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琦
歌唱的氣息與頭聲
□趙松琦
眾所周知,氣息對歌唱十分重要。然而,在部分聲樂學生中,特別是初學者,歌唱的呼吸還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有聳著雙肩唱的,有抬胸束腹唱的,有頂著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抬起頭踮起腳尖拔直嗓子喊叫的。這些都是不明白用氣方法的歌唱表現(xiàn),這種狀況也嚴重地影響著歌唱者的演唱以及對歌曲內容的表達。
那么,怎樣的呼吸方法才是求得氣息支持的歌唱呢?
一般來講,歌唱的呼吸可分為兩個動作:吸氣和呼氣。吸氣要自然,吸得深、吸氣恰當。氣息從口、鼻同時吸入,經(jīng)過咽喉、氣管、支氣管到肺葉底部,并把吸氣的力量推向后腰部。動作要輕松自然,不牽強,不僵硬。兩肩自然下垂,胸部放松,不抬起。
呼氣應當平穩(wěn)、均勻,有控制。呼氣的關鍵是要找到支持點,找到呼吸器官和發(fā)聲器官有機配合的力量。如果找到了這個支點,找到了這種配合的力量,呼吸就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呼氣時,橫膈膜平穩(wěn)地下移,兩側下肋盡量保持張開,使氣息通過氣管送入聲門。這種橫膈膜下移,下肋張開的力,我們稱之為“對抗力”。應該指出的是,呼氣時不僅有這個呼氣肌群形成的對抗力,同時還有第二種與之抗衡的,由吸氣肌群形成的協(xié)同動作。根據(jù)演唱需要,調節(jié)抗衡程度,呼氣之中保持相應吸氣的感覺,吸氣之中保持相應呼氣的感覺,這就形成了人們常說的“呼吸對抗”或“呼吸保持”,呼與吸協(xié)調一致的具有支持點的呼吸。得到了正確的呼吸支持點,就有可能得到氣息支持的聲音,這種呼吸對抗也就是老師們常說的“拉住”。把氣息“拉住”,指的就是呼吸保持。在聲樂學習中呼吸的感覺很重要,必須堅持鍛煉,才會有扎實的基本功。
換氣,也可以叫做補氣或偷氣。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演唱歌曲時,能否換好或補好氣,氣息能否得以循環(huán)往復,關系到已獲得的呼氣支持能否繼續(xù)保持。換氣一方面要根據(jù)樂句的進行,另一方面要根據(jù)作品的表現(xiàn)。換氣的難度大,要求高,需要重點訓練。練習時,可以有意識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讓換氣有足夠的時間和準備,等練習到熟練程度,逐漸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進行句間換氣。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歌曲比較長,一句歌詞又很長,或起伏很大,用氣量比較多,來不及在句間換氣,那么,就需要在句內“偷氣”,這要求吸氣的速度要快,在不影響歌曲表達的情況下,適當?shù)耐禋庖匝永m(xù)足夠的氣息,才能確保歌唱的藝術表現(xiàn)需要。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呼吸方式,構成了有支持的歌唱呼吸,由此產(chǎn)生的氣息發(fā)出聲音,通過放松舌頭,適當?shù)卮蜷_喉嚨,經(jīng)過咽部,在頭腔處產(chǎn)生共鳴,就能獲得純凈圓潤的聲音。這種有氣息支持的,具有穿透力的高頻泛音,稱之為頭聲。
頭聲,在歌唱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頭聲共鳴是辨別聲音純凈與否,音色優(yōu)美與否的一把尺子。我的老師在給我上第一節(jié)聲樂課的時候就對我說過:“頭聲是男聲的生命,沒有頭聲的聲音就不是好聲音”。這句話或許有點極端,但是體現(xiàn)出了頭聲的重要性。頭腔共鳴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和金屬質感。在表演的時候,即使演員在臺上與觀眾相隔很遠,只要他能唱出好的頭聲效果,觀眾一樣會聽得很清楚。大家所熟悉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與多明戈,他們不用擴音器,卻能把自己的輝煌嘹亮的優(yōu)美歌聲灌滿全場,送進每一個人的耳朵里。那是因為他們憑借著自己掌握美聲唱法的高超技藝,充分發(fā)揮腔體的共鳴作用。
要如何才能獲得有氣息支持的頭聲呢?
我國古代時期就有關于聲樂學方面的論著,其中有“沉于底,冠于頂”的說法。所謂“沉于底”指的是氣息深,沉得深。只有氣息能沉得下去,聲音才會達到高位置,才會有頭聲的出現(xiàn)?!案呶恢谩迸c“深呼吸”是辨證統(tǒng)一的整體,沒有深呼吸就沒有高位置,沒有高位置說明你用的氣也不深,這就需要歌唱者有良好的呼吸做基礎。卡魯索曾經(jīng)說過:“我是看著自己的腳尖在唱歌”。這形象地比喻氣息應沉得深。氣息下得去,頭聲才能產(chǎn)生。
大家都知道在歌唱時需要頭聲,這樣高音才不會發(fā)脆,才能傳得遠,聽得清楚。唱高音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需要歌唱這者有很好的氣息力量,并且要保持聲音的前后統(tǒng)一。這就要求歌唱者的呼吸能夠保持得住,不會將氣息提到胸部,而是能繼續(xù)地將氣息控制在腰腹之間。有了這種呼吸保持的力量后,將喉頭適當?shù)姆潘?,就有可能獲得頭聲。頭腔共鳴是正確發(fā)聲的結果,而不是個過程,它與胸腔共鳴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協(xié)同的共鳴腔體。統(tǒng)一而協(xié)調的共鳴,使我們的歌唱達到“空、通、松”的狀態(tài)?!翱铡敝傅氖枪缠Q腔體要保持一種適度打開的狀態(tài);“通”指的是人的發(fā)聲管道要保持通暢自然;“松”指的就是指人的整個歌唱狀態(tài),要有彈性,不僵硬。
著名的音樂教授沈湘先生說過:“共鳴狀態(tài)和呼吸狀態(tài)特別密切,好的共鳴狀態(tài)就是好的呼吸狀態(tài),用深呼吸的感覺把腔體打開了等在那唱,好的共鳴聲音就出來了?!彼裕^腔共鳴與呼吸的關系,就如同魚與水的關系,想讓聲音漂亮,就必須像在渠里放水那樣讓共鳴通道產(chǎn)生通氣的感覺,魚才能在水里游動,聲音靠著氣息才能流動。
綜上所述,氣息作為歌唱的基本功,作為獲得頭聲的基本前提,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只有練好扎實的氣息功底,才能在延長上獲得成功。我們作為聲樂學習者,應科學地練習歌唱的氣息,讓歌唱成為有氣息支持的歌唱,藝術的歌唱。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