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
(湖南師范大學黨委組織部,湖南長沙 410081)
關于高校中層干部交流工作的幾點思考*
周 勇
(湖南師范大學黨委組織部,湖南長沙 410081)
高校中層干部交流工作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首先要提高認識,凝聚共識,營造干部交流工作的良好氛圍;其次要把握原則,統籌謀劃,增強干部交流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再次要拓寬渠道,完善機制,推進干部交流工作常態(tài)化、制度化。
高校中層干部;干部交流;常態(tài)化;制度化
2006年 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規(guī)定》,對交流對象、交流范圍和方式、組織實施、交流工作紀律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作出了全面規(guī)定。今年,中央頒布實施《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guī)劃綱要》,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要求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近年來,各地高校十分重視干部的交流輪崗,加大了校內干部交流的力度,但與黨政機關相比,仍存在認識不到位、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渠道不暢通等多方面的弊端和不足,高校干部交流輪崗工作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要在干部交流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首先必須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在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作用上取得共識。一是實行干部交流有利于解決干部“成長難”,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實踐出真知,經歷長才干。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地待在同一崗位上,容易使人滋長懶惰情緒,變得僵化保守、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知識面狹窄卻自以為是,不利于干部的工作創(chuàng)新,不利于干部的“成長”。而實行干部交流,為干部提供了不同的實踐機會,就等于為干部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學習機會,搭起了成長成熟的梯子。二是實行干部交流有利于醫(yī)治“班子病”,促進領導班子建設。通過干部交流,可以合理地調整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及時解決空缺、散懶、老化、內部不團結或近親繁殖等“班子病”,實現領導班子成員在性別、年齡、性格、專業(yè)等方面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合理地激活干部隊伍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優(yōu)化干部隊伍結構,打造比較理想的干部隊伍。三是實行干部交流有利于沖破“關系網”,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長期在一個崗位上任職的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容易形成家長作風,搞“一言堂”,削弱集體領導;容易形成“關系網”,產生宗派主義和小團體主義,被人情關系或裙帶關系纏繞,把公事和私事攪在一起,助長腐敗。加強干部交流并且形成一種長期的制度,有利于領導干部擺脫人情關系的干擾,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和組織關系,做到秉公辦事,依法決策,從而凈化黨內風氣,改善干部與教職員工的關系。
要把營造氛圍、形成共識作為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手段。干部交流工作十分敏感,牽涉到學院 (部門)和個人方方面面的利益。要通過切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輿論宣傳工作,使廣大干部群眾深刻理解干部交流工作的目的意義,努力解決部門單位、交流對象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從而積極參與、主動配合,確保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順利有序開展。具體說來,首先要使校黨政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公平、公正地擇優(yōu)用人意識和發(fā)展戰(zhàn)略意識,在自我解剖,排除私心雜念和思想障礙等方面帶好頭。其次要提高中層干部思想認識,強化其競爭意識和服從組織安排、講黨性、顧大局的意識,力除不良思想和心理障礙。再次要提高廣大教職員工思想認識和積極參與民主推薦,舉賢薦能的責任意識。只有形成全校上下一盤棋思想,營造出積極支持干部交流工作的輿論氛圍,才能使干部輪崗交流正常有序地貫徹落實到位。
干部交流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實現干部合理有序交流,必須正確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原則。一是培養(yǎng)干部的原則。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長的一個必然途徑,根據干部個人能力素養(yǎng)和工作經歷,開展橫向、縱向交流或單位內部交流,進行定期輪崗鍛煉,創(chuàng)造機會使其在實踐中快速成長,是在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行的交流,絕不能為了交流而交流。要加強與擬交流干部的有效溝通,采取雙向見面、雙向選擇等方式方法,使擬交流干部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干部交流的重要意義,從而形成思想和行動的統一,減少崗位變化帶來的不安和焦慮。二是優(yōu)化隊伍原則。根據干部和崗位特點,科學調配,合理組合,保持領導班子的合理結構,實現領導班子成員在性別、年齡、性格、專業(yè)等方面的優(yōu)勢互補。三是規(guī)模控制的原則。為保證干部的相對穩(wěn)定和工作的連續(xù)性,每年中層干部交流的面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一般不要同時交流,整個班子的交流比例要適當??傊?干部調整交流不是簡單的交換使用干部,只有堅持從事業(yè)需要出發(fā),把調整交流工作放在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中,加以綜合考慮、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要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積極拓寬渠道,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實現領導干部多層次、寬領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
一是橫向與縱向交流相結合。根據干部的不同特點和崗位需求,進行橫向交流和縱向交流,有步驟地使干部接受不同層次、不同環(huán)境、不同崗位的鍛煉,提高干部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宏觀決策能力。一方面,可將機關職能部門干部放到教學科研實體單位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機關干部下基層往往能如魚得水,不僅較快熟悉基層工作,加深對基層干部的理解,而且進一步增強對師生員工的感情,增強事業(yè)心、責任感和工作的主動性,從而理順機關與學院的關系,較大程度的改進機關干部作風。另一方面,通過競爭上崗等措施,把那些有開拓創(chuàng)新、組織協調能力強、工作實績突出的基層單位優(yōu)秀年輕干部選拔到機關重要崗位。這種面向基層和一線的干部選任工作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為干部的成長樹立了良好的用人導向。
二是提拔交流與平職交流相結合。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強調,要把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作為檢驗和考察干部的主戰(zhàn)場,作為識別和使用干部的主陣地。高校黨委可把事關學校發(fā)展大局的重大實踐、重頭工作作為培養(yǎng)和鍛煉干部的助推器、識別和使用干部的試金石,從而構筑起優(yōu)秀干部脫穎而出的有效機制。另外,根據干部個人實際情況,可以分別采取崗位輪換,安排分管常務工作或其他與培養(yǎng)方向相關的重要職務,分配在業(yè)務上與本職工作相補充的輔助性工作任務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通過輪崗交流,拓寬知識視野,豐富實踐經驗,優(yōu)化能力結構,促進干部全面發(fā)展。
三是改善領導班子整體結構與培養(yǎng)后備干部相結合。根據領導班子成員的專業(yè)結構、理論素養(yǎng)、氣質特點等不同要求,在注意班子整體結構與個人素質關系的同時,把對后備干部的培養(yǎng)鍛煉與干部交流結合起來,將后備干部交流到適當崗位上進行鍛煉,改善班子的整體結構,促進新老干部交流工作。
干部交流工作常態(tài)化、制度化,就必要在完善干部交流工作的相關機制上下功夫。要詳細制定交流規(guī)定,增強干部交流的計劃性、科學性和系統性。注意制定交流計劃,明確交流條件,做到交流預先有謀劃、操作有標準。對交流對象、交流方式、交流辦法、交流程序等一系列問題,都要做出硬性規(guī)定,讓每個人對交流都有清晰的認識。
要不斷完善干部交流激勵機制。干部交流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交流干部在任期內業(yè)績突出,且得到群眾公認的,可優(yōu)先提拔使用。對在任期內工作目標任務完成較差,經考核不稱職的干部,視具體情況,作降職、免職等處理。
加強對交流干部的跟蹤考察,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工作表現。制定以實績考核為主的干部考評指標體系,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促使他們充分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造佳績。
[1]汪元榜.試論高校中層干部輪崗交流[J].教育與現代化,1998,(4):69.
[2]嚴華海.試論高校干部交流的難點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1998,(6):87.
2010-11-01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高校黨建研究專項重點資助課題(XJK10DJA008)
周勇 (1971-),男,湖南湘陰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