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青
(商丘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河南 商丘 476000)
2009-2010年度商丘市冬小麥越冬期平均氣溫(-1.8 ℃)與歷史同期(0.0 ℃)相比明顯偏低。2009年強低溫出現(xiàn)較早,提前30 d進入越冬期,此后氣溫長時間走低。小麥進入越冬期后僅1月下旬氣溫高于歷史同期。總之,2009-2010年度商丘市小麥越冬期氣溫有兩個基本特征:低溫出現(xiàn)早、持續(xù)時間長。
2009-2010年度商丘市小麥越冬期降水總量50 mm以下,較常年同期少0.7 mm左右。由于降雪集中在2009年11月中旬,進入越冬期后冬小麥基本停止生長,此時冬小麥需水較少,墑情良好,雖然小麥越冬期出現(xiàn)階段性降水異常偏少現(xiàn)象,但對商丘市冬小麥生長并無不利影響。2009年12月下旬直到2010年1月下旬降水僅0.9 mm,但進入2月份后降水顯著增多,僅2月上旬就達到10.2 mm。
商丘市越冬期日照時數(shù)為254.1 h,較歷史同期的291.7 h偏少37.6 h,屬于正常范疇。越冬期日照時數(shù)呈波狀起伏。11月、12月日照時數(shù)最少,
分別為83 h、81 h,12下旬、1月上旬和2月中旬較歷史同期偏高;11月、1月中旬、2月下旬較歷史同期偏低,2月上旬較歷史同期異常偏少70%。造成有效積溫明顯比常年同期偏少。
2.1.1 冬季降溫早,冬前小麥生長量不足 2009年11月12日至16日,氣溫由12日前的10 ℃以上,降至-0.1 ℃至-1.5 ℃,全市普降40.6 mm雪水,小麥暫停生長,進入越冬期。與2008年相比,越冬期較常年提前了30 d左右。此時正值冬小麥第一個分蘗盛期,早降溫,導致小麥積溫和光照不足,普遍葉齡偏小、個體偏弱、分蘗減少、群體小、次生根少、生長量不足,生育期普遍滯后。小麥冬前整體苗情差于常年同期。
2.1.2 低溫持續(xù)時間長,早春溫度變化劇烈 2009年11月中旬開始降溫,2010年1月中旬溫度開始逐漸回升,1月下旬日平均溫度2.75 ℃,較2009年同期高0.45 ℃,而2月上旬為2.4 ℃,較2009年同期低3.45 ℃;2月中旬為0.85 ℃,較2009年同期低4.8 ℃,小麥生長十分緩慢,越冬期歷時90 d左右,比2008-2009年度延長30 d左右。3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由2月下旬的8.3 ℃降到1.8 ℃,使返青起身期的小麥又進入低溫越冬期。與2009年同期相比,一類苗減少4.5個百分點,二類苗增加5.5個百分點,三類苗減少1個百分點。一、二類苗的主莖葉齡比2009年分別減少0.2片、0.5片。
2.1.3 積溫偏少,溫度不穩(wěn)定,晚霜凍害偏晚2010年2月1日至4月30日積溫757 ℃,較2009年同期的910 ℃偏少153 ℃,造成小麥抽穗揚花期與2009年同期相比推遲7~10 d,2010年抽穗期為4月20~30日,揚花期為5月1~6日,灌漿期為5月7日至6月16日。4月15日清晨,商丘市遭遇晚霜凍侵襲,氣溫由10 ℃以上突降至1.4 ℃,地面溫度降至0.4 ℃,持續(xù)時間3 h。商丘市此次低溫天氣,使小麥生長速度減慢,部分麥田的幼穗分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麥田幼穗的小穗輕微凍害,部分小麥的穗粒數(shù)相對減少。
