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學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政法經(jīng)濟系 貴州 都勻 558000)
一
自由主義的正義觀往往與權利不可分。自由主義的正義觀認為,所謂社會正義就是對個人權利的保護。自由主義者認為,“社會正義的要求通常是用權利術語來表達的。”[1](p91)羅爾斯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義否認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剝奪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當?shù)模怀姓J許多人享受的較大利益能綽綽有余地補償強加于少數(shù)人的犧牲。所以,在一個正義的社會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確定不移的,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決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權衡?!盵2](p3)關于權利與善的關系,自由主義的觀點是很明確的,這就是權利優(yōu)先于善。也就是說從道德哲學的角度看,自由主義的權利理論是義務論不是目的論。在道德哲學中,凡是主張權利優(yōu)先于善的道德哲學屬于義務論的范疇。在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中,正義是具有首要的地位,正義是衡量各種價值的標準,當各種價值相互沖突時、當諸種善的觀念間相互競爭而且無法調和時,正義則是它們彼此之間賴以和解的標準。因而,正義本身相對其它價值和善觀念具有優(yōu)先性。正義觀所蘊含的正當原則(權利原則)表明,“使某些滿足沒有價值,在何為一個人的善的合理觀念方面也給出了限制。人們在制訂計劃和決定志向時要考慮這些限制。因此,在作為公平的正義中,我們并不把人們的傾向和癖好看作既定的(無論它們是什么),然后再尋求滿足它們的最好方式。相反,他們的欲望和志向從一開始就要受到正義原則的限制,這些原則指定了人們的目標體系必須尊重的界限。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作為公平的正義中,正當?shù)母拍钍莾?yōu)先于善的概念的?!盵2](p30)
二
在社群主義看來,自由主義的權利觀不可避免的導致原子主義?!疤├罩赋?,從廣義上說,原子主義這一術語指的是把個人放在首位,認為個人及其權利優(yōu)先于社會的契約論。這種理論起源于17世紀,18、19世紀的某些形式的功利主義也可以看作是這種社會契約論的繼承者?!覀兝^承了17世紀的原子論。不是因為我們仍信奉契約論(盡管各種翻版仍舊流行),而是因為我們仍然發(fā)現(xiàn)易于把政治社會考慮成經(jīng)由意志建立的,或工具般地思考它。在后一種情況下,即使我們不再把社會的起源理解為依賴于同意,可我們仍舊這樣理解也這樣評估社會的作用,即它是我們達到歸因于個體或選民集團的目標的工具’?!盵3](p37)原子主義把個人的權利置于第一位,認為個人的基本權利優(yōu)先于社會,而把社會看成滿足個人的權利與利益實現(xiàn)的工具,對自由主義的原子主義的批判早在黑格爾那個時代自由主義的有關缺陷就被注意到了。對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進行批判時,黑格爾指出:“自由主義是以原子論的原則為基礎的,這一原則堅持以個別人的意志為歸依,強調所有的政府都應該從它們明確界定的權力出發(fā)并獲得每個人的明確的認可。這種自由的形式——這種抽象性——不允許任何政治組織牢固地建立起來。政府的種種措施都被擁護自由的人視作特殊意志的專斷和獨裁權力的表現(xiàn)而加以劇烈的反對?!盵4](p6)
社群主義思想家繼承了黑格爾的某些思想,同樣對自由主義的原子主義進行了批判。社群主義指出,原子主義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查爾斯·泰勒把原子主義的危害稱之為現(xiàn)代性的三種隱優(yōu)。第一種隱憂是個人主義。泰勒認為個人主義一般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指作為一種道德理想主義的個人主義和作為非道德現(xiàn)象意義上的個人主義。顯然,前一種意義上的個人主義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后一種意義上的個人主義是造成我們生活世界意義喪失的一種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這種個人主義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逐漸淡漠,公民日益喪失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消積頹廢情緒不斷增長并加緊漫延。人們變得功利化,極端私利化,奉獻精神等傳統(tǒng)美德正在逐漸消失。第二種隱憂是工具理性的擴張。按照韋伯的理解,工具理性是指人們?yōu)榱诉_成給定的目標而通過算計、設計好路徑與方法以最經(jīng)濟的方式去達成目標的那種合理性。泰勒認為,工具理性的優(yōu)先性確實給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是一個生產(chǎn)力發(fā)展與解放的過程。但是工具理性的宰制性力量與個人主義聯(lián)合在一起.正在導致人們生活目標的遮蔽。泰勒指出,對于工具理性的擴張,對人類社會的傷害,人們應該反思,“要考慮我們目標是什么以及工具理性是否應當在我們的生活中起比現(xiàn)在更少的作用?!盵5](p66)第三種隱憂是自由的失落。泰勒認為這種后果是由于個人主義和工具理性結合在一起的必然結果。