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萍
(江西中醫(yī)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情境教學法在當今的語言教學中應用已經比較普遍,就是以情境教學基本理論為基礎,通過假設一定的情境,實現(xiàn)達到語言交際的目標。漢語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jù)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學生在中國日常生活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設具體生動的語言情境,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創(chuàng)設盡可能多的漢語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感受漢語、說漢語。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或模擬情境,充分利用生動、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情境中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用漢語表達思想感情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表達的能力,激起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該教學法的特點是:將言、行、情境融為一體,有較強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語言課堂可避免陷入枯燥無味的泥潭,同時也可避免我們常說的學了不會用的現(xiàn)象。
情境教學法自20世紀70年代形成以來,已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語言教學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學方向。情境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英國的結構主義語言理論??谡Z被認為是語言的基礎,結構是說話能力的核心。與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不同的是,在這里語言被看作是與現(xiàn)實世界的目標和情境有關的有目的的活動。這些活動是有交際意義的。教學要為用語言進行有效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要把學習手段與其最終的為交際的目的緊密結合起來。漢語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學生在交際中不斷地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語言特點。
情境教學法理論依據(jù)主要有三點:第一,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愛幻想,思維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學可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第二,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語言的習得不是從詞形與語法規(guī)則入手的。語言是在語境中學習,在應用中掌握的。第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情境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有意識心理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積極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使整個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
用語言組織教學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有經驗的教師能充分利用語言內涵豐富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單調的講解、翻譯,單純的機械訓練只能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如果教師就某一個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最終學生不僅能牢固地掌握課本知識,而且能根據(jù)教師所給的情境,從自己的水平出發(fā),編出更切合生活實際的會話,在情境中學,在情境用。在情境中理解、在實踐中運用是學生學好漢語的重要途徑。但是教師要注意所設置的情境要與所學內容、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而且自然聯(lián)系。
2.1.1 生詞講練
漢語的詞語分為實詞與虛詞。實詞的練習比較直觀,名詞可以利用圖片,甚至周圍環(huán)境中已有物品來呈現(xiàn),動詞可以用動作呈現(xiàn)其意義。有些難以解釋的詞將其放在形象具體的情境中去解釋更能使學生充分掌握,而且記憶深刻。
例:講解“忍心”一詞,我們很難用中介語來找一個對應的意思來解釋這個詞。情境法則這樣做:首先告訴學生該詞用于否定形式或反義句中,然后具體描述情境:醫(yī)生說我的朋友得了癌癥不能治了,如果說我告訴他,那他會很難過,由于他難過,我的心也很難過,就像心上有一把刀一樣,所以造句:“我不忍心告訴他得了癌癥?!被蛘摺拔以趺茨苋绦母嬖V他得了癌癥呢?”依此類舉,一個學生遲到了,老師批評了他,他會很難過,他難過的話,老師也會難過,所以造句:“我不忍心批評他。”“我不忍心罵他。”等等,還可以不斷地提供同類情境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2.1.2 語法講練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是一直被認為的重點與難點之一。漢語的語法主要靠語序和虛詞來實現(xiàn)。很多語法條目講解之后學生不能夠學以致用,反而是更加容易出錯。其實語法講解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運用語法到現(xiàn)實言語交際中,而不是學語法本身。這就要求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yè)人員了解語法教學不是單純地講,而是讓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體會,從而習得語法。情境教學法在這一方面顯然可以有很大的幫助。
例:當作(作為)+名詞
情境假設一:
女朋友生日,你送給她什么作為生日禮物?——我買了……送給她當作禮物。
情境假設二:
在你的國家,訂婚禮物是什么?——人們常把戒指當作訂婚禮物。
2.1.3 課文講練
語言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說話人的時間、地點、場合、身份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約著他說話的內容、語氣等。在課文講練中,我們將學生投放到假設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等都可以集中,并且這種具體的情境與生活實際相一致,他們學習動力也明顯增強。
例:課文情境對話可以分角色朗讀,并且可以根據(jù)原文的主要內容改編為教師所教的學生熟悉的真實環(huán)境。
A:我們今晚一起去看電影吧。
B:好的,那去哪兒看呢?
A:就去八一廣場萬達影城吧。(八一廣場、萬達影城均為真實的環(huán)境)
B:好的,我們在哪兒見?
A:六點半在沃爾瑪門口見,怎么樣?(沃爾瑪為真實環(huán)境)
B:行,沒問題。
經過幾次反復操練之后,學生就能對課文馬上熟悉并理解了。因我院校為中醫(yī)學院,對醫(yī)學類留學生,我們可以結合他們將來所從事的職業(yè)來多設計一些語言情境。講到“打招呼”可以設置一個在醫(yī)院的情境,醫(yī)生和患者之間怎樣打招呼等,這樣的情境設置對對外漢語教學十分有益。
練習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體現(xiàn)出練習充分、廣泛、有深度的特點。特別是語境假設題,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不拘泥于某一個詞語或句式的練習,不是只有與問題唯一對應的正確答案,才符合語言交際能力的真正培養(yǎng)。
例:回答問題:現(xiàn)在你要向你的同學或朋友借東西,你該怎么說呢?
學生回答1:請問同學,可以借你的書嗎?
學生回答2:請問,我可以借一把傘嗎?
學生回答3:你好,能借我十塊錢嗎?
學生回答4:借我用一下你的手機,可以嗎?
可以看到,通過這種靈活的練習,學生能有效地利用已學語言知識來完成這項練習。這樣既考查其對情境的準確把握,又考查其對詞匯語法的正確使用。當然,學生在自由發(fā)揮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可以由教師糾正,指出錯誤并糾正后,再由學生給予正確回答,加深對正確句子的理解與運用。
總之,在當今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語言信息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學以致用。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對推動對外漢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88-91.
[2]劉紅莉,周瑜.情境教學法:英語教學探索之路[J].中國科技信息,2007,(9):213-214.
[3]王海霞,曹宇坤淺論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中國市場,2009,(1):146-147.
[4]簡榕蓉.初級漢語教學中的詞匯釋義方法[M].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6).
[5]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國家漢辦編印,1996(內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