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生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編審指導二處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2005年11月,300多萬城區(qū)人口的哈爾濱市,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考驗:從11月23日23時至27日18時,在連續(xù)91個小時,近四天的時間內,全市大面積停水。造成停水的直接原因是哈爾濱城區(qū)的重要水源地松花江的上游——吉林省吉林市段發(fā)生有毒化工物污染水體,使松花江哈爾濱城區(qū)段水體受到上游來水的污染,導致江水無法飲用和使用。全市大停水,足以使任何一座城市的脈搏停止跳動。但英雄的哈爾濱人民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面對巨大挑戰(zhàn),經受住了考驗,取得了供水保衛(wèi)戰(zhàn)的最后勝利。
突如其來的危機
2005年11月13日下午1點45分,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中石油吉化公司101雙苯廠胺苯車間發(fā)生爆炸事故。同日15時左右,事故初步得到控制。14日凌晨4點,在消防官兵全力撲救下,火勢全部被撲滅。救火過程中部分(約100噸)有毒物質隨現(xiàn)場救火用水通過吉化公司東10號線入江口進入松花江,造成部分江段污染,導致松花江江面上產生一條長達80公里的污染帶,其主要污染物為苯和硝基苯。雖然苯在常溫下極易揮發(fā),但苯的合成物硝基苯卻不溶于水,對環(huán)境特別是對水體有嚴重危害,一旦落入水中,會形成嚴重的水污染。因此,“吉化11.13事件”屬于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件。這條長達80公里的污染帶不斷向下游流動,一步步逼向下游城市,苯含量一度超標108倍。污染帶通過吉林省的多個市縣進入黑龍江省境內,省會哈爾濱首當其沖。
11月18日中午,哈市接到省環(huán)保局傳來的吉林省環(huán)保局《關于我省吉化公司雙苯廠爆炸事件環(huán)保防控有關情況的函》,函告吉化公司爆炸可能對松花江水體造成污染。哈爾濱市政府迅速啟動環(huán)境污染應急監(jiān)測預案,調集人員、物資和設備,在松花江哈爾濱上游沿岸設置水質監(jiān)測站。19日,正式啟動松花江水體應急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距離四方臺水源地73公里的88號照、距離四方臺水源地16公里的蘇家屯設立三家子、四方臺臨時監(jiān)測斷面,對水質進行高密度檢測。每兩個小時采集一次水樣,分析江水中苯和硝基苯的含量,監(jiān)測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變化情況。
20日7時,在吉林省界內的第二松花江匯入黑龍江省界第一個監(jiān)測斷面即肇源斷面開始檢出苯超標,表明污染帶前鋒已達黑龍江省,并正向下游移動。較高濃度污染帶約80公里,流經持續(xù)時間為40小時左右。同日起,隨著污染帶的逼近,三家子、四方臺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頻率從兩小時一次增為每小時一次;21日起,四方臺監(jiān)測斷面監(jiān)測頻率改為每半小時一次。
前所未有的“水恐慌”
21日早晨,為應對松花江水污染,哈爾濱市政府召開了有供排水集團、環(huán)保局、水務局、建委、房產局、供熱辦、衛(wèi)生局、市委宣傳部、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緊急會議,成立了松花江水污染防控臨時指揮中心。為躲過污染帶高峰,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市委、市政府采納了“停止向市政管網供水躲避污染帶高峰”的意見。當日中午,市政府第一次向社會發(fā)布了《關于對市區(qū)市政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面檢修臨時停水的公告》。公告的停水時間是22日中午12點,時間約為4天(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要求全市所有洗浴、洗車行業(yè)立即停止用水。由于擔心在市民中造成“恐慌”,也顧及涉外問題,而將停水原因解釋為“要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檢修”。哈爾濱市政府要求新聞媒體迅速將停水預警公告發(fā)出,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出。在以“檢修管道”的名義發(fā)布公告的同時,全市下派了300多個工作組,深入社區(qū)指導群眾取水。此外,工作小組還接受了一個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把松花江可能受到污染的實情告知老百姓,免去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21日中午,松花江水被污染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正在上班的市民紛紛趕回家或打電話給家人、親友,趕快儲備生活用水。各大超市、小食雜店從11時許開始就涌進大批搶購水和飲料的市民,無論是瓶裝水還是桶裝水,均被搶購一空。市民搶購目標從礦泉水進而擴大到方便食品、奶制品,各大商店都出現(xiàn)了平日少見的購物熱潮。一天之內,全市1.6萬噸的純凈水存貨銷售一空,相當于平時100天的供應量。
