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軍
(新疆石河子148團農(nóng)業(yè)科,新疆石河子832048)
母豬產(chǎn)后癱瘓綜合征是母豬的常見病,病因極其復雜。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母豬淘汰,造成極大的損失。母豬產(chǎn)后癱瘓多發(fā)生于產(chǎn)后2~5天。患豬臨床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病初糞便干硬而少,以后則停止排糞排尿,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精神萎靡,呈昏睡狀態(tài)。病初步態(tài)不穩(wěn),后肢無力,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病豬長期臥地不起,四肢麻木、發(fā)涼,肌肉疼痛敏感,呼吸淺表,逐漸消瘦,衰竭而死。現(xiàn)就本病在新疆地區(qū)的治療和防制的情況簡單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母豬出現(xiàn)產(chǎn)后癱瘓的癥狀時應盡早治療,治療延遲會造成母豬臥地不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壞死,母豬不能站立,造成治療難度加大。
產(chǎn)后母豬出現(xiàn)四肢肌肉震顫、感覺過敏、觸動時尖叫、不愿走動、搖頭、磨牙或空嚼,體溫正常或稍升高,后肢強拘,步態(tài)不穩(wěn)、僵硬,這是產(chǎn)后癱瘓的早期癥狀。在這一時期,如果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效果較好。當患病母豬臥地不起、耳尖皮膚冰涼、體溫降低(36~38.5℃)、輕度脫水、心率加快、糞便干硬時,再采取治療措施,則治療難度較大,治療時間長。
利用鈣制劑治療母豬產(chǎn)后癱瘓是最常用的方法。臨床上常用的鈣制劑是葡萄糖酸鈣和氯化鈣。130~150kg體重的母豬治療劑量為:25%葡萄糖500mL、復方生理鹽水500mL、安納咖注射液2mL、維生素B1注射液5mL、10%葡萄糖酸鈣 300~400mL或 5%氯化鈣 100~150mL,靜脈注射。首次靜脈注射鈣制劑可以采用稍大劑量,若注射8~12小時后病情仍沒有好轉(zhuǎn),可以按照原劑量再靜脈注射1次,第2次治療時可配合使用15%磷酸二氫鈉注射液50~80mL,10%硫酸鎂注射液10~50mL。
1.1.1 靜脈注射鈣制劑時要緩慢注射并且要監(jiān)聽心跳,尤其是注射到全劑量的1/3時。通常情況下靜脈注射鈣制劑后母豬心跳次數(shù)減少,而后逐漸增加回升到原來的次數(shù),并稍有升高。如果靜脈注射鈣制劑后母豬心跳明顯加快,心臟搏動有力,開始出現(xiàn)心率不齊,則應該停止注射或減慢注射速度,否則容易發(fā)生危險。靜脈注射鈣制劑時,配合使用香丹注射液可以減少心跳加快和心率不齊等副作用。
1.1.2 靜脈注射鈣制劑時不能讓藥液漏出血管之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腫脹、壞死甚至化膿破潰,形成靜脈周圍炎。
1.1.3 病豬注射鈣制劑后,會出現(xiàn)肌肉震顫、排糞排尿,全身狀況改善等反應。如果鈣制劑用量不足,會使病程延長或病豬站立后又臥地不起,這樣會增加治療的難度,使治愈率降低,病程延長。
1.1.4 患病母豬靜脈注射鈣制劑時,可以使用靜松靈注射液或氯胺酮注射液使豬鎮(zhèn)靜,以免母豬亂動影響輸液。產(chǎn)后母豬可肌肉注射靜松靈注射液20~40mL,注射后5~8分鐘開始輸液。
1.1.5 當歸注射液或祖師麻注射液穴位注射。在臨床治療中,我們試用當歸注射液或祖師麻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鈣劑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為:當歸注射液或祖師麻注射液15~20mL,百會穴、腎門穴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1.2.1 為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肌肉注射維生素D340~50萬單位,1天1次,連用3天;或肌肉注射維丁膠鈣注射液10~15mL,3~5天后再用1次。
