習或畢業(yè)離校,在校期間根本就不可能發(fā)揮應有的示范作用。所以從新生入學時就必須將黨建工作排上議事日程。
6.構建共性基礎上的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
大學一年級,學生思想上處于最活躍時期,同時也是最脆弱的時期,學生可塑性很強,但面臨的阻礙因素很多。大學二年級,學生關注自己的奮斗目標,主觀性很強,但欠缺縝密的思考及毅力,常表現出“三分鐘熱度”。大學三年級,學生思想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渴望步入社會,但又懼怕步入社會,情緒較為暴躁、矛盾。針對上述特點,輔導員要引導新生科學規(guī)劃大學生活,大一以適應環(huán)境為主線,重點培養(yǎng)獨立能力;大二以全面掌握基礎理論為主線,結合專業(yè)特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大三以市場為導向,培養(yǎng)就業(yè)能力。在指導學生規(guī)劃大學生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
毛主席曾說過,“思想路線確定后,干部決定一切”。軍訓期間,新生班級不宜沿用傳統的指定臨時負責人的辦法開展工作,可嘗試采用個人申請、模擬面試的辦法,確定一個大名單,組成核心團隊,用無領導分組的辦法組建臨時班委,通過他們共同工作,由其自身的表現來自然完成其在班級中的定位,實現由“無領導”到“有領導”的自然過渡。軍訓結束后,舉行正式干部選舉大會,采用筆試、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即興演講、角色反串、現場投票選舉等方式,讓學生干部在當選前就明白學生干部工作正確的動機和出發(fā)點是什么、哪些是學生干部應該掌握的技能、哪些是實踐中應該鍛煉的能力等。
在選拔的基礎上,要將干部培養(yǎng)當成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完成,堅持“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養(yǎng),通過理論課學習、專題報告、觀看教育影片、干部經驗交流、分組討論、主題演講、專題辯論、學生干部論壇、戶外素質拓展訓練、校外參觀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推薦閱讀書籍等形式,提高學生干部的團隊精神、心理素質、交流技巧、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競爭力。輔導員要精心培養(yǎng)、隨時引導,要摒棄傳統“任命型”的使用模式、“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和“服從型”的評價模式,建立起使用上強調“參與”、管理上強調“激勵”、評價上強調“創(chuàng)新”的新模式。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的做法是指導新生班級自發(fā)制定《學生自律承諾書》,實現學生管理承諾制。我院近幾年都有組織新生參加《學生手冊》考試,在此,我有一創(chuàng)舉,即是將學生手冊考試與主題班會結合起來,通過類似“說句心里話——我看規(guī)章制度”,先展示歷屆處分文件,讓同學們在暢所欲言的懇談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進而引導大家從自身是管理系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如何擬定規(guī)范性的制度”、“管理別人要先管理好自己”。在此基礎上,班干部要廣泛針對全體同學意見,集思廣義,最后制定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自律承諾書》,全體同學宣誓并簽字。通過承諾書,使新生班集體管理有章可循,形成常規(guī)管理,并且經過反復抓、反復講,不斷落實,形成習慣,使這些制度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輔導員要指導班干部采用觀摩學習、榜樣學習、角色學習等方法,引導集體成員服從、認同和內化班級規(guī)范,遵從集體的期望,并在參與班級的民主管理中擔當成功的角色。力求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由班規(guī)到班訓的過渡。
從管理學的破窗效應來看,“制度建立之后,關鍵看執(zhí)行”,輔導員應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講究工作藝術,對新生高標準、嚴要求,對不良傾向大膽管理,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仍繼續(xù)違紀者,應毫不留情地給予處分。當然,對違規(guī)學生的處理不能采用消極、生硬的處罰方式,而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傾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真誠和愛心,使他們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從心中接受你。必要時,當輔之以“聰明的懲罰”,如對工作態(tài)度懶散、缺乏積極性者,將剝奪其寶貴的個人時間,組織觀賞勵志電影,或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等;對以工作為由晚歸或酗酒的個人,將組織進行有限時段晨練;遲到累計達一定次數者,將剝奪其寶貴的課余時間,組織進行有限時段英語晨讀或集中晚自習……
學校每一項制度的切實執(zhí)行,均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學校教育應聯動家庭教育,搭建家庭與高?;拥钠脚_,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大學生健康、順利地成長。新生報到當天,在與家長有限的交流中,輔導員應盡可能多地了解新生的信息,記下家長的聯系方式,適時召開新生家長座談會,讓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學校、了解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輔導員應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和可能,保持不定期地與家長溝通和聯系,與中學教育、家庭教育合理的銜接和過渡。特別當學生在校表現異常時,輔導員應第一時間聯系學生家長,了解情況、反饋信息,主動尋求原因、努力溝通、相互配合地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對那些經常無故曠課、多門功課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輔導員要建立預警機制,及時與家長聯系,通報情況,并嚴肅處理。
制度管理能促使新生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能對學生產生直接的約束力和內驅力,使每位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紀律等方面能夠滿足集體利益的要求;而且一旦做好了新生班級的常規(guī)工作,就可以抓住班級長期發(fā)展和建設的黃金時期。但制度管理畢竟不是萬能的,純粹冷冰冰的制度管理會與學生獨特的個性和叛逆心理產生巨大的摩擦,會直接誘發(fā)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倘若制度管理能與情感管理結合在一起,必定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情感教育將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情感溝通之中,在學生個人和集體兩個層面進行心靈和物質的關懷。在集體層面上,可通過班會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參加學生組織的文體活動,犧牲業(yè)余時間和同學一起參加社會實踐;在個人層面上,通過課余時間與每一個成員進行面對面的真誠交流,學會真誠的反思,如校醫(yī)室醫(yī)生在學生還沒講完病情時,藥單就已經開完,如幾乎所有的行政部門都沒有一張凳子是為學生留的,沒有一杯水是為學生的……這些都啟發(fā)學生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關愛學生落實到行動上。想影響學生就必須先融入到學生中,師生之間需要的是真誠的溝通、積極的對話和深刻的反省。
