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暉 胡紅松 謝麗華 劉榮火 黃妙娟
(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 廣東深圳 518172)
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胰島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共同發(fā)病基礎(chǔ)。近年我們采用中西醫(yī)治療脂肪肝合并胰島素抵抗100例,效果滿意,結(jié)果如下。
100例確診為脂肪肝的病人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41.6歲;病程5個月~6年;B超診斷:輕度14例,中度16例,重度20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7~62歲,平均年齡42.2歲;病程6個月~7年;B超診斷:輕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22例。2組比較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有易患因素;(2)沒有飲酒史;(3)排除藥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有乏力、肝區(qū)隱痛等癥狀,或伴肝脾大;(5)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伴增高的尿酸等;(6)有B超分度診斷依據(jù)。
觀察組中藥治療。方藥組成:澤瀉20g、制半夏10g、海藻15g、丹參25g、郁金10g、柴胡10g、決明子15g、生大黃6g、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2g。日1劑,水煎取汁250mL,分2次口服,同時服用易善復(北京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10)1粒,3次/d。對照組單純采用易善復膠囊1粒,3次/d。2組30d為1個療程,療程間停藥3~6d,治療2個療程觀察療效。
(1)肝區(qū)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遠場回聲衰減;(2)肝內(nèi)管道結(jié)構(gòu)顯示不清;(3)肝臟輕度或中度增大,肝臟邊緣圓鈍;(4)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肝內(nèi)血流信號減少;(5)肝右葉包膜及橫膈回聲顯示不清。具備上述第(1)項和第(2)~(4)項之一者為輕度脂肪肝;具備第(1)項和第(2)~(4)項之二者為中度脂肪肝;具備第(1)項和第(2)~(4)項之二及第(5)項者為重度脂肪肝。
表1 比較2組療效
表2 比較2組肝功能及血脂標(±s)
表2 比較2組肝功能及血脂標(±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治愈:無臨床癥狀、體征或好轉(zhuǎn),超聲顯示脂肪肝特征消失,肝功能無異常,TC降低20%或TG下降40%。顯效:無臨床癥狀、體征或好轉(zhuǎn),超聲顯示脂肪肝特征明顯改善,恢復肝功能,TC減低10%~20%,TG下降20%~40%。有效:無臨床癥狀、體征或好轉(zhuǎn),肝功能恢復和(或)TC降低10%~20%,TG降低20%~40%。無效:沒有到達上述標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遺傳、環(huán)境、代謝等因素所致以肝細胞脂肪變性為主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多種代謝紊亂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chǔ)和共同的危險因素造成胰島素抵抗,特別與脂肪代謝障礙相關(guān)性最明顯。各種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可促進分泌胰島素的增加,而脂肪堆積的肝細胞對胰島素造成抵抗,從而形成脂肪肝與胰島素抵抗的惡性循環(huán),文獻記載胰島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共同發(fā)病基礎(chǔ)[3]。
實驗研究表明,消瘀化痰飲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FPG、FINS、TG、TC、FFA及TG、TC的含量,降低HOMA-IR而提高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明顯改善實驗動物肝組織的脂肪變性。
以上論述可以看出,中西醫(yī)結(jié)合可促進肝功能、脂質(zhì)、血糖和HOMA-IR的改善,療效優(yōu)于單純易善復膠囊。但確切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
[1]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8,11(2):71.
[2]厲有名.脂肪肝現(xiàn)代診療[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62~63.
[3]顏勤明.脂肪肝與胰島素抵抗的關(guān)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0(3):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