1.2.2 補充能量,促進母豬體力恢復。三磷酸腺苷注射液5~10mL、輔酶 A 2支、維生素 C注射液 5~10mL,溶入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1天1次或2次。
1.2.3 肌肉注射硝酸士的寧注射液3mL,興奮神經(jīng)中樞。
1.3.1 方劑1
杜仲25g、續(xù)斷30g、當歸20g、狗脊40g、海風藤20g、千年健20g、牛膝20g、川木瓜20g、神曲13g、蘇梗20g、熟地30g,用水煎后加米酒100mL喂服。
1.3.2 方劑2
川牛膝15g、川獨活15g、川續(xù)斷30g、 復花 15g、 秦艽 30g、 杜仲 15g、川芎 12g、 赤芍 12g、 木瓜 30g、 乳香9g、沒藥15g、大艾30g、荊芥30g、牛蹄一副,混合研末拌飼料喂服,2天1劑,連用3劑。如母豬癱瘓且乳量不足,可加王不留行30g。
1.3.3 針灸療法
有資料介紹針灸配合藥物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有條件的豬場可以試用。具體做法為:取豬的百會、腎門、滴水、大胯為主穴,以搶風、涌泉、尾尖、鎖陽、后三里為配穴。后肢病重者著重針炙滴水、大胯穴,隔天1次,連用2~3次,或用跛痛靈注射液或祖師麻注射液于百會穴注射,隔天1次,連用2~3天。
懷孕母豬,特別是懷孕后期母豬是生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時期飼養(yǎng)管理的目標是促進母豬體況改善,促進胎兒發(fā)育。母豬分娩后泌乳的啟動需要一套快速的鈣內(nèi)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機制,母豬分娩后常表現(xiàn)血鈣降低現(xiàn)象。當腸道吸收鈣和骨骼動員鈣的總量少于母豬鈣損失總量時,母豬則表現(xiàn)血鈣降低,最終導致產(chǎn)后癱瘓的發(fā)生。
對于懷孕母豬,要控制適宜的營養(yǎng)水平。我國飼養(yǎng)標準規(guī)定,妊娠前期(懷孕后前80天)的母豬,體重為90~120kg時,日采食配合飼料量為1.7kg;體重120~150kg,日采食為 1.9kg;150kg體重以上為2kg。妊娠后期(產(chǎn)前 1個月) 體重在 90~120kg、120~150kg、150kg以上,日采食量分別為2.2kg、2.4kg、2.5kg配合飼料。日糧營養(yǎng)水平為:粗蛋白12%~13%、消化能為 2.8~3.0兆卡/kg、 賴氨酸為 0.4%~0.5%、鈣為0.6%、磷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飼料外,為使母豬有飽感和補充維生素,最好搭配品質(zhì)優(yōu)良的青綠飼料或粗飼料,新疆地區(qū)豬場通常在懷孕母豬日糧中額外添加15%的苜蓿干草粉,以補充維生素和增加母豬的飽腹感。
母豬臨產(chǎn)前 5~7天應按日糧的10%~20%減少精料,并在日糧中增加小麥麩,可增至原飼料的一半,可防止母豬發(fā)生便秘。母豬分娩前10~12小時最好不再喂料,但應供給充足飲水。分娩當日可喂0.9~1.4kg飼料,然后逐漸加量,5~7天后達到哺乳母豬的飼養(yǎng)標準和喂量。哺乳母豬配合飼料中的粗蛋白應為 14%~15%、消化能 2.9~3.1兆卡/kg、食鹽0.4%~0.5%、賴氨酸0.5%~0.6%、鈣0.65%、磷0.5%,注意供應充足微量元素和多維素。泌乳母豬飼養(yǎng)要重點掌握日喂量和次數(shù)。產(chǎn)后母豬一頓不要喂太多,經(jīng)3~5天逐漸增加日喂量,7天后轉(zhuǎn)為正常。產(chǎn)后10~20天,日喂量應達到4.5~5kg配合飼料,20~30天達到 5.5~6kg, 30~35天逐漸降至5 kg左右。泌乳母豬最好喂生濕料,料、 水比為 1︰0.5~1︰0.7。
懷孕母豬圈舍保持清潔、干燥,運動場寬敞平坦,母豬每天能自由運動。盡可能減少各類應激因素的刺激。
當母豬發(fā)生難產(chǎn)而助產(chǎn)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產(chǎn)道和神經(jīng),引起產(chǎn)后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