網絡時代,輔導員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教育,可以建議學生建立班級網站或者校友錄,并主動加入學生的班級校友錄、班級論壇等網絡虛擬空間,實際上在這些地方更能進行心靈的親密接觸,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建立動態(tài)的“班史”,把班級的發(fā)展情況用文字和照片、視頻相結合的方法記載下來,可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珍惜集體榮譽,成為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以鼓舞學生不斷前進。通過飛信群、QQ群、博客等,搶占信息時代中學生工作的制高點,才能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
教育界普遍認為“大學生智育不合格是次品,體育不合格是廢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險品”,面對現今大學生思想失控、道德失范、價值失落、心理失調、感情失真的現狀,我們應大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用“慧眼”積極去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潛能激發(fā)為抓手,創(chuàng)新班集體建設,將管理班級變?yōu)榻ㄔO班級,利用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志愿服務、校園文化生活等教育載體和平臺,采用誘導興趣、嘗試才能、展示特長等方法,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質,調動每一位學生的情趣愛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當的表現與成長的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引導他們向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教育學指出“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顒樱前嗉w存在的形式,主題班會,班級活動的有效形式,只有精心的準備,設計好主題、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體現主題班會的針對性和教育性。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學生進行前景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奔向美好前景,讓榮譽給學生帶來喜悅,并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和團結的重要,從而增強集體觀念。
教育學認為,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占優(yōu)勢,為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成為影響個人發(fā)展的一種力量,是集體成員自我教育的一種手段。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需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要培養(yǎng)典型、樹立典型、宣傳典型。有效的激勵應當是“一手揚鞭子,一手舉旗子”,“鞭子”就是紀律約束,給人以警?。弧捌熳印本褪羌顚?,給人以方向。紀律約束和激勵導向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優(yōu)良校風學風形成的有力“杠桿”?!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宜不失時機地通過宣傳欄、院系各級刊物、廣播電臺宣傳報道,召開不同層次的表彰大會、先進個人報告會,積極營造讓先進典型與普通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筆者以定時及不定時相結合的方法,召開學生表彰大會,達到了以點牽線,以線促面,營造一個“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不斷擴大積極分子隊伍,擴大優(yōu)點面,當一個人的優(yōu)點成為全班學生的優(yōu)點,一個人的長處成為全班學生的長處,積極分子隊伍像滾雪球般地擴大了,班集體也越來越堅強有力。
總之,加強新生班集體建設,輔導員務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約之以法,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內容、拓寬渠道、營造環(huán)境、講求實效。
[1]陳建存.本科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研究[M].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學生工作,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7,第1版.
[2]陳融融,丁湘.大學本科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和途徑[M].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學生工作,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7,第1版.
[3]朱俊.淺論高職院校的班集體建設[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8,第7卷,(4).
[4]王武明.班集體建設的新思路[J].職業(yè)技術教育,1998,(21):52.
[5]史金香.高職班集體的建設與管理[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2007.7,第9卷,(4).
[6]李敏英.高職班集體建設的理念和策略[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9,第4卷,(3).
[7]宋建蓉.高職學校班集體建設之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NO.20.
[8]朱耀武.高職院校新生班級班風建設的思考[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第6卷,(2).
[9]曲振國.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5,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