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禮斌 趙詠莉 華 強 王小紅 余方流
1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內分泌科(241000)
2 皖南醫(yī)學院微生物免疫教研室(2410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異常有關[1]。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導致氮質血癥、尿毒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其紅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報道很少。本研究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紅細胞C3b受體花環(huán)率、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huán)率(RBC-ICR)以及紅細胞免疫黏附促進率,紅細胞免疫黏附抑制率,并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胰島素的進行相關性分析,探討其紅細胞免疫異常的病理機制。
①2型糖尿病腎?。―N)組:26例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1989年Mogensen提出的標準,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齡39~78歲,平均60.96歲,DN病程4~23年,平均11.47年;對照(C)組:21例體檢健康者,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齡36~74歲,平均59.3歲,經全身檢查無器質性心血管、肝、肺、腎、血液、內分泌等疾病,1個月內未曾用過抗生素和免疫制劑。兩組性別及年齡相當,差異無顯著性。
RBC-C3bRR、RBC-ICR、RBC免疫黏附促進率和抑制率活性測定均采用郭峰法[2-4]。FBG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采用高壓液相色譜法(HPLC),胰島素測定采用化學發(fā)光法。
DN組患者血漿FBG、HbA1c及In水平等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DN組RBC-C3bRR、RFER低于對照組,而ICRR、RFIR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DN組與對照組FPG、HbA1c和In的比較
表2 DN組與對照組紅細胞免疫功能的比較
DN組患者RBC-C3bRR、RFER與FBG、HbA1c,In水平呈負相關(P<0.01或P<0.05);ICRR與FBG、HbA1c,In水平呈正相關(P<0.01);RFIR與FBG、HbA1c水平呈正相關(P<0.01)而與In水平無相關性(P>0.05),見表3。
紅細胞免疫系統(tǒng)的概念由Siegel等在1981年提出[5],二十余年來國內外學者大量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紅細胞免疫是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紅細胞膜上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C3b受體(CRI),通過該受體的免疫黏附作用,紅細胞得以發(fā)揮其攜帶、清除IC、識別儲存抗原、促進吞噬多種功能。紅細胞還具有促進T淋巴細胞活化、調節(jié)B淋巴細胞和細胞免疫等多種免疫功能[6]。
表3 DN組FPG、HbA1c和In與紅細胞免疫功能的相關性
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90%以上,因此2型糖尿病導致的2型糖尿病腎病占主導地位。2型糖尿病腎病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以微血管損害為主,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為20%~40%。目前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2型糖尿病腎病成為引發(fā)終末期腎功能衰竭(ESRD)的首要原因,占25%~42%;我國2型糖尿病腎病約占總ESRD的8%,部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增長到15%。最近一種觀點認為,天然免疫系統(tǒng)的激活和慢性低度炎癥參與了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7]。有研究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體液及細胞免疫缺陷[8]?;颊呒t細胞免疫功能損害是以RBCC3bRR降低和RBC-ICRR水平增高為主的免疫病理損傷;紅細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參與了2型糖尿病腎病的免疫病理損傷過程[9]。本組資料顯示,DN患者紅細胞C3b受體花環(huán)率低于正常,而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huán)率高于健康人,提示DN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處于低下狀態(tài),且為原發(fā)性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即紅細胞膜上C3b受體自身受到破壞和影響所致。早已發(fā)現(xiàn)紅細胞自身有完整的自我調控系統(tǒng),血清中有紅細胞免疫黏附促進因子和抑制因子,在正常生理狀況下,促進因子的作用明顯大于抑制因子,但在某些病理狀況下則發(fā)生改變,抑制因子上的賴氨酸結合位點可與IC-C3b上的C3b受體結合點相結合,阻斷免疫復合物黏附到紅細胞膜上,故可降低紅細胞黏附攜帶免疫復合物的能力。本組資料還顯示,DN患者血清抑制因子增多,促進因子減少,提示DN患者紅細胞免疫黏附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調可能是引起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
檢測結果還顯示,DN患者FBG、HbA1c、In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直線相關分析提示DN組患者RBC-C3bRR、RFIR與FBG、HbA1c,In水平呈負相關;ICRR與FBG、HbA1c、In水平呈正相關;RFER與FBG、HbA1c水平呈正相關。FBG、HbA1c是評價糖代謝障礙控制好壞的客觀指標,揭示DN患者糖代謝紊亂控制不良是導致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長期的糖代謝紊亂可導致脂質過氧化后引起紅細胞膜脂質成分的改變和Na+-K+-ATP酶活性的異常。膜組織成分的改變和Na+-K+-ATP酶活性的異常必然影響紅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進而影響紅細胞膜上C3b受體的活性,而導致紅細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使體內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增多堆積在血管壁上,并和血管壁及其周圍組織結合而引起血管壁的損害,而參與2型糖尿病腎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由于2型糖尿病并腎病患者體內非酶糖基化作用增強,紅細胞代謝改變,血紅蛋白變性,使細胞膜上RBC-C3bR受體不易暴露,胰島素和血糖的升高又使RBC-C3bR受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機體清除CIC能力下降,已與補體結合的免疫復合物在體內堆積并和血管內皮及血管周圍組織結合引起血管壁損傷,該機制可能是造成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病變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對于了解該病的免疫病理機制和指導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 袁剛,張木勛,王嵐.糖尿病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1999,12(11):637.
[2] 郭峰,虞子茜,趙中平.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1982,62(2):71.
[3] 郭峰,姚廣金,孟祥英等.血清中紅細胞免疫粘附促進因子的測定[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8,8(6):440-441.
[4] 郭峰,張延東.血清對紅細胞免疫粘附抑制作用的測定[J].上海免疫學雜志,1987,7(3):133-135.
[5] Siegel I,Lin TL,Gleicher N.The erythrocyte immune system[J].Lancet,1981,2 (8246) : 556-559.
[6] 薛擁志,王愛華,利凱.紅細胞免疫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2) :3558-3560.
[7] 陳海冰,賈偉平.糖尿病與免疫[J].臨床內科雜志,2007,24(3):159-161.
[8] Zykova SN,Svartberg J,Seljelid R,et al. Release of TNF – alpha from in vitro - stinulated monocytes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rum levels of apolipop rotein B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J].Scand J Iununol,2004,60(5): 535-542.
[9] 呂達嶸,魯科峰.2型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與脂質過氧化的關系[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2):163.
[10] 李瓊梅.2型糖尿病患者紅細胞的生化改變[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學與臨床分冊,1996,16 (2)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