與此同時,還出現(xiàn)了哈爾濱將發(fā)生地震等傳言。因此,也有許多市民覺得市政府的公告可能與地震有關。此說法被廣大市民競相傳播,且有越演越烈之勢,這更加劇了市民恐慌。市民們開始采購食物儲藏,有人甚至帶帳篷到戶外過夜。在出現(xiàn)搶購風的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一部分人向外出走,從哈爾濱出發(fā)的火車票和機票驟然緊俏起來。
停水公告發(fā)布當天,與松花江水污染相關的新聞不斷創(chuàng)下點擊率的新高,成為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中央電視臺、鳳凰衛(wèi)視、中新社、美聯(lián)社、英國BBC等新聞媒體都紛紛派記者來哈爾濱做現(xiàn)場采訪。
尊重百姓的知情權
21日,省、市政府召開應對松花江水污染緊急會議,省政府迅速成立了以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為組長的應對松花江水污染工作領導小組。當日午夜,省、市政府決定向媒體公布真相。市政府再次下發(fā)了《關于哈爾濱市市區(qū)臨時停水的公告》,第二份公告將停水原因由檢修設備改為吉林化工廠爆炸事故的污染,停水時間由22日中午的12點延后到晚上8點,停水時間約為4天(具體停止供水和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公告刊登在22日出版的報紙上。第二份公告緩解了人們的“恐慌”情緒,老百姓稱之為“安民告示”。
為了讓每個家庭都能儲備足夠的生活用水,市政府又在22日晚間的電視新聞播發(fā)第三次停水公告,將停水時間延后到23日零時。
23日,由于松花江上游污染帶前鋒尚未到達哈市取水口,哈市取水區(qū)域水質尚未受污染,為了讓每個家庭都能儲備足夠的生活用水,市政府第四次印發(fā)公告,將停水時間延后。針對一件事,三天發(fā)布四個市政府公告,哈爾濱史無前例。
2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法棠在實地查看哈爾濱市供水問題時指出,面對突發(fā)事件,要把事實真相如實告訴群眾,讓群眾知情,知情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團結一心,團結一心才能群策群力應對好突發(fā)事件。同日,針對市民可能會對污染水過后供水產生的疑慮,省長張左己說:“水利部門對其嚴密監(jiān)測,一定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開始取水,第一口水由我來喝?!?/p>
23日晚,污染帶前鋒到達哈市,市政府于當晚23時關閉取水口。24日,針對近期哈爾濱市發(fā)生地震的傳言不斷,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證人民群眾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哈爾濱市地震局發(fā)布公告,正式向外界宣布哈市不會發(fā)生地震。
補水總動員
自下達第一個停水公告以來,哈爾濱市政府積極拓展補充水源渠道,通過打井、增產、外調、組織貨源等4大補水渠道,基本可以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企業(yè)生產用水。全市市區(qū)918眼地下水井全部由市政府統(tǒng)一征用和調配,并加速開鑿新井,作為市區(qū)用水的保障水源。市政府還緊急通知附近的“冰露”、“娃哈哈”、哈藥總廠等大型礦泉水、純凈水生產企業(yè),迅速組織車輛將瓶裝、桶裝水運往哈爾濱。從21日22時起,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黑河、雞西、鶴崗、長春、沈陽、北京、杭州、大連等多個省內外城市陸續(xù)開始向哈市調運飲用水。為引導市場價格,市政府給6個受停水影響較大的區(qū)各撥出100萬元調價補貼資金,用于購進礦泉水,再以平價賣給市民。每個區(qū)開設若干個平價飲用水供應點,并在當地報紙上公布具體位置和服務電話。市政府還撥款100萬元,保證弱勢群體,尤其是城市低保對象、鰥寡孤獨和殘疾人用水。與此同時,由物價、工商等部門組織多個聯(lián)合檢查組,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商販進行集中打擊。從22日下午開始,全市各大超市、商場等的飲料、純凈水、副食品等供應緊張狀況已開始得到緩解,全市多數大超市和商場飲用水結束了斷貨現(xiàn)象。23日起,商場里的搶購現(xiàn)象已趨于平靜,飲用水等商品價格基本回落到停水公告發(fā)布前的水平。
