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建文 王生寨
刑事訴訟期間的規(guī)定亟須修改完善
文◎魏建文*王生寨**
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79條對法定期間的計算方式規(guī)定為:“期間以時、日、月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nèi)。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上訴狀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滿前已經(jīng)交郵的,不算過期。”《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103條第3款對以月計算的期限作出解釋性的規(guī)定:“以月計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某日為一個月,如本月1日收案至下一個月1日、本月最后一日至下一個月最后一日為一個月的審理期限;半月一律按15日計算期限?!北M管有如此詳細的解釋,關(guān)于訴訟期間屆滿日的確定在司法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亟須進一步修改完善。
公歷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年的二月有28天、閏年的二月有29天。按《解釋》關(guān)于期限屆滿之日的規(guī)定,在大、小月交錯的一些時段計算一個月的審理期限屆滿之日時容易出現(xiàn)問題,對于訴訟期限是多個月而其開始日與屆滿日所在的月恰逢大小月交錯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試以一個月的訴訟期間為例,一種情況是,若在某小月的最后一日收案,而下一個月是大月時,按《解釋》的規(guī)定計算出的日期不具有唯一性。如某平年的2月28日收案,若按《解釋》規(guī)定的“以月計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某日為一個月”來計算,則3月28日為一個月的審理期限屆滿之日;若按《解釋》規(guī)定的“本月最后一日至下一個月最后一日為一個月的審理期限”來計算,至3月的31日才是一個月的審理期限屆滿之日,與前一種計算方法相比,審理期限屆滿的日期相差3日。另外一種情況是,若在某平年的1月29日、30日兩日收案,按《解釋》的規(guī)定,一個月的審理期限屆滿之日不知是哪一日。因為按《解釋》規(guī)定的“以月計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某日為一個月”來看,1月29日、30日在平年的2月沒有對應(yīng)日,而按《解釋》規(guī)定的“本月最后一日至下一個月最后一日為一個月的審理期限”來看,1月29日、30日又不是1月份的最后一日,也計算不出一個月的訴訟期限屆滿之日是哪一日。這樣,一方面造成訴訟期限計算混亂,甚至無法計算出期限屆滿日,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超期羈押。
建議在刑事訴訟法的修訂中吸收《解釋》第103條中合理且經(jīng)過司法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規(guī)定,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修改完善,規(guī)定為:“以月計算的期間,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某日為一個月;照此計算時,若本月的某日在下月或者在期間的最后一個月沒有對應(yīng)日期的,則以該月的最后一日為期限屆滿之日;半月一律按15日計算期限?!?/p>
《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后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筆者以為,對于改變管轄的審查起訴案件的期間開始之日沒有必要專門設(shè)立這一特殊規(guī)定。同理,《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2款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也存在類似問題。
顯然,現(xiàn)行立法對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對期間的計算均規(guī)定為從改變后的人民檢察院(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審理)期限,對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法院)后對期間的計算均規(guī)定為人民檢察院(法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審理)期限。這種對人民檢察院(法院)系統(tǒng)內(nèi)部以及跨系統(tǒng)移送案件的期間起算分別情況進行規(guī)定的做法,在實踐中容易引起爭議和混亂。而且,兩種計算方法僅僅是審查(審理)期限的上限相差一天,起算日相差一天,既無必要,也易造成執(zhí)法過程的混亂。
建議將《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后,改變后的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將《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2款修改為:“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改變管轄后,改變后的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湖南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410001]
**湖南省邵陽市人民檢察院研究室[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