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濱梅
精神疾病是指在內外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fā)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幾個身活動出現(xiàn)不同程度障礙的一組疾?。?]。其中精神患者因病態(tài)的心理支配,許多患者是由家屬、朋友或單位同事強迫送入院的。入院后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產生抵觸心理而拒絕一切治療,其中拒藥的原因最為常見。
1.1 原因 新入院的患者或者是自知力缺乏的患者,由于否認自己有病而不愿意服藥;有的患者受幻聽的支配,稱有聲音命令她不要服藥或藥物有毒,或聞到、嘗到藥中有特殊異味,而不愿意服藥;有被害妄想的患者,認為藥物是毒物怕被毒死,要么將藥丟掉,要么不愿意服藥;抑郁患者大多有消極念頭,悲觀想死,故不愿意接受任何治療,以達到死的目的所以藏藥;木僵患者拒食拒藥;有的患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后出現(xiàn)了口干、流涎、便秘、震顫、靜坐不能等軀體不適而產生抵觸情緒,因而不愿服藥[2];處在康復期的患者認為自己的病已經(jīng)痊愈,而且也知道藥物本身有不良反應,怕影響身體健康而不愿意服藥,藏藥;自費住院的患者認為家庭經(jīng)濟不寬裕,想節(jié)省部分藥品留到出院回家后服用,所以藏藥;長期住院的患者,已服藥很長時間,家屬又不愿意將其接回家,認為無人關心無人愛失去信心,所以不愿服藥或藏藥;正在上學的學生怕吃了精神科藥物后會影響她的智能,耽誤學習而不愿服藥或藏藥。
1.2 表現(xiàn) 拒服藥的患者通常十分注意護士發(fā)藥時的注意力,只要護士稍不留意,患者即將藥物藏在舌下、口頰或齲齒洞內,只咽水而不吞藥,以后伺機吐掉;患者拿到藥后做出服藥的假動作,其實把藥藏于手指間、衣袖內或將藥物在送到口中的過程中丟于頸下領口處;把藥放于口中,假裝服藥,實際已將藥吐于杯中,然后趁護士專心檢查口腔不注意之機連水一起倒掉;把藥放于口中嚼碎,借喝水的機會用漱口的方式將藥吐掉;當著護士的面將藥咽下,然后很快到廁所內用手刺激舌根誘發(fā)嘔吐,將藥物吐出。
將患者安置在固定的地方排隊服藥,且每個患者或用自己的白色塑料杯或者是經(jīng)病房消過毒的杯子服藥;不能起床或約束的患者應送至床旁,由工作人員喂服;發(fā)藥時由兩個或多個以上的護理人員共同發(fā)藥,一人發(fā)藥,一人或多人在旁邊檢查,發(fā)藥時工作人員應高度集中,速度宜慢,患者服藥后,每個人均要檢查其口腔、舌下或頰部方可讓患者離開[3];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有拒藥、藏藥現(xiàn)象,要書面、口頭交接班,讓所有的護理人員發(fā)藥時重點觀察這些患者;對一貫拒藥、藏藥的患者,每次服藥要么提前要么最后服藥,便于仔細檢查,同時避免其他患者學習其拒藥或藏藥的方式;服藥后為了防止患者到衛(wèi)生間吐出,可讓患者最先服藥,服藥完畢后讓其坐于發(fā)藥護士的身旁,待所有的患者服藥完畢后方可讓其離去;木僵患者可采用鼻導管注食注藥;受被害妄想支配的患者,懷疑藥物有害,怕被毒害,工作人員了解其病情后應耐心勸說解釋,找?guī)讉€康復期患者在她面前服藥,以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仍不愿服藥的,可將藥物裝入空膠囊內,暗示患者藥物是保健類藥品,不會傷害到身體,讓其自行服藥;患者因服藥后出現(xiàn)了藥物副反應而不愿服藥,工作人員應給予服藥常識的指導,告訴他:這是服藥后的正常反應,也是藥物有效的表現(xiàn),預示著你的病情在逐漸的好轉,這些不適反應是暫時的,慢慢會消失的。從而解除患者的顧慮,讓其自行服藥;抑郁患者有消極念頭、悲觀想死,工作人員應耐心解釋,勸導患者,說你還年輕,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如果你真的死去,你家人一定會很傷心難過,你忍心你父母為你傷心嗎?并講解服藥對治愈疾病的重要性,護士的一番言語既充滿關心和體貼,又有科學的說服力,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的關心體貼而主動服藥。
[1]曹新妹.實用精神科護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6.
[2]陳彥方.CCMD-3相關精神障礙治療與科護理.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6-47.
[3]王玲,劉梅華.住院精神病人服藥不依從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中外醫(yī)療,2007(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