在這個夜間最低氣溫已達零下10攝氏度的北方城市,供熱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保命”,哈爾濱供熱面積有1.2億平方米。停水公告發(fā)布后,為防止部分鍋爐房臨時供水不足,由市政府指定水源,用于補充鍋爐用水,并從外地和市內調劑了140多臺補水車輛解決運水問題。
22日,對全市6 000多家使用市政管網供水的洗車、洗浴、美容、娛樂等特業(yè)用水進行了封停,以保證居民的正常蓄水。據有關部門調查,由于組織的及時到位,全市居民儲水達30多萬噸,9l%的居民戶均儲水量可滿足4天的基本生活需要。
黨中央的關懷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成立了松花江水污染處理工作組,統(tǒng)一協(xié)調、組織、指導善后工作。25日,以國家安監(jiān)總局局長李毅中為組長的國務院工作組抵達哈爾濱,就松花江水體污染問題開展調查工作。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哈爾濱,察看松花江水體污染情況,了解群眾生活用水供應情況,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胡錦濤總書記看望廣大干部群眾?!袄习傩盏氖卤忍齑蟆?,溫總理在奮斗小區(qū)居民王兆重家告訴全家人,“現(xiàn)在省、市政府措施安排得都很好,今天監(jiān)測的水質污染指標已經降低了很多,也就是說大的污染帶過去了?!彼f:“過去以后,我們還不放心,準備把自來水的過濾裝置改造。用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力大,把最后剩下的殘渣吸附,出來的水就更保險。請你們放心,這件事我們一定能處理好?!?/p>
據李毅中介紹,此前派出的有關專家組將繼續(xù)進行各種試驗,首先是幫助進行水質監(jiān)測、水質處理,研究污染帶來的有關問題。專家組有3個,分別是環(huán)??偩謱<医M、水利部專家組和建設部專家組,他們將通過科學實驗給地方政府提供一些決策意見。
科學應對水污染
在發(fā)布停水公告的同時,市政府撥付專項科研資金,急召在哈專家開展去除松花江原水有機污染物凈水全流程技術研究。由哈工大牽頭,十幾位國內一流專家組成的技術攻關組開始對硝基苯的特性、危害、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23日,經過專家晝夜試驗論證,制定出了《關于恢復哈爾濱市政供水的實施方案》。哈工大教授、水污染處理專家呂炳南代表哈爾濱市應對水污染處理專家顧問組提出用“強化混凝炭沙濾池組合工藝技術”處理飲用水的方案,即用活性碳與沙混合過濾,將硝基苯超標5倍內的污染水做凈化處理,達到飲用水標準。同日,市政府研究并確定了躲過污染帶高峰后,采用粉末活性炭及顆?;钚蕴侩p重消化式去除硝基苯污染物應急處理工藝方案,當天下午省政府正式批準此方案。
24日,為盡快恢復城市供水工作,成立了由市長石忠信任總指揮的恢復城市供水指揮部。同時,為使出廠水質達到飲用標準、盡最大可能消除污染,也為最大限度降低凈水廠過濾系統(tǒng)壓力,采納了建設部專家組的建議,對哈市專家制定的凈化水處理方案進行了完善,將硝基苯等污染物去除措施關口前移,由凈水廠提到松花江取水口,在取水口處投加粉末狀活性炭,讓粉末活性炭充分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非?!睍r間的“非常”速度
采用粉末活性炭及顆?;钚蕴侩p重消化式去除硝基苯污染物應急處理工藝方案,要求哈市各水廠將原有的砂濾池進行改型,改為炭砂組合濾池。24日18時30分左右,黑龍江省武警總隊800名官兵和駐哈空軍第一飛行學院220名官兵,分別進駐哈爾濱市第三水廠和紹和水廠,開始連夜清理凈水廠的原有過濾材料。到25日凌晨,清掏并運出上千噸無煙煤濾料,完成既定的清淘任務,為往過濾池中鋪放顆粒狀活性炭層做好了準備。
活性炭水凈化方案中,自來水廠工程技術改造的關鍵是活性炭,備足活性炭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哈市水凈化方案共需要1 400噸活性炭,缺口700噸。為解決缺少活性炭這一燃眉之急,新華社編發(fā)了《哈爾濱急需700噸活性炭用于凈水》的快訊,迅速在全國各地媒體傳播。25日中午,來自河北唐山市的150噸活性炭運抵哈市;當晚,另一批150噸活性炭從山西太原運到。在哈爾濱大停水的91個小時,全國各地緊急向哈市調運活性炭1 200噸。
25日,一水源、二水源取水口加裝粉末狀活性炭裝置陸續(xù)到位,各凈水廠過濾池顆粒狀活性炭也已開始投放,哈市恢復供水準備工作全面啟動。26日,紹和水廠首先完成了過濾池投放顆粒狀活性炭的改造任務,并迅速將儲存的清水注入過濾池中將活性炭進行浸泡。隨后,制水三廠的93系統(tǒng)、52系統(tǒng)、59系統(tǒng)凈水車間也先后完成過濾池投放活性炭任務,至27日10時,共完成總量800余噸的回填任務。哈市恢復供水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待生產性試驗通過檢測、江水污染物指標降到既定標準后即可恢復供水生產。
來水了,來水了!
位于四方臺和朱順屯的制水一廠、制水二廠是哈市的取水廠,負責抽取松花江原水。制水一廠日供水量10萬噸,制水二廠日供水量65萬噸。這兩個水廠抽取松花江水之后.通過管線供給第三、第四制水廠及紹和水廠進行下一步凈化,然后再通過供水管線送入市民家。26日中午,為了進一步驗證專家組從實驗室試驗出的各項參數、指標的準確性,加強恢復安全供水的保障,恢復供水專家組將添加活性炭進行吸附的實驗成果在制水四廠進行生產性試驗。27日凌晨,生產性試驗獲得成功。同日1l時30分,經國家建設部批準,試驗現(xiàn)場指揮部發(fā)布指令,制水四廠開始向道里大部分、道外小部分區(qū)域試驗性供水。與此同時,制水二廠28臺機組陸續(xù)開始運行,停水4天后哈市首次開始大規(guī)模制水生產。
27日,市人民政府發(fā)布關于恢復市區(qū)市政管網供水公告。市政供水水廠從2005年11月27日18時開始陸續(xù)恢復生產運行并實行供水。同日,為保證全市自來水恢復供水之后群眾用水安全,預防借水傳播疾病的發(fā)生,省衛(wèi)生廳出臺了《市政恢復供水期間飲水衛(wèi)生監(jiān)測應急工作方案》,并下發(fā)通知,要求在哈市恢復供水后,省市衛(wèi)生部門對全市233個末梢水監(jiān)測點每隔兩小時對水質進行一次監(jiān)測。中午12時,四方臺監(jiān)測點水污染濃度值連續(xù)達標16個小時,監(jiān)測頻率恢復為每兩小時一次。晚上18時,距離公告的4天停水期限還有5個小時,日供水能力22.5萬噸的紹和水廠重新開閘向市政供水管線供水,標志著哈市供水企業(yè)開始陸續(xù)恢復生產運行并向城區(qū)供水。
在恢復市政供水期間,由于管線殘水、水銹以及生產工藝等問題,剛剛恢復的城市供水是不可飲用的。為保證市民飲上衛(wèi)生安全水,讓市民清楚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水是不能用的,什么樣的水是可以用的,市政府在媒體上公布關于水質的情況。第一級為紅色,不能飲,也不能用(可以沖廁);第二級為黃色,只可用,不可飲;第三級為綠色,表示達到飲用水標準,可用也可飲。
28日,哈市各供水企業(yè)向所有市政管網同時放水,市區(qū)全面恢復供水。同日22時,全市所有檢測點供水水質已持續(xù)達到國家規(guī)定飲用標準,用水安全信號全部轉為綠色,市政供水已恢復正常供水狀態(tài)。
28日16時,松花江四方臺水源地監(jiān)測斷面硝基苯濃度值首次未檢出,同時苯也未檢出。四方臺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頻率由兩小時一次,改為了一天兩次。至此,水污染帶順利通過了哈爾濱市區(qū),沒有對市區(qū)生產安全、生活安全造成任何險情。
29日上午,哈市發(fā)布了《關于市政供水管網供水水質達到國家規(guī)定飲用標準的通知》,全市所有水廠已經全部恢復正常生產,日產自來水近70萬噸。同時解除限制洗車、洗浴等行業(yè)營業(yè)的規(guī)定,6 000多家重新恢復營業(yè)。
奪取最后全面勝利
達連河鎮(zhèn)位于哈市松花江下游的依蘭縣,這個鎮(zhèn)的3.6萬居民中有2.6萬人飲用以江水為水源的自來水,是哈市除市區(qū)外唯一以江水為飲用水源的城鎮(zhèn)。尤為重要的是,擔負著哈市76萬戶居民、3 000戶工業(yè)企業(yè)和商服用戶煤氣供應任務以及達連河鎮(zhèn)2.6萬居民生活供水任務的哈爾濱氣化廠就建在這里。為確保達連河鎮(zhèn)生產生活用水安全,依蘭縣委、縣政府迅速成立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哈爾濱氣化廠生產日需水5萬噸,全部取自松花江。為確保用水安全,哈爾濱氣化廠也采取了在濾池投放活性炭等措施。經過3天3夜的作業(yè),氣化廠16個濾池240噸活性炭添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11月30日,依蘭縣政府發(fā)布達連河鎮(zhèn)市政供水管網臨時停水公告。
12月2日,污染帶前鋒接近依蘭縣達連河鎮(zhèn)。6日,污染帶高峰通過依蘭縣達連河。9日,達連河監(jiān)測斷面持續(xù)達到國家標準。據此,依蘭縣防控松花江水污染達連河指揮部決定,于12月10日早8時開始恢復達連河鎮(zhèn)居民供水。
至12月11日,哈爾濱境內設置的各監(jiān)測斷面硝基苯濃度持續(xù)低于國家標準,苯未檢出。這表明松花江污染帶已整體通過哈爾濱,哈爾濱應對水污染事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此次哈爾濱大停水事件,其規(guī)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在世界城市發(fā)展史上也屬罕見。它為肆意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敲響了警鐘。經濟發(fā)展不應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將兩者對立不利于經濟發(fā)展,更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兩者應該良性循環(huán),這是哈爾濱大停水留給我們的歷史教訓。