這種后果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第一,是人們趨向拜物教,而把嚴肅的道德置于腦后,人們的選擇受到很大的限制,社會中彌漫著物化現(xiàn)象。泰勒指出自由的真諦并不是萬事不求人,只有與社會聯(lián)系中,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選擇?!白晕疫x擇只有因某些問題比其他問題更有意義時,它才是合理的?!晕疫x擇的理想假定了超越自我選擇的其他有意義問題的存在。理想不能孤立存在,因為它要求重要問題的視野,這種視野有助于界定有意義的自我形成的方面?!盵5](p66)第二,政治上的原子主義的危害在于公民參與政治的熱情與能力大大的降低了。自由主義者堅持消極的自由的底線,只有政府沒有干涉人們的私人生活,就會很少有人愿意去參與社會的政治自治。大多數(shù)人滿足于自己私人空間里的生活。泰勒認為,在這種情形下往往導致對自己的政治命運的控制的喪失,往往為極權主義上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指出“一旦參與式微,一旦參與的載體和媒介即橫向的社群枯萎,就遺下個休公民孤立地面對龐然的官僚國家并且真正地毫無力量?!盵5](p67)論述了原子主義造成的三種隱憂后,泰勒不無憂慮地指出,“現(xiàn)代社會就其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來講,其實是一個碎片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形成共同的目標并加以貫徹的能力越來越弱,人們越來越少地在一個共同的計劃內或以某種忠誠的態(tài)度與他們的公民伙伴結合起來。于是,一方面是碎片化社會的成員越來越難以與他們的政治社會認同,另一方面同樣是這些成員越來越在政治上感到無力。”[5](p67)
三
社群主義不單指出自由主義的權利觀的危害性,而且在理論上批判了自由主義權利觀的非現(xiàn)實性。第一,社群主義思想家麥金太爾指出,個人享有的權利是以某種具體的社會條件為前提的,而這些特定的規(guī)則和條件只存在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它決不是盤古開天地以來就有的。麥金太爾指出,中世紀臨近結束之前的任何古代或中世紀語言中,都沒有“權利”一詞來翻譯的表達式?!斑@就是說,大約在公無1400年前,古典的或中古的希伯來語、拉丁語或阿拉伯語,更不用說古英語了,都缺乏任何恰當?shù)姆绞絹肀磉_這一概念。在日語中,甚至到19世紀中期仍是這種情況?!盵6](p88)因此,他指出根本不存在自由主義所說的天賦人權,如果相信它們的存在,就如相信狐貍精與獨角獸那樣沒有什么區(qū)別。其次,麥金太爾指出,自然權利或人權是虛構的,只不過是具有高度特殊性質的虛構。他指出“那些預設了有權擁有某物的概念(諸如權利概念)的人類行為方式,總是具有極其具體的地方社會特性的;特殊類型的社會結構或實踐的存在,是那種要求擁有權利的概念成為一種可理解的人類行為樣式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個歷史事實,這類社會制度機構或實踐并不普遍地存在于人類各種社會當中。)在缺乏任何這類社會形式的情況下聲張一種權利,就像在一種沒有貨幣機構的社會中簽發(fā)支票付賬一樣可笑?!盵6](p86)麥金太爾指出,屬于人類本身的那些權利,這些權利被援引來作為人們在其對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中不應當受到干涉的根據(jù),它們是在18世紀作為自然權利或人的權利而被提及的權利,它們是消極的、嚴格地作為不受干涉的權利被界定的,這是18世紀特有的現(xiàn)象。
社群主義反對自由主義的權利觀,他們提出了另一種權利理論。社群主義認為,自由主義所講的權利本質是一種道德權利,即認為它是人生來俱有的權利。自由主義認為人權的合法性來源于自然法,它先于國家而存在,而國家則是人們締結社會契約而授權的結果。社群主義認為權利本質不是一種道德權利,而認為權利的本質是一種法律權利,是一種由法律規(guī)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一種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制度安排。社群主義的權利觀與自由主義權利觀另一個區(qū)別在于,自由主義一般強調消極權利而社群主義更加看重積極的權利。按照政治哲學家伯林的說法,消極自由是指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而積極自由是指主體想成為自己主人的愿望的那種自由。社群主義認為制約個人發(fā)展的社會條件只有通過社群、國家的積極努力才能實現(xiàn)。所以公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督促社群、國家有所作為,“在實現(xiàn)個人權利方面,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社群的有所作為比起其無所作為來要好得多,個人在與政府合作中所實現(xiàn)的權利比通過其單獨行動所實現(xiàn)的權利的意義也要大得多?!盵3](p108)
注釋:
[1]雅各布.民主視野:當代政治哲學導論[M].吳增定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2]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俞可平.社群主義》(修訂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4]郁建興.自由主義批判與自由理論的重建——黑格爾政治哲學及其影響[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5]汪俊昌.泰勒對自由主義的批判[J].浙江學刊,2003年第6期.
[6]麥金太爾.追尋美德[M].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