2.2.1 補充水分 補水可以增強抗凍性,有利塌實土壤。2009年11月10~12日商丘市普降大到暴雪,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墑情,有利于冬小麥春季正常生長。既提高了土壤熱容量,也增強了麥苗抗凍性、對保苗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近年來,商丘市秸稈還田和旋耕播種的面積大,部分麥田土壤過于疏松。降雪融化后可塌實土壤,有利于小麥新根發(fā)生和根系下扎。同時由于土壤冷融交替,結(jié)構(gòu)改善,還可以保蓄較多的水分,能有效促進麥田苗情轉(zhuǎn)化升級。
2.2.2 利于分蘗成穗、控旺、防病蟲 冬前降溫和春季低溫持續(xù)時間長有利于冬前分蘗成穗、控旺、降低病蟲危害。2009年11月中旬強降溫降雪天氣抑制了冬前麥苗旺長。由于冬前絕大多數(shù)麥田和群體頭數(shù)已達到甚至超過最終成穗要求,且冬前分蘗成穗率高,因此2010年商丘市單位面積成穗數(shù)與2009年基本持平,部分麥田略減。春季持續(xù)降溫,雖對春季分蘗不利,但低溫使小麥幼穗分化時間長,小穗小花數(shù)增加,且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越冬期病蟲越冬基數(shù)低,從而減輕春季病蟲危害。
2.2.3 減輕凍害 冬春雨雪降低了冷暖劇變對小麥的影響,小麥冬春凍害減輕。11月中旬的降雪、立春后的幾場雨,補充了小麥越冬、起身、孕穗或抽穗期用水,降溫一般伴隨降雪或降雨,能夠提高地溫,小麥受凍害程度相應(yīng)降低,小麥主莖及冬前分蘗無凍死現(xiàn)象,確保了單位面積成穗數(shù)。
2.2.4 有利小麥灌漿成熟 小麥生育后期土壤墑情好、氣溫適宜、光照充足。沒有出現(xiàn)干熱風等不利氣候條件,小麥灌漿期不但沒有縮短,還較常年延長10 d左右。灌漿速度和灌漿速率明顯提高,粒重明顯增加。
針對冬小麥苗情,商丘市在春季麥田管理上,狠抓一個“早”字,突出一個“好”字,因苗管理,分類指導,肥水齊攻,促進苗情轉(zhuǎn)化升級,構(gòu)建適宜群體結(jié)構(gòu),搭好豐產(chǎn)架子。
針對實際情況,商丘市明確提出了“以促為主,因苗管理,措施前移,肥水齊攻,千方百計促進苗情升級轉(zhuǎn)化”的麥田管理策略。核心是在返青起身期追肥澆水,中耕保墑增地溫,增根長葉促蘗,促苗早發(fā)快長,通過鞏固冬前分蘗、增加春生分蘗彌補冬前群體不足,構(gòu)建適宜群體結(jié)構(gòu),搭好小麥豐產(chǎn)架子。由于措施得力,有效促進了苗情轉(zhuǎn)化升級,有效穗未減少,群體結(jié)構(gòu)更合理。
針對2010年春季持續(xù)低溫天氣導致冬小麥抽穗、開花期較常年同期普遍推遲7~10 d的實際,及時進行了“一噴三防”措施,即在小麥籽粒灌漿期間,通過噴施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和葉面肥等混配液,防干熱風、防病蟲、防早衰,粒重明顯增加。
根據(jù)氣象部門發(fā)布的2010年4月14~15日,商丘市將有晚霜凍侵襲,氣溫將大幅度下降的預(yù)報,在4月12~13日霜凍侵襲前,全市麥田采取澆水,噴施葉面肥及抗寒調(diào)節(jié)劑,氣溫降至3 ℃前在麥田上風口用干濕鋸末、柴草熏煙等措施預(yù)防霜凍。4月15日霜凍發(fā)生后,對極少部分未采取措施的凍害麥田迅速澆水,并每667m2補施尿素7.5 kg,有效地預(yù)防了晚霜凍害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