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7)
基于任務的大學生英語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
徐華
(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7)
當前,隨著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關注教師角色和教學內容轉向,關注學生角色和學習方法的變革被廣泛認可。任務型語言教學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體現了元認知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即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本文闡述了元認知策略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并從學生、教師、環(huán)境、策略四個維度探討了大學生英語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
任務型語言教學;元認知策略;自主學習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者,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當前,隨著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關注教師角色和教學內容轉向,關注學生角色和學習方法的變革被廣泛認可,學生自主學習、綜合素質的提高已成為焦點。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倡導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提倡“在做中學,在用中學”,學習者是學習過程的核心,語言學習過程是自我發(fā)現與學習體驗累積的過程,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知識體系、激發(fā)學習動機、優(yōu)化學習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就是控制自己的學習能力”,其關鍵在于學習者的動機、信心、知識和技能,即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也正是元認知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元認知理論屬于心理學范疇,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元認知理論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有積極影響。因此,在任務型教學中注重元認知理論的研究、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元認知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許多語言學家將其引入學習策略的概念中,稱之為元認知策略。大量研究證實,元認知策略是高層次的語言學習管理技能,它能使學習者使用元認知理論對學習進行合理的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在語言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評估策略,學生一旦學會了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便可以將其運用到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任務型語言教學可分三個階段:任務前(pre-task phase)、任務中(main-task phase)和任務后(post-task phase)。元認知策略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元認知策略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圖
任務準備中計劃策略的培養(yǎng)在這一階段,通過各種活動輸入與任務相關的語言(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調用的是計劃策略,即在任務“呈現”前,要根據任務的目標,制定各種學習計劃,包括短期(周計劃)、中期(月計劃)、長期(學期計劃)、預計結果、選擇策略,并構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講授“Happiness”這篇閱讀時,設計如下問題:Today we are going to deal with the topic“happiness”?what’s your idea about hapiness?Look at the topic in our text“happiness”and try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在準備這個話題時,學生要查閱大量文獻,要對這個任務有充分的理解,計劃策略的培養(yǎng)對任務的執(zhí)行非常重要。
任務執(zhí)行中監(jiān)控策略的培養(yǎng)任務實施階段是語言技能的主要習得過程。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語言的流利性,還要注意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并鼓勵學生重構語言。任務執(zhí)行中,按照Willis(1996:54)的建議,在小組活動中,教師不宜干涉過多,要有“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勇氣”(courage),讓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任務中需要充分運用監(jiān)控策略,即在認知活動進行過程中,對認知活動做出及時的評價、反饋,并據此及時修正、調整元認知策略。如在課堂中設計辯論(debate)這個任務時,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分別進行任務的準備,如話題是“should college students do part-time job?”兩組正方,兩組反方,在辯論的過程中,雙方自由辯論,教師起調節(jié)任務的作用。學生“自我監(jiān)控”,獨立完成辯論(debate)任務。學生對一段時間的學習任務可以采用提問單、評估問卷、學習日記的方式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提問單即通過各種提問單的反饋,監(jiān)控整個學習過程,從而檢測學習策略的使用;評估問卷通過“課堂評估問卷”和“階段評估問卷”反思自己學習策略的使用,從而調整學習計劃和進度;學習日記即通過記錄日常學習感受來調控整個學習進程。
完成任務后評估策略的培養(yǎng)評估策略的任務是反思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總結學習策略。如在課堂完成辯論任務(debate)后,請學生對各自的表現進行評估,并總結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教師則分析學生的表現,并給出點評。任務如下:Each group report(s)the discussion result to the whole class. Compare the items each group provide(s).The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tems you mention and those mentioned in the text.培養(yǎng)學生寫學習日記也是評估的方式之一,如是否達到了原定的學習目標,采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如何發(fā)現學習中的不足,及時糾正并調整學習方法和計劃。
任務型語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必須指出的是,在任務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內隱學習、元認知學習的指導和大學生的自我指導,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策略意識和策略水平,自覺加強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下面就學生、教師、策略、環(huán)境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幫助學生轉換角色,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任務型語言教學倡導在任務實施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參與過程中學會探究(inquiry)、歸納(induction)和整合(incorporation),學生轉變?yōu)閰⑴c者、監(jiān)控者和探險者。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體驗、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有冒險精神,在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討論問題時,不懼怕犯各種語言錯誤,從而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交際任務。因此,各種類型的游戲、辯論等活動有助于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重新定位教師角色,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素養(yǎng)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時,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并沒有抹殺教師的作用。學習者自我決策、自我評價和獨立學習的能力沒有教師的引導是很難獲得的(Little,1991),教師在課堂中仍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已演變?yōu)閰f作者、中介者、合作者的身份,發(fā)揮著“腳手架”(scaffolding扶助)的作用。Ellis(2003)認為“扶助”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認知需求,另一個方面是情感狀態(tài)。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素養(yǎng)的同時,要提高自身的元認知水平,對任務的設定、實施、評估實行監(jiān)控和調適。
加強學習策略的訓練,提高學生元認知的水平和能力策略訓練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強調的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顯性或隱性地嵌入策略的訓練和使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元認知策略知識來完成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比如,在聽力教學中,如果聽力材料是關于中國舉辦2008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搜集相關內容,包括奧林匹克的來源,以及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意義等。然后在訓練聽力前給學生一些時間來交流他們所掌握的信息并預測將會聽到什么樣的內容。教師甚至還可以親自設計一些學習材料,有意識地把元認知知識融入到素材中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
創(chuàng)設發(fā)展性的課堂,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能否培養(yǎng)學生較強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發(fā)展性的課堂教學。所謂發(fā)展性的課堂教學,就是以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為至高目的,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差異。創(chuàng)設發(fā)展性的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決策能否把學生的個別差異,尤其是將不同的學習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內容。同時課堂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要大力倡導在多媒體技術下的課外自學中心的成立,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校內學習平臺和資源等開展獨立學習,最終實現向自主學習的轉變和飛躍。
綜上所述,任務型語言教學吸收了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主張和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這與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完全契合。從過去外語學習關注“如何教”到現在引導學生“如何學”的轉變,也是外語教育本質的回歸。然而在缺少語言實際環(huán)境的條件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能力,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是英語教師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1]朱玉梅.語言學習中的自主學習[J].外語學刊,2007,(5).
[2]楊愛英.元認知策略與第二語言學習[J].外語學刊,2008,(4).
[3]Skehan P.(1996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InJ.Willis&D,Wills(Eds).Challenge&ChangesinLanguageteaching.Heineman.
[4]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Longman,1996.
[5]Little D.LearnerAutonomy1,Definition,IssuesandProblems [M].Dublin:Authentik,1991.
[6]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7]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8]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責任編輯:鄭晶)
G712
A
1672-5727(2010)09-0103-03
徐華(1977—),女,江蘇揚州人